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与价值观的关系

时间:2022-09-18 06:29:15

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与价值观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子沟通与价值观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将河南省不同类型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若干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共计1 074名,采用亲子沟通模式问卷和价值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的亲子沟通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在亲子沟通类型上保护型最多(29.4%),而女生更多的属于多元型(32.4%)。大学生在价值观的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和一阶因子冒险求成、承认权威、求知好奇、自我中心上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亲子沟通类型大学生价值观各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与价值观密切相关。

【关键词】 亲子关系;信息交流;生命价值;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34-03

价值观是人们评价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观念系统,是人们对其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以及自身价值的认识、评价所持的基本观点[1]。个人价值观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家庭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下,融合了个人所参与过的众多社会群体中的价值观念而逐步建立起来的[2]。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及发展是生理、心理与社会文化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亲子沟通作为亲子互动的核心机制,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心理发展和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国内外的研究[3-7]多从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自我同一性发展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亲子沟通、价值观现状的考察,进而探讨亲子沟通与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当前的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河南省4种不同类型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按年级分层,然后随机选取若干班级中的学生全部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 377份,收回信息完整问卷1 135份,选择1 07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其中男生445名,女生629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亲子沟通模式问卷(RFCP)[8]。由Ritchie等于1990年编制,分为观念定向沟通和关系定向沟通2个维度,关系定向沟通强调家庭和谐以及成员间的依赖;观念定向沟通强调要为所有家庭成员创造一个不受拘束的交往环境。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7和0.81。根据家庭在2个基本维度上的得分,划分出4种亲子沟通的类型:一致型、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2)价值观问卷[9]。该量表由45个项目组成,含12个一阶因子,这些因子分别是独立进取、维护传统、享受人生、冒险求成、社会同情、承认权威、诚实守信、超自然信奉、追求美、非教条盲从、求知好奇、自我中心。这12个一阶因子又归结为3个维度,即个人生活价值取向、社会生活价值取向、权威意志取向,此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记分。问卷的α系数为0.82,二阶因子的α系数依次为0.83,0.76和0.71。该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吻合指数(CMIN/df=3.97,CFI=0.93,NFI=0.952,TLI=0.926,RMSEA=0.073)都达到理想的水平。

1.2.2 施测过程 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问卷施测,由心理学教师负责组织,心理系学生具体调查实施。测试前施测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介绍测试目的和填写要求,并承诺对所填内容予以保密,鼓励学生如实作答。被试自行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现场收回,保证测试的科学性。

1.3 统计分析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1.5对数据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男、女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χ2=18.98,P<0.01)。见表1。

2.2 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在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和一阶因子冒险求成、社会同情、承认权威、求知好奇、自我中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2.3 价值观的亲子沟通类型差异 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在价值观的各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3。在价值观的各个因子上,一致型、多元型分别与保护型、放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且一致型、多元型家庭的各因子均值大于保护型、放任型;一致型和多元型除了在独立进取、享受人生、非教条盲从和二阶因子个人生活价值取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在其他各个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一致型的得分除维护传统、社会同情、诚实守信、追求美和二阶因子社会生活价值取向小于多元型外,其他各个因子上均大于多元型;保护型家庭承认权威、超自然信奉、求知好奇、自我中心和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的因子均值大于放任型,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 讨论

调查显示,男、女生在亲子沟通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父母对其子女的期望以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有关。对我国大多数父母来说,潜意识里对男、女生的期望还是存在差异的。相对而言,父母对男生的期望值高于女生,反映到教养方式上就表现为父母对男生的要求更严格,而男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逆反心理较女生重[10],这就会使男生表面上对父母不做反对,但亲子之间的沟通也较容易出现问题,经常要以服从或被服从、压制或被压制的方式结束与父母的交谈[11]。而对于女生来说,父母一般都能够采取较民主、平等的方式,倾听她们的想法和观点。另外,张峰[12]的研究显示,女生的生理和心理较男生相对成熟,且女生的言语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比男生更有优势。这些都决定了女大学生在亲子沟通中有更高的沟通质量。

就整体而言,大学生中一致型所占的比例最低。这与方晓义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大学生亲子沟通依然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更多的家庭依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绝对服从。也可能与量表本身的设置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未制订公认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亲子沟通量表,采用的依然是国外的量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难免不同。

就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而言,男生比女生更具有独立、进取、冒险精神和求知的欲望,也更易承认权威和以自我为中心;女生比男生更具有社会同情心,更关注社会生活,与张麟[9]的研究结果一致。导致价值观性别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传统社会文化,在我国,社会赋予男性更多的社会责任,注重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的主宰地位,看重男性在发展事业上的能力,而对女性则强调其家庭责任,看重女性的温顺、美貌,这就导致男性的价值观重事业、才智和能力,更尊崇权威也更愿意成为权威;而女性的价值观注重社会生活,充满同情心,重视为人处世,希望被人接受。

高质量亲子沟通的家庭中,其子女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反之,其子女消极价值观形成的概率更大。亲子沟通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家庭亲子沟通类型会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亲子沟通,采取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

4 参考文献

[1] 喻永红.当代不同类型大学生价值观系统比较及教育的思考.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2.

[2] 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77.

[3] 方晓义,戴丽琼,房超,等.亲子沟通问题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2(3):47-51.

[4] OLSON DH, RUSSELL CS, SPRENKLE DH. Circumplex model of 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I.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dimensions, family p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Fam Proc, 1979,18:3-27.

[5] 方晓义,林丹华,孙莉,等.亲子沟通类型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心理教育与发展,2004,20(1):18-22.

[6]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59-65.

[7] 雷雳,王争艳,刘红云,等.初中生的亲子沟通及其与家庭环境系统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应用心理学,2002,8(1):14-20.

[8] FITZPATRICK MA, RITCHIE LD.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the family//BOWW P, DOHERTY W, LaROSSA R, et al. Sourcebook of family theories and methods: A contextual approach. New York: Plenum, 1993:565-585.

[9] 张麒.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10]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11]孙五俊,魏俊彪.河南省大学生家庭沟通模式与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34-136.

[12]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2):121-127.

(收稿日期:2008-05-27;修回日期:2008-07-21)

上一篇: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特征分析 下一篇:小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中自我报告偏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