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9-18 03:46:58

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关键词】脑出血;康复;心理

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脑出血急性期过后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后遗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创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是恢复健康的唯一途径,要取得最大的康复效果,患者积极的心态、主动的配合与坚韧不拔的毅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针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的心理特点,制定护理对策,加强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目前脑出血患者在康复期所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如何开展心理护理谈谈体会,与同行商榷。

1 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1.1烦躁不安由于患者起病突然,从有生活自理能力、照顾家庭能力甚至退休返聘仍然发挥余热一下子变成一个瘫痪者,心理上不容易接受,易产生烦躁不安心理。护士应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宣泄一些不良情绪,工作中要耐心引导、尊重患者,并鼓励患者利用健侧完成部分日常生活自理,如吃饭、洗脸、刷牙、排便等,让患者肯定自我价值,同时可以请康复成功的病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焦虑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在接受现状后。担忧久病床前无孝子,时间长了会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怕增加子女的负担。护士在了解患者此心理后,除了在工作中更加关心患者外还需要得到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体现家庭温暖,在精神上做患者的强大后盾。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疾病。

1.3悲观失望康复锻炼是长期、枯燥、艰苦的过程,短期内并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往往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后,并未达到理想中的预期效果,而对治疗产生怀疑、否定、悲观失望。护士可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的特点,包括康复训练的目的、评估情况、训练计划、时间、患者需配合的知识以及预后,让患者对整个康复锻炼有充分地了解,以便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配合各种治疗。同时,还可以与病人及家属一起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期康复目标,并加以督促、指导,使患者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师的康复训练。

1.4固执己见患者运动障碍常产生行为变异,急于求成,希望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正常,不听医务人员及家属劝说,过量长时间训练,导致劳累过度。护士应与患者分析不科学锻炼的严重后果,注意不要用过于强硬的说教语气,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患者接受、配合并参与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1.5急躁易怒患者由于语言障碍无法同家属沟通,有时用手势表示时,无法理解其意向,因而心理焦急,产生自卑心理。护士应建议家属照顾患者的日常生活,因为家属对患者的日常所需及生活习性更了解,容易与患者形成默契。同时亲情的支持可以安抚患者急躁的心情,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6依赖心理患者从急性期转到恢复期,随着病情的迁延,有些病人会安于偏瘫这个角色,依赖性强,乐于接受别人照顾,不愿意加强功能锻炼。一旦有这种心理,护士应让患者最亲近的亲属参与制订康复计划,共同回忆以前度过的美好时光,让患者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积极参加肢体功能锻炼,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2 营造良好的支持系统

2.1医护人员医护人员是治疗的主体,护士要赢得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构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2.1.1要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保持得体的仪表、举止、表情;选择恰当的称呼等,护士表现出来的尊重、体贴、真诚态度是赢得患者好感、获取信任的重要因素。

2.1.2要掌握沟通技巧与患者的沟通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言语沟通时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让患者占“主导”地位,不可打断患者的讲话。护理人员要训练自己共情的能力,对患者的讲话内容和当时的情感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护士工作中还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身体的姿势触摸等,体现出对患者的关怀,融洽护患关系,营造安全、信赖的医疗环境。

2.1.3护士丰富的医学知识、过硬的护理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因素

2.2家庭成员家庭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基础,患者患病后亲属应一如既往的尊重、关心、爱护、照顾患者。亲属在照顾患者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影响和带动患者,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而增加其生活热情及自信心。

3 创造舒适的环境

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心情舒畅。在条件许可时,可带患者去室外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呼吸清新的空气,消除不良心境。

4 讨论

人的心理因素与躯体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理活动影响和改变着生理活动,当患者突然面对因病致残所造成的生活、运动能力障碍或丧失时,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性情急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特别是意志、情绪、态度等方面直接影响着患者康复活动的进行,当患者情绪处于积极状态时,能较好地完成治疗任务,意志坚定、有坚强毅力的人能更积极的生活。

护士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加以疏导。家属是患者最重要的支持者,家属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康复期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客观地认识疾病、科学地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标准化营养干预对代谢综合征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运动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