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评价辅导员绩效的模型构建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18 06:26:10

学生评价辅导员绩效的模型构建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摘 要]辅导员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落脚点,以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效果和学生的需要满意度为第一评价标准,蕴含了责任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辅导员绩效评价也是教育系统思政系列教师人力资源决策,诸如升迁、任免、调任、解聘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关键事件访谈及开放式问卷等方法,编制出学生评价辅导员绩效评价的量表,以1400名本科生为被试,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模型的合理性,为下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学生评价;验证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42 — 02

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其工作绩效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目前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主要是采用学生和上级以及自我的鉴定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学生对辅导员的评价绝大多数是基于对辅导员关键的判断。但是学生评价辅导员的效度,由于学生的性别、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在校表现、以及对辅导员工作的了解程度不同等,其评价的准确性也差异较大。

为了准确把握学生评价与辅导员职业效能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开放式问卷调查法相结合,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运用Amos4.0 程序软件对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验证理论假设与实际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同时获得测试问卷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

一、研究方法:

1.被测

选取某高校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1400人,其中学生干部345人,占24.6%,大一学生150人,大二大三1100人,大四学生150人。其中有效问卷1345份。

2.预测问卷的编制

本研究首先在某高校的学生、行政领导、在职辅导员及学生家长之中进行开放式调查,了解学生对合格及优秀辅导员的评价标准,对结果进行了主题词分析,如“你的辅导员能否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和特点指导其进行大学目标规划?他对你大学目标规划的执行过程是如何进行监督和指导?”和“你的辅导员经常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如手机短信、飞信、QQ、博客等与学生沟通、交流吗?请指出其做法。”、“你经常参与学校学院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吗?在这些活动中,辅导员担任什么角色?”等,形成辅导员行为模式条目,并进行适当概括和综合,编制出《辅导员岗位考核测评表(学生测评)》,包括16个题项,然后将形成的条目再次由学生、辅导员按照重要性程度由高到低,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点量表进行评价。其中1代表“很小程度”或“具备很少这种特性”,5代表“很大程度”或“具备很多这种特性”。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再取均值,为最后的学生评价辅导员绩效的得分。被试得分越高,表明被评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越高或者辅导员的对学生群体的影响越大。

3.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4.0 程序,对 1345份有效学生评价辅导员绩效问卷的结果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建构模型见图。

评价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的指标(拟合性指标)有许多种,各派算法都有优劣之处。在实际运用协方差模型进行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指数通常是χ2/df、CFI及 TLI 以及 R MSE A。在实际研究中,根据经验,χ2/df0.90 表明模型可以接受)②都属于这种拟合度指标。本研究选择了 χ2/df 、NFI 、RFI 、IFI 、TLI 、C F I 以 及 RMSEA 这几个拟合指标,结果见表 1。

表1 优秀辅导员绩效评价的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度指标

由表 1 可以看出RMSEA为0.066,说明数据与理论模型拟合较好,其余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各种统计理论规定的可接受水平,说明优秀辅导员绩效评价的构成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度较好。

在本研究中,我们考察了《辅导员岗位考核测评表(学生测评)》总分及各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发现辅导员岗位考核测评表各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度在0.90-0.95之间,基本上相关度较小,而观测指标在一阶因子上的载荷在0.60-0.73之间,相关度较高,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它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讨 论

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始结构的四个因子进行了检验,这四个因子的构成内容分别是:第一个因子的主要内容———职业素养。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多元的知识结构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持健康的体格,发展积极的个性心理,逐渐养成开朗乐观、处事稳重、意志坚强、行为端正的心理品质是辅导员发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的必要心理状态。

第二个因子的主要内容——学生组织建设及事务管理。要求辅导员党团和班级建设有目标、有计划,注重对学生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工作,定期召开班委工作例会、民主生活会、党支部和年级学生例会,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坚持“考研、出国、技能培养”为导向,辅导员能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和特点指导其进行大学目标规划,并对其目标规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及时传达各项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第三个因子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辅导员重视学风建设,深入课堂检查学生上课情况,及时掌握学风情况,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另一方面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入学生,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如手机短信、飞信、QQ、博客等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第四个因子的主要内容——维稳及创新能力。首先,辅导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等工作;做好违纪学生的处理工作,依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对学生经常性开展安全与稳定教育,及时有效地化解和处理涉及学生的有关矛盾和问题,学生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到位并妥善处理。其次,辅导员要有现代意识,学会运用各种新的教育载体,特别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媒介,创新教育工作,通过建立辅导员个人blog(博客)、校园BBS、E-mail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育形式,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果表明,大学生视角中优秀辅导员的绩效行为包含的四个因子,即职业素养、学生组织建设及事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维稳及创新能力,各个因子间统计指标都达到可接受的水平,模型拟合度较好。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初始问卷的可靠性,从而为建立规范科学的考评体系,完善辅导员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有力的激发辅导员的内原力和外驱力提供了一定的标准。

三、研究的实践意义及对策研究

鉴于本课题的研究结果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追求发展定位的个性化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背景下,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和能力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的角色定位应有新的拓展,将顺应专业化、多元化和职业化的趋势发展。

一方面健全职业发展体系,逐步推行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要为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升等设计职业通道,拓宽辅导员的后续发展空间。结合辅导员职业引领性、务实性和创新性特征以及其教育、管理、服务、激励职能的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进行自身专业素质与职业发展的整合突破,设置类似于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程师、成才策划师,以及生活培训师、健康培训师、团队培训师③等专项辅导员岗位,从而提出具有提升绩效功能,探索具有创建职业意义的新路子。

另一方面营造辅导员专业化的学术氛围,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通过岗前培训、调研学习、学历学习、主讲两课等形式提升辅导员职业素养和能力。鼓励辅导员主持课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定期组织辅导员就工作中的新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和交流,促进辅导员的发展范式从“能干者实践者”到“研究型实践者”转变,提升专业性质和职业尊严。

〔参 考 文 献〕

〔1〕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119-126.

〔2〕李春莉,白世国.大学教师教学关键环节行为评价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4):107-109.

〔3〕蔡永红,林崇德.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因素分析〔J〕. 心理学报,2003, (03):362-369.

上一篇: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基于幸福学理论的中小企业激励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