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中自我报告偏倚分析

时间:2022-07-16 10:50:46

小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中自我报告偏倚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小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中自我报告偏倚的程度,为探寻相对经济且真实的伤害调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昌市新建县某小学的部分班级小学生1 681名为调查对象,在伤害发生的3 d内受伤学生第1次填写伤害调查表,6个月后第2次填写,对2次填写问卷进行比较。结果 小学生是否受伤害、伤害是有意造成的还是无意造成的、伤害种类、伤害地点和伤害部位共5个问题回答不一致率分别为17.7 %,21.9 %,44.2 %,19.9 %和22.2 %。结论 采用回顾性自我报告方式调查小学生伤害情况存在回忆偏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回顾性研究;偏倚(流行病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641 R 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62-02

国内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的调查虽然部分地区采用监测的方法进行[1],但在我国目前疾病预防控制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仍有许多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采用由调查对象回忆1 a中曾经发生的伤害情况[2-3].这种自我报告的调查方式由于存在回忆偏倚,调查结果与真实情况可能会存在偏倚。为探寻一种相对经济且真实的伤害调查方法,笔者进行了专题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南昌市新建县某小学的部分班级小学生1 681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 003名(59.7%),女生678名(40.3%);年龄最大15岁,最小5岁,平均为(9.15±1.85)岁。经过6个月的监测,共计402名小学生发生伤害。

共发放调查问卷402人份(每人份指同一个人前、后相隔6个月共2次调查的问卷),收回402人份,回收率为100.0%;有效份数为396人份,有效应答率为98.51%。其中男生312名(78.8%),女生84名(21.2%);一年级占17.7%,二年级占18.9%,三年级占21.7%,四年级占16.7%,五年级14.6%,六年级10.4%。受伤学生中年龄最大13岁,最小6岁,平均为(8.46±1.72)岁。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后的班主任监测本班学生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伤害发生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时间内(指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是否有过受伤、受伤是有意还是无意造成的、受伤种类、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在伤害发生的3 d内受伤学生第1次填写伤害调查表,于伤害事件发生间隔6个月后第2次填写伤害调查表,2次调查采用同一份调查表,将2次填写内容进行比较,以第1次填写的调查表为“金标准”,评价自我报告方式进行伤害调查中存在的回忆偏倚情况。其中一、二年级调查问卷中的生字、难字采用汉语拼音,并由班主任进行讲解,以确保调查对象提供真实信息。

1.3 伤害的判定标准 小学生伤害的判断标准[4]为,必须具有下列3种情况之一者:(1)到医院或校医室诊治;(2)家长或教师做紧急处理;(3)休息0.5 d及以上。

1.4 质量控制 调查方案的设计咨询了有关学校领导、教师、专家指标客观,各项标准统一。广泛查阅文献,拟定调查表。通过预调查,进行反复修改后采用。统一培训班主任教师,原始资料收集时,当场检查调查表填写的完整性、准确性(是否有逻辑错误、漏填、错填等),发现错误立即更改。

1.5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将合格问卷统一编号,数据录入采用Epi Data软件平行双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由表1可见,在2次回答是否受伤害的问题方面,2次回答一致率为82.3%,不一致率为17.7%,且不一致的情况均为第1次回答有伤害,6个月后第2次调查改为没有发生伤害。不同年级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30,P=0.001),其中五年级学生最低,一、二年级学生较高;不同性别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0,P=0.359)。

伤害是有意造成的还是无意造成的问题2次回答一致率为77.1%,不一致率为21.9%,缺失4人份(1.0%)。不同年级学生此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8,P=0.003),其中五年级学生最低,一、二年级学生较高;不同性别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 P=0.890)。

伤害种类的问题2次回答一致率为55.8%,不一致率为44.2%,是所有问题中不一致率最高的。不同年级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118,P=0.104);不同性别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780)。

伤害地点的问题2次回答一致率为80.1%,不一致率为19.9%。不同年级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60,P=0.001),其中一年级学生不一致率最高;不同性别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00,P=0.192)。

伤害部位的问题2次回答一致率为77.8%,不一致率为22.2%。不同年级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0,P=0.043),其中一年级学生不一致率最高;不同性别学生该问题2次回答不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2,P=0.430)。

3 讨论

由于国内大多数伤害调查是由被调查者回忆最近1 a的伤害情况,取1 a的中间位置时间6个月为伤害发生的平均时点,故此次调查采取6个月后第2次填写伤害调查表。

对非致死性伤害的调查常建立在调查对象的回顾性自我报告基础上,这对于常规生命统计资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但应该充分认识到其存在的偏倚,进行恰当的矫正。Harel等[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回忆时间延长,报告的年伤害发生率会下降,从1个月估算的年发生率24.4 %下降至12个月估算的14.7 %,尤其是年龄小、轻度伤害下降明显。Mock等[6]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因此,孙业桓等[7]建议,伤害调查采用回顾性自我报告方式回忆期跨度不宜过长。笔者调查结果也同样显示,以自我报告方式进行小学生伤害调查,回忆偏倚确实存在,建议自我报告方式进行伤害调查时应该进行回忆偏倚的矫正或缩短回忆时间跨度。

(致谢:南昌市新建县某小学校领导及部分班主任帮助进行现场资料搜集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4 参考文献

[1] 金建玲,廖鹏钦.上海市金山区2003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现况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2):64-65.

[2] 马莉,胡冰.阜阳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412-413.

[3]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47-49.

[4] 王声.伤害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和方法.预防医学文献息,1998,4(3):299,300.

[5] HAREL Y,OVERPECK MD,JONES DH,et al.The effects of recall on estimatmating annual nonfatal injury rat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 J Publ Health,1994,8(4):599-605.

[6] MOCK C,ACHEAMPONG F,ADJEI S,et al.The effects of recall on estimation of incidence rates for injury in Ghana.Inter J Epidemiol, 1999, 2(8): 750-755.

[7] 孙业桓,余德新,黄子惠. 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若干方法学问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9):814-816.

(收稿日期:2008-07-04;修回日期:2008-10-07)

上一篇: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与价值观的关系 下一篇:上海市徐汇区2002-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