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校区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布局模式探析

时间:2022-09-18 01:31:59

高校新校区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布局模式探析

摘 要:本文从实例出发,分析归纳了高校新校区后勤服务设施的三种建筑布局模式,提出“新校区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这一概念,并对高校学生街做出初步探讨,旨在为新校区后勤服务规划设计做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性;学生街;餐饮;尺度

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3-0023-05

收稿日期:2006-12-05

作者简介:刘中莹(1980-),男(汉族),江西宜丰人,硕士研究生;郑志,副教授;刘,教授。

在当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中,校园后勤服务几乎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一方面,随着大学校园快速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对后勤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要求趋于多样化。老校区原有服务模式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灵活性上都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新校区多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周围商业服务设施匮乏,学生的生活质量保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须全部依靠新校区的内部服务设施,因而大大增加了后勤服务的压力。许多高校为改变这种困境,一直在努力探索解决的途径。校园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这一建筑模式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校园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是指以餐饮为主体,兼容各种服务功能(如:服务、商店、银行和学生娱乐活动中心等),凝聚学生社区文化的建筑综合体。这一新的建筑模式为新校区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用以满足学生学习交流和生活娱乐需要,较好地解决了校区后勤服务的问题。在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其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多层次的功能格局对设计者提出了挑战。笔者将我国目前校园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的设计实践从建筑布局上归纳为三种模式:集中式、庭院式和街道式(图1)。并对这三种模式加以研究、探讨。

1 集中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

集中式是指后勤服务功能集中设置于一栋大型综合建筑内,是整个学生生活区的中心。这一模式特别适用于用地比较紧张的新校区建设。由于建筑功能增加,该模式由通常一、二层的食堂形象向多层综合楼转变。这种转变势必对交通流线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满足学生餐饮、洗浴、娱乐等要求,需设置序列化、多层次的开放空间,为学生提供尺度宜人、动静有别的交流场所。营造功能上井然有序,空间上又穿插错落的建筑环境,是设计者需要处理的一大课题。如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清华大学西区学生食堂、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的设计就是典型实例。本文就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展开分析(图2)。

1.1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生活区内,是一座以餐饮为主、学生浴室及学生活动用房为辅的大型综合建筑。项目占地面积1.45万m2,建筑面积为2.8万m2。

1.2布局与流线

为了理顺餐饮与休闲活动的关系,设计采用了地上建筑和地下广场结合的方式。将餐饮、厨房、浴室等集中设置,竖向发展。学生活动、理发、超市等较为活泼的空间则围绕地下广场四周布置。如此,地面广场可以留出来作为集中人流的活动场所和疏散平台。而地下广场围合感较强,结合学生活动等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尺度适宜、相对私密的场所。在对多层餐厅就餐的流线设计中,设计者采用合理的竖向功能布局,将人流密集的学生餐厅布置于地下、底层及二层,三、四层为小餐厅和包间。并通过室外下沉广场和直跑楼梯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进入层面。同时在餐厅内部结合自动扶梯,设计了各层贯通的竖向空间,借以均衡各楼层的就餐人流。(图3)

1.3尺度与界面

由于建筑规模显著增大,该项目已经成为生活区的标志性建筑。室外下沉广场围合出一块尺度宜人的交流场所,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空间中停留。广场与绿地之间的建筑体量采取底层局部架空,视觉上将绿地引入广场,丰富了广场界面(图4、5)。

清华大学西区学生食堂为清华大学规模最大的学生食堂,设计也采用了地下一层与地上建筑结合的设计方法。地下一层设置学生超市和学生活动中心等功能,地上为学生餐厅部分。其集后勤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设计在实践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集中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可以使学校资源充分共享,高效利用,高校的后勤服务要求,因此在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内将会得到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对用地较为紧张的高校,集中式布局模式无疑会是首选。

2 庭院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

庭院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设计是指将厨房、餐厅以及其它服务功能用房围绕庭院有机联系起来的建筑综合体。与集中式相似的是,庭院式也是集多个食堂为一体的多层综合楼。然而其尺度往往比较巨大,很难采用一般的集中式进行平面布局。设计利用中心庭院,合理地安排各种功能,为学生在这里就餐与交流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场所。庭院式的典型例子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食堂、国防科大三号院学生食堂等。本文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食堂(图6)为例进行分析。

2.1项目概况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食堂曾作为高校中第一座超大型学生食堂而受到广泛关注。其占地面积3.2万m2,建筑面积为2.68万m2。是一个能满足2万人就餐的超大型综合服务体,包括了餐饮、超市与后勤办公等功能。

2.2布局与流线

设计围绕中心庭院,将厨房部分布置在北侧,餐厅分为两组位于庭院东西侧,南侧则集中设置主要交通空间。分区明确,同时联系紧密。食堂分为三层,其中一、二层餐厅可以通过大台阶和自动扶梯到达,三层餐厅是利用庭院的观光电梯直接到达。电梯的上下移动成为了庭院的视觉焦点。庭院、天桥等互相穿插、渗透,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室内外过渡空间。(图7)

2.3尺度与界面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是一个规模不同凡响的校园。设计者希望在生活区设计一个相当尺度体量的建筑与整个校园呼应。于是设计将原来规划分散建设的食堂集中在一起,使得该项目尺度非常巨大,仅东西向就长达135m。而中间的庭院将巨大的体量分成数块,每块的体量都有着合适的比例,起到了化整为零的作用。庭院的空间界面也由于有观光电梯的升降而增加了活力(图9)。

庭院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比较适合于规模较大的新校区。可以使设备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和产生商业的规模效益。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对学校环境的干扰。由于有了庭院的渗透,建筑空间变得丰富,原本喧闹的餐厅变得相对宁静,学生就餐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3 街道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街道式是指各项服务功能以街道为核心,建筑沿街两侧呈线性展开。这条街我们可称之为“学生街”。学生街是指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商业活动区,是解决校园后勤生活的商业服务模式,其本质在于‘交往’。

随着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们渴望有更大更丰富的空间可以交流、娱乐、接触社会,学生街在这样的需求下渐渐形成。例如:每年临近毕业的6月份,在老校区,经常可以看到许多毕业生将自己的物品沿街销售,吸引众多学生驻足购买。一些校园道路被学生自发“改造”成了学生街(图10)。这样的学生街还只有暂时的功能,由于缺乏管理,容易造成混乱。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校园对专门规划学生街的迫切需要。

目前,学生街的规划建设已经得到了高校的重视,许多高校都在纷纷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街。学生街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大学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街不再局限于以大学生为对象的商业消费场所,还增加了校园师生进行交流与活动的社交场所。使得校园文化进一步得到发扬,从而适应大学生日益提高的休闲、消费、文化的个性化生活需求。

高校新校区的建设为学生街的前提和条件:(1)、正是由于新校区和高教园多位于城市边缘,已有的商业服务设施非常少,学生与校外服务设施交往不便,特别需要相应的商业文化街建设;(2)、学生街融入新校区的同步规划,能够作为新校区总体规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3)、新建校园强调资源共享且商业的需求规模较大,建设学生街可以产生经济学的规模效益。

在高校新校区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设计中引入学生街,不仅可以满足地处郊区校园的后勤服务需求,而且可以为师生提供具有浓重生活气息的社区场所。学生自由活动时间一般都在中、晚餐前后,具有明确的规律性。学生在综合服务中心的餐厅就餐后,就可以直接在学生街散步、购物、交流。这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方便和惬意的。四川大学双流校区综合服务中心(图15)、上海松江大学城学生生活中心(图16)和笔者参与设计的华侨大学综合服务中心都是很好的例子(图11)。

3.1项目概况

该项目地处华侨大学厦门新校区校园中心区域,交通便利,开放性好。北部保存有两棵百年古榕树,地形高差变化丰富,自然景观怡然秀美。项目占地面积1.7万m2,建筑面积1.7万m2,集餐饮、商业、办公、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可容纳8000人就餐。

3.2布局与流线

学生服务中心功能可分为餐饮与商业服务两部分。以学生街为核心,餐饮和商业服务分别位于学生街两侧。商业服务区中设有学生活动室、书店、咖啡屋等服务功能。(图12)。街道以古榕树为对景,以街道两旁的建筑为边界,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强烈围合感的街道空间。餐饮具有人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正对教学楼布置,使得从教学楼下课就餐的人流可以直接进入餐厅。设计结合地形高差,将食堂与学生街错层布置,使从宿舍过来的人流可以从地面直接进入二层餐厅。(图13)

3.3尺度与界面

弗兰西斯・D・K・钦在他的《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指出“人体尺度是指与人体尺寸和比例有关系的建筑要素或空间尺寸。”适合的人体尺度可以营造温馨的校园气氛,激发学生的交流热情。学生街作为生活休闲的场所,对比新校区联排的教学楼、宿舍,应具有尺度小,亲切自由的特点,让学生有轻松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街真正成为为学生服务的街道。

“界面是相对于空间而言的,是指限定某一空间或领域的面状要素。”。

街道式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适用于有足够用地保证的校区。学生街强烈的生活气息可以吸引学生在这里停留和消费。学生街商业与文化的综合性质可以创造出和教学环境不同的休闲交流空间。学生街的线性商业空间容易产生商业的规模效益。因此,在用地允许的条件下,街道式将会在新校区扮演重要的角色。

4 结语

社区性综合服务中心是为学生服务的校园后勤服务设施,主要目标是在新校区创造出一种具有强烈生活气息的社区性场所,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尺度规模是其设计的重点。由于校园社会化的需求,在设计中也应考虑商业的规模效益。

上述三种布局模式都互有利弊,各有所长,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集中式不易形成商业群体规模效益,庭院式由于其巨大的尺度,往往容易失去亲切感,而位于校园内部学生街的喧闹,也有可能会影响到校园宁静的学习环境。虽然这三种模式都还有不足,但对新校区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这需要设计者不断的加以完善,使其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弗兰西斯・D・K・钦著,邹德农、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4]林涛,钱海平,崔光亚.功能扩张、角色转换后的高校食堂设计――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设计札记[j].华中建筑2004(2).

[5]鲍培培,陈瑜.高校超大型餐饮建筑设计初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学生食堂设计[J].华中建筑2003(05).

[6]陈瑜,张原,尹红梅.集中式高校食堂设计的几点思考[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06).

[7]张郁.日本学生街介绍及启发――兼议国内高校学生街的现状和发展[J].规划师2002(10).

[8]常健,陈丽敏.大学隐形校园商业空间研究[J].华中建筑2005(3).

[9]韩勇.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本文图片除已注明出处外,其余为作者自摄自绘)

①韩勇.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第3页.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水泥粉喷桩处理粉煤灰填土地基的应用 下一篇:议人居环境建设与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