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洋爸爸和他的3000中国孤儿

时间:2022-09-18 05:40:50

爱心洋爸爸和他的3000中国孤儿

“摩托党”携妻支教中国眼睛、白皮肤,1.92米的个子,贝天牧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或许是因为和中国孤儿们共同生活了20年的缘故,须发斑白的他虽已55岁,言谈举止中却流露出一种童心。

2006年,贝天牧和妻子潘姆拉在距离北京70多公里的天津武清区,自筹资金为中国孤残儿童建立了一个家园。由于这里曾是当地人放羊的地方,夫妇俩为它取名为“牧羊地儿童村”。

如今,儿童村里住着80多个孤残孩子,年龄从几个月到十几岁不等。他们分别住在“村”里的5栋小楼中,里面有一个个温暖的“家”和慈爱的“妈妈”。在这些独栋别墅里,孩子们除了有卧室,还有足够大的客厅用于室内活动。

潘姆拉负责管理儿童村里的“妈妈”们,她还负责把收到的捐助物品分配到各个小家庭。潘姆拉希望孩子们穿得漂漂亮亮的,不喜欢看到他们穿破旧的、有污点的衣服。而一些阿姨们的心态是希望节俭一些,为此她时常为孩子们该穿什么同阿姨们发生“战争”。

儿童村有着自己的“小羊羔”学校,供4岁以上行动方便且能够自理的孩子学习,还有着自己的医院,由3名全职医生和一名护士照顾患有严重心脏病、脑瘫、皮肤病的婴幼儿。王老师负责给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的大班孩子上语文、数学、电脑、音乐、美术等课程。每天上午,有外国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英语课,由于其中很多孩子将来会被国外家庭收养,他们需要掌握一些日常英语。

今年儿童节当天,“村长”贝天牧格外忙碌。他带着来访的人们参观一间间教室、宿合,无论走到哪里,那些伤残孩子们都会一拥而上,缠着让他抱抱,大声叫他“Tim爸爸”。如今在中国慈善界,很多人都知道贝天牧是位令人尊敬的慈善家,却不知道他在年轻时曾经历过怎样的忏悔与救赎。

1957年,贝天牧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因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对他疼爱有加。也许正因如此,贝天牧从小特别淘气、贪玩,不爱读书。他10岁那年,做了一辈子汽车推销员的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父亲交待——要让孩子们上大学。为了给家中6个孩子支付高昂的学费,母亲四处打工。

高中毕业,贝天牧被母亲送进商学院,但他总是让老人失望。每到夜晚,他就骑着摩托,和一群年轻人喝酒、跳舞、打群架……。大学第一年,贝天牧多门功课不及格,他逃离学校,报名参了军。进了军营他才发现,那里日子也不好过。艰苦的训练诱发了贝天牧的哮喘病,好几次差点憋死在床上,后来他被劝离了部队。

此后,贝天牧仍旧混在“摩托党”里,但接二连三的遭遇开始撞击他的人生信念。一次飙车中,一名同伴发生车祸,当场死亡。眼睁睁地看着朋友在短短几分钟离开人世,那一惨状在贝天牧脑海中挥之不去。又因闹事,他被关进拘留所,尝到失去自由的滋味。21岁那年,他带着自己酷酷的摩托队去参加哥哥的婚礼,亲友和乡亲们却用看怪物一般的眼神看他……经历了这些事,贝天牧开始审视自己,并开始为之前的生活懊悔。

1982年,贝天牧与漂亮贤惠的潘姆拉一见钟情,结为夫妻。两年后,已成为超市部门经理的他,决定和妻子一起重回校园,实现父亲的遗愿。大学毕业前,老师的一句话“许多国家急需英语教师”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贝天牧决定到向往已久的中国支教一年。

1988年,夫妇俩带着女儿来到辽宁抚顺。中国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让初为人师的贝天牧很有成就感。“过去,我驾驶摩托车从街头呼啸而过,投来的全是白眼儿;如今我是一名教师,走到哪里头都抬得高高的。”

爱心捧起牧羊地儿童村

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后,人们都认为贝天牧回国后不会再来中国了。然而,1991年,在美国读完教育硕士的他,又带着全家人回到了中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外教。

当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天牧被邀请参观天津儿童福利院,“没想到那里有那么多被亲生父母遗弃的残疾孤儿,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此,他每年都会买来一批批尿不湿、奶粉、食品、童话故事书等赠送给北京、天津等地的儿童福利院。

1992年冬天,贝天牧在贵阳孤儿院遇见了一个5个月大的残疾女孩。或许是缘份使然,她躺在小床上,一见到贝天牧竟含笑扬起了小手。这令贝天牧感到心头一紧:“孩子很可爱,但也可怜,她就是想让我抱抱她,她渴望被爱。”此后的一年中,那名女婴的容貌,常常在他脑海里浮现。后来,他终于忍不住,让妻子坐了50多个小时的火车再次赶到贵阳,把女孩接回家,当作自己的女儿养,起名埃瑟。

1993年出国度假时,贝天牧将埃瑟委托给一位在中国支教的美国小伙菲利浦·海德。相处近3个月,女儿与菲利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开口管他叫爸爸。贝天牧非常欣慰,他终于在中国找到了一个知己。两人商量着一起投身公益事业,全职救助那些孤残儿童。不料两个月后,28岁的菲利浦却因心脏病发作,猝然离开了人世。

又一次直面年轻生命逝去,贝天牧更感生命短暂和时间紧迫。他决定在有生之年,放开手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994年初,他毅然辞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薪工作,创立了菲利浦·海德基金会,以纪念友人。从此,夫妇俩全身心投入对中国孤儿的救助事业中。

为了节省开支,贝天牧全家离开北京,迁往廊坊,成为廊坊开发区的第一户外国人。至1999年,他已从福利院领养了9名孤儿。这时,贝天牧夫妻俩最大的愿望是“有一栋可以照顾孤残儿童的大房子,建设一个充满家庭氛围的儿童村。”

2000年1月一天,贝天牧偶然和当地一名房地产开发商赵广才吃饭,对方被他的公益之心所感动,豪爽地说:“你看我能做点什么,尽管提。”贝天牧张口就说:“我想要一栋大房子。”这本可以看作饭桌上的一句玩笑,可是第二天一早,贝天牧真的跑到赵老板家里说:“我已经挑好了房子,咱俩签订一份借用协议吧。”赵广才很是惊讶,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了。

经过3个月的装修,“廊坊儿童村”挂牌成立。赵广才是第一个登门拜访者,当孩子们见到这位好人时,都跑上去七嘴八舌地喊:“谢谢叔叔!”赵老板感动不已,当即又找到贝天牧说:“你们做的事情太有意义了,我再给你们一栋。”就这样,赵广才先后借给了贝天牧4栋房子。

到2003年,“廊坊儿童村”已经有了80多个孩子。可是,由于空间所限,他们面对更多的被遗弃、需要救助的孤残儿童,却爱莫能助。于是,贝天牧开始筹划建立一个更大面积的儿童村。正在这时,天津大王古庄的负责人找到他,说他们村有一大块闲置土地要卖。贝天牧想先听听对方的要价,没想到对方开口竟说:“每亩地我们只象征性地收1块钱。”中文不太好的贝天牧以为那是1万或者100万元的简称,翻译告诉他说,就是l块钱,快答应吧!

就这样,儿童村33亩土地中有30亩被他以“一元一亩”的价格买下,即便加上另外低价买的3亩地,也不过两W元,儿童村拥有这些土地50年的使用权。贝天牧没想到当地政府会给他们这样的待遇,在此之前,他们甚至彼此没有见过面。他说,后来我才渐渐理解,原来当地人都以在此建儿童村为荣。看到政府和百姓对慈善事业的热心,我更有信心了!

2003年六一节,牧羊地儿童村奠基。由于基金会的善款有限,为了筹建新儿童村,贝天牧不仅花光了家中30万元积蓄,还卖掉了他和妻子在中国买下的一套房。贝天牧的行为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为建造这座“孤儿乐园”添砖加瓦:北京一家顶尖设计公司免费为儿童村做建筑设计,法国拉法基集团捐助水泥,美国舒布洛克公司提供成本价建材,立邦公司捐助涂料,施耐德电气公司提供变压器,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送来柴油发电机,廊坊热力供应中心免费给儿童村供暖……,到了2006年8月,孩子们终于从原址迁到了宽敞、漂亮的牧羊地儿童村。

成功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

尽管得到了许多好心人帮助,新的儿童村建成后,贝天牧夫妇还是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这时,一名遭严重烧伤后被家人遗弃街头的男婴,被辗转送到了牧羊地儿童村。一名工作人员问贝天牧:“还要不要救?这样的重伤即使救活,孩子也基本废了。”

贝天牧说:“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倾尽所有救这个孩子,将来我要看着他踢球、上学,做我这样的工作,甚至还能接我的班。”他费尽周折为孩子筹集到手术费后,当晚就带着男婴前往北京儿童医院救治,后又转到美国波士顿一家医院。这位“当代白求恩”也因此引起美国媒体关注,此后不断有人向他们的基金会捐款。

这些年,贝天牧夫妇的工作大致分两部分,一是每天睁开眼就到儿童村来哄孩子,另一工作是回美国募捐,将得来的钱用来给那些重病孩子做手术。募捐的同时,他还会劝有爱心的美国人收养这些孤儿,给他们以家庭的温暖。每年,都会有一些孩子被美国的家庭收养。这样,儿童村腾出的床位,又能用来收留新的孩子。

行走在牧羊地儿童村,树木成荫,花草遍地,10余栋大大小小的别墅式建筑都有个家的名字,如平安之家、祝福之家、爱心之家等等。保育室、学校、医院、餐厅、食堂、客房,都是两层中式仿古建筑,青砖红顶琉璃瓦。

进入任何一个“家”的一层,发亮的实木地板,天蓝色或浅黄色的温馨内墙,柔软的沙发,美丽的墙饰,还有满屋爬来爬去依然身上干干净净的孩子,都让人眼前一亮。二层则是孩子们的卧室,每个卧室都配有暖气和空调,每天都有阿姨记录孩子们的睡眠情况。儿童村的86个孩子,由70名阿姨分别看管。年纪小或完全不能动弹的孩子,则由护工阿姨全天候照顾。

美国夫妇Moody和Anna负责给生病的孩子看病。8年前,他们关掉自己在美国的医疗工作室,来到牧羊地当志愿者。像Moody夫妇一样的全职志愿者,儿童村里有10多位,他们无偿地对孤儿们奉献着时间和爱心。

初次来到儿童村的人,都会被这里的一面墙震撼,那是儿童村花园里一面印满手印的墙,它被称作“希望之手”。每一个孤儿离开儿童村时,都会在墙上留下一个手印和自己的名字,墙上还记载着每个收养人的真实资料。如今,这里已留下了超过3500个孩子的手印。“我觉得这个创意很棒,它就像_座孤儿纪念碑,非常特别,这些手印,每年都在增加。”贝天牧激动地说。

在儿童村80多个孩子里面,有大量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智障、脑瘫患儿。送到这里的孩子,有超过95%是因身体缺陷或残疾被父母丢弃的。贝天牧清晰地记得,曾有一个来自河北保定的孩子小丽,送到福利院时医生说她只能活3个月。但在儿童村阿姨精心照料下,小丽居然活了三年多,可孩子还是在过完4岁生日后不幸去世,全村的人都哭了。儿童村创办至今,一共失去了10个孩子,而活下来的孩子,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

20年来,贝天牧夫妇共为3600多个伤残孩子做了手术治疗,并为近千名孤儿找到了永久的收养家庭。他们还在中国偏远地区发起了一场消灭“唇腭裂”运动,出资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组织医疗队先后到陕西、青海、贵州、广西、新疆等地,为唇腭裂的孤儿做手术。到2012年7月,牧羊地儿童村已经与国内35家福利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很多因为特殊健康问题而不能被一般福利院照顾的孩子,都被转送到这里。

儿童村食堂西南角,一架钢琴侧对着大门,苏赢小心翼翼地翻开琴盖,十指跳跃,一首悦耳的《致爱丽丝》飘了出来。每晚,她都会在此练琴。“她钢琴弹得很好,也许可以称得上大师,她还会电脑和十字绣。”贝天牧夸奖着这个姑娘,同时也皱起了眉头,苏赢下半身瘫痪,她已经21岁了,而根据中国法律,超过14岁便不能再被爱心家庭收养,如何教会她自食其力,如何能帮她找到工作,难倒了贝天牧。

从2008年起,儿童村就开始建造一座3000平方米的康复和技能中心,由于资金因素至今仍未竣工。贝天牧原本想把这座中心用于培训年满14周岁的青少年,使他们在康复之余掌握一技之长。他希望有人能帮自己去建好它,还希望未来能有志愿者来教孩子们画画、唱歌或者做工艺品,“这样他们至少能养活自己。”

尽管每天都在为资金短缺而发愁,为救治一个个身患重症的孩子而奔波劳累,但贝天牧夫妇却感觉生活得很快乐。尤其当村里的孩子们亲切地喊他们“爸爸”、“妈妈”时,夫妻俩就会油然生出一种自豪和幸福感。

在这对心怀大爱的美国夫妇看来,成功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你能够给予这个世界什么。

(责编:隋元)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下一篇:荒唐的“有毒无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