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招投标环节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8 04:43:39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招投标环节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法律规定工程项目必须实行招标制,主要为了防止工程项目中的商业、政治贿赂,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维护社会经济公平有序。虽然我国实行多年的招标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和问题,主要有围标、暗箱操作、信息不对称等很多亟待规范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增强招标制度的作用。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项目

我国的招标法已经执行十多年了,保证工程项目建设中在“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的环境下有序的进行。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运行,实行招投标制度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既有利于甲方通过竞争比较选择最优供应商,又有利于形成一个全社会公平公正市场优化机制,使各企业都在一个公平良好的经济环境中竞争。最近这些年出现很多专业的招投标机构,专门为企业做好招投标服务,这将更加有利于招投标制度的完善和优化,强化其积极的市场作用。本文通过对招投标制度中存在的诸多违规详细进行剖析,并给出几点合理化意见。

一、招投标制度运行中的违规现象

(一)围标现象的存在

按照我国现行的投标制度规定参与投标的单位必须达到3家及以上,否则视为流标。某些负责招标的主管单位或主管领导,通过自身权利指定某一家,然后在招投标过程中找到几家单位故意报高价,以确保被指定那一家供应单位以看似合法的形式中标。或者有些招标主管单位在制定投标资质和条件上设置门槛,真对已经谈好的投标单位的条件进行设置,排除其他竞争对手。还有就是供应单位之间进行联合,通过相互沟通串联保证一家中标。这些现象都是围标,围标现象的存在使得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制约租用,反倒是使得工程项目市场秩序混乱,权钱交易频发,滋生腐败现象。

(二)转包现象导致建设单位不合格

有些企业在中标以后将项目工程分别承包给其他没有中标或者根本企业资质不够的单位,压低价格,从中赚取差价牟利,由于转包过程中利润被上游企业转走,超出按标准施工建设的成本,导致下游承包企业偷工减料,最终结构就是建设出“豆腐渣工程”,无论从材料的质量,还是人员的技能经验都无法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而且由于企业利润低造成很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评标专家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高低不一

虽然我国实行招投标制度多年,但还是没有一套科学、客观、公平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现在的评标方法基本上都是根据几项事先制定好的评定标准进行打分,并给出一定的区间分数,专家有着灵活的打分权利,这样的评标方法给很多暗箱操作创造了机会。例如,一家内定的中标单位,如果在投标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有竞争力的投标单位,就会通过专家打分在一些灵活的标准上将分数压低,甚至会出现在价格最低且其他资质没有问题的状态下依然无法中标的现象。

(四)招标机构行业行为不规范

我国的招标模式是最近这些年才兴起的,整个招标的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和完善。有的招标机构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向投标单位泄露竞争对手信息,或者在聘请专家评审时对专家进行暗示或给予好处等行为。还有的招标机构为了抢夺客户不惜低于成本价进行操作,为了弥补亏损并实现盈利进行多项违规操作。这样的招标机构不但扰乱了本身的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也对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市场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五)政府缺乏有效地监管

虽然在招投标过程中有相关人员进行监督,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任何监督和审查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频发,且事后的处罚力度也非常不够。

二、有效改进招投标制度的措施

(一)工程项目建设终身负责制

在我国很多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结束后,只要工程项目通过了投资单位的验收,那么对以后的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就不在负责了。所以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时为了中标不惜采取低价策略,不计成本,然后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偷工减料来获取利润,只要保证验收合格,建设单位就算是万事大吉。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同与招标方和同行合作,对工程项目的投标进行“内定”,这也就是造成围标现象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实行工程项目建设终身负责制,对验收后工程出现问题的进行严惩重罚,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还有我们的招标监督部门要对招投标的全程进行监督,无论是开标前还是开标中都要切实履行我们的监督职能,而且在中标后我们也要进行跟踪,通这样的严格监督管理要杜绝招投标中的“围标”、“层层转包”的现象。

(二)对招投标加强管理和监督

我国的招标法中明确规定“招投标活动当事人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政府的相关招投标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对招投标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保证招投标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对发生的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惩。将招投标的相关企业单位纳入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对发生违规的企业单位进行公开通报,并在其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进行登记本案,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这类企业严加审查,对严重这直接取消其相关的资质。

(三)规范招投标行业,加强行业培训

对招投标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进行相关法律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并通过统一的考试,对合格者依法颁发从业资格证,提高整个招投标行业的从业人员的业务和道德素质,是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对招投标机构建立信用档案,通过信用档案切实提高招投标机构的责任意识,强化信用机制的约束作用。对招标机构建立严格的年度审查制度,通过对招投标机构的年审,发现有违规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理,情节严重者依法吊销其营业资质,禁止其再入本行业。

(四)建立专家评审准入制度

招投标过程中专家评审非常重要,这事关后期工程项目建设的重大问题。评标专家组的成员必须在本行业有足够的从业经验和相关的学历知识,由此我们需要对专家组成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一是将专家按专业水平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科学地选择不同的专家组成员;二是做好专家组成员的保密工作,防止暗箱操作;三是对专家组的评审过程进行严格的审查;四是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专家组成员进行严惩;五是定期对专家组成员的业务技能和相关行业自律规范等进行培训。

(五)设立工程项目交易市场

工程项目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信息滞后性,特别是各方想暗箱操作时,会更加的排外,这对招投标制度的有效执行时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工程项目交易市场,打破这种地域性和垄断性,将信息全面公开,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市场的透明制度,使得暗箱操作无处可藏。通过市场交易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和建设单位可以进行互选,形成一种公平、公正、有序招投标市场。

(六)做好职业道德宣传,落实法律意识

我国招投标法虽然实行已经十多年了,但是由于推广宣传的力度不足,导致很多招投标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此还是一知半解,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所以通过法律宣传推广,不但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思,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瑞英;高岩;廉勇;工程项目招投标中信息传递和博弈策略选择[J];煤炭工程;2012年10期

上一篇:关于水工隧洞混凝土防渗漏措施的建议 下一篇:产品造型变化对心理引导作用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