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探索

时间:2022-09-18 02:38:31

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探索

物流实训体系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校企合作共建“全真经营”物流实训体系,满足校企双方需求,在实训模式建设中是一种积极探索。

全真经营 实训体系 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的物流产业以每年30%的速度突飞猛进。许多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积极地进行了教学研究和改革。但伴随着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物流管理教学中的问题还是逐渐显现出来。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训体系现状

1.缺乏物流专业的建设缺乏自身特点

物流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颁布以来,在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物流教育的热潮。但在热潮中的高职教育,由于物流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技能尚未形成,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在原有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资、运输等专业上演变过来的,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上仍然不尽合理,缺少物流专业的自身特点。

2.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明确的人才定位。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与岗位群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另外,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五花八门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品种之多,让业内人事都搞不清哪种是比较适合就业需要的,哪种是纯粹为了考职称加工资的,哪种被社会认可含金量较高的,该方面管理的混乱对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3.有实践经验的物流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是生命线,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师是物流领域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而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尤其是“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

4.缺乏符合高职生的物流精品教材和实用软件

由于目前我国的物流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和学习资料还不统一,缺乏权威性。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极其缺乏,有些教材是属于本科教育系列的。没有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对于高职生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也必将影响高职物流教学的质量。

5.缺乏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场所且应用率不高

物流专业实务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而且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是很高。由于物流专业实训设备的投资额较大,学校一般情况下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所以学生在校内无法完成必要的物流技能训练。物流教育需要更多地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教学基地,但物流企业一般也不原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不原意接受学生实习。

6.缺乏校企对接机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人才短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物流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紧扣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对接。

二、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探索与实践

1.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为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物流管理专业将积极依托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与物流”实训基地,着重建立了一个全真与模拟相配合、在一定范围内真正实现商业运作的实训模式。它将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框架,不但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企业相关作业的环境,更突出以“全真环境、学生运作、教师指导”为特色的全真实训。教学改革初期,在小范围内将现有实训室各种功能以服务学生、锻炼学生为目的商业化全真运营,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向实践转化和自主探索学习的全真环境。经过一个时期的建设和探索,实现在较大范围内真实参与商业运营,将原来必须集中、短期进行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转化为分散、长期的校内全真实训学习。

2.教学内容改革

对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进行分解,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对物流管理专业所覆盖的岗位群能力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共同开发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标准。经过一年时间,建成并组织实施符合职业能力要求并且可供学院其他专业借鉴的专业教学标准。

3.实训基地建设

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开发、完善,依托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与物流实训基地和其他校内实训室,积极探索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通过引进企业并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由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管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实训、实习与企业工作实际相适应,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实现“毕业、上岗零过渡”。

4.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一年的建设,我院物流专业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同时,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在“虚拟公司”中指导学生,将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完善了“双师结构”,加强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技能型课程的教学。

三、物流管理专业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探索问题分析

1.专业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

实施全真经营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经验的传授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关系问题

不能片面地强调技能训练,而完全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要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不易引起学生足够的学生热情,如何通过构建真实的工作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效果。

4.实训基地的功能问题

实训基地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的场所,更应该建设成为“教、学、做”一体的产学结合基地,如何设计实训室的功能,以满足全真与模拟相配合、在一定范围内真正实现商业运作的实训模式,是需要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5.实训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问题

实训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制订各种实践教学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来全面评价实训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并将之作为确定课程设置、专业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参考。

总之,这种全真经营实训体系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建设模式中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2]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7).

[3]魏艳萍.加大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教育全面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6,(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全真环境、实际经营”的物流专业特色实训体系研究》,课题号:JG10DB365。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研究 下一篇:英语听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