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不淡 “下水煤”库存降低

时间:2022-09-18 04:15:03

淡季不淡 “下水煤”库存降低

二季度在传统意义上煤炭消费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的现象仍将再现,中金公司对此进行了剖析:第一、保障房工程陆续开工拉动电力需求,重点电厂日均耗煤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5%以上;第二、随着大秦线检修,煤炭贸易继续增加,港口库存逐渐回落,动力煤价格出现见底回升迹象;第三、国际方面,日澳动力煤年度合同谈判仍在进行,预计将同比增加20%;日本灾后重建逐渐展开以及火电对核电的替代将中长期拉动国际煤炭需求;此外,国际油价处于高位,对国际煤价形成较强支撑。

2月份国内进口煤明显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2月份国内进口煤减少超过40%,而销售增长达到7%,主要原因是目前国际煤价高于国内价格,导致沿海用户进口意愿减少,据测算目前国际炼焦煤价格高于国内价格约700元/吨,动力煤高出约100元/吨。随着日本核危机抬高了其他替代能源的价格,根据瑞银大宗商品组的观点,国际煤价应该还会继续保持高位,因此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还将继续低于2010年同期。

国内外煤炭比价关系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量的变化,2010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大幅增加是因为国际煤价低于国内煤价,全年国内外煤炭平均价差在115元人民币左右,最大价差超过200元人民币,进口煤炭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按目前的汇率计算,国际煤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内煤价,如果再算上运费,进口煤价格优势不再。我国煤炭进口量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煤价的走势,预计今年,国内外煤价价差将会扩大。

秦皇岛港煤库存下降

环渤海各煤炭中转港口煤炭吞吐量持续走高,煤炭库存量连续3周下降。截至3月25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为738万吨,周环比减少25.2万吨,降幅为3.3%;国投曹妃甸港煤炭库存量为205万吨,较上周环比降幅为8.07%;京唐港煤炭库存量为385万吨,较上周分别小幅减少3万吨。环渤海各港煤炭库存连续三周出现下降,整体库存量下降明显。

直供电厂煤炭库存不断下降,但幅度不大,直供电厂从3月初的5386万吨降至5024万吨,可用天数从16天降至13天。华东地区的浙能、华能进入3月份日耗煤量迅速提升。浙能电厂日耗电11万吨以上、华能19万吨以上,但电厂库存较为充足。但是上海电力、大唐沿海电厂可用天数分别为9.2天和7.1天。

港口库存下降、运价上升、直供电厂库存下降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1)电力需求上升,由于进入3月新开工率上升和天气仍然偏冷造成工业用电、民用电需求旺盛,进入3月份后直供电厂日耗煤上升;2)除了电厂需求旺盛,为了应对4月份开始的大秦铁路的年度检修,电厂也有意识的开始储煤;3)港口由于天气因素,3月初出现了短暂的秦皇岛封港,造成电厂运煤船压港现象,但是随着天气的好转,运输局面迅速好转;4)近期由于国外煤炭价格高于国内煤炭价格,出现了煤炭价格倒挂。动力煤进口占全国接近50%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五省市,预计将增加对国内动力煤的需求。

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获批

国务院日前批准通过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首批储备计划为500万吨。秦皇岛港承担其中130万吨的储备量,在各大承储企业和储备点中占据份额最大。根据储备方案,国家第一批应急煤炭储备点除秦皇岛港外,还有神华等10家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和黄骅港、舟山港、广州港、武汉港、芜湖港、徐州港、珠海港等7个港口企业。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上述承储企业须积极组织落实储备所需新增资源,加强与铁路、港航企业沟通,提前做好请车、装车(船)计划的安排与衔接,在今年5月底前形成实物储备。

所谓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是指国家委托承储企业在煤炭重要集散地、关键运输枢纽等地储备煤炭,由国家统一调用,用于应对煤炭供应中断或严重不足等紧急状况,增强在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状态下的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国家煤炭应急储备遵循企业所有、国家调节,市场运作、财政补助,合理布局、保障有力的原则。

秦港股份公司作为秦皇岛港的管理和使用单位,拥有5个煤炭港务分公司、21个煤炭专业泊位;拥有世界最大的港口煤炭专用堆场,最大堆存量为1042.5万吨。2010年,秦港股份公司完成煤炭吞吐量2.24亿吨,年输出煤炭占全国沿海港口下水煤炭总量的近50%。截至目前,秦皇岛港已连续6年位居“世界最大散货港”称号,为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电煤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7000亿焦炭行业整合鸣枪起跑

以2009年全国瞩目的煤炭资源整合为序曲,2011年山西资源整合指向焦炭领域。日前山西省出台《焦化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讨论稿)》(以下简称《意见》),其目标为:在2011年年底前,将目前227户焦化企业整合减至150户左右,到2015年保留至60户左右。

“在听取各方意见后,《意见》估计将于近期正式出炉。”接近山西省工信厅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意见》已多次向企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等各方征询意见。

作为煤化工产品和高炉冶铁不可替代的基础原料,焦炭上承焦煤、下接钢铁,联接煤炭和钢铁两大支柱性产业。占据全国21.87%产量、88.03%出口量的山西焦炭业整合,或如同其煤改一样,将成为中国7000亿市场规模的焦炭资源整合样本。

根据山焦协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山西省焦炭产量为8476.3万吨,全省共有227户焦化企业,分布在60余个县区内,产业布局极为分散。根据《意见》的要求,整合的首要目标是控制山西省焦炭总产量,“十二五”期间将不再批准单纯扩大产能的焦化项目;227户焦化企业将在今年砍去77户左右,2015年减少至约60户,即74%的企业5年内将“关、停、并、转”。《意见》显示,今年焦炭企业的入门门槛将由先前的70万吨升至90万吨,2015年这一数字则将达到200万吨,而在2009年山西焦炭产能20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10户。

上一篇:建筑建材:迎来十年一遇的大机遇 下一篇:油价高企“乌金”光亮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