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时间:2022-09-18 01:26:27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摘要:物理学科的特点与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均决定了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这一载体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本文从实验教学设计阶段和实验教学过程阶段,分别阐述了自己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53-02

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些概念的建立与规律的发现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学生只有通过实验多多观察物理事实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与规律。同时,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又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愿意观察和亲自实验一些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满足求知欲。两者结合,所以教师有必要从教学的设计阶段开始,即利用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特点,吸引学生参与物理教学过程。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设计阶段的实验准备

作为物理教师,课前如何精心准备与设计物理实验自不待言,但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毕竟学生才是物理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里至少需要做好三点:

一是突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心理学认为,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一旦人建立了某种意识就会将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升到“自觉”的水平。换言之,物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突出实验教学,以丰富的实验内容诱发学生学习趣味和动机,努力使学生认识到仔细观察和亲手操作实验的重要性,树立通过实验验证规律、探索规律的意识,进而使学生的物理学习从“因为有趣而学习”层面上升到“因为学习而有趣”的高度。二是明确实验目的。告知学生明确的实验目的是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此时,学生的观察是有意注意,学习是自觉而主动的;否则,即使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是无意注意与被动学习。而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验证试验,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要亲自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思考实验的原理、设计、完成、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优化设计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乐于亲身实验的心理特性。这更加要求教师必须在事前即告知学生明确的实验目的,以免实验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走向歧途。三是正确理解实验意义。这句话有两个指向,一是教师,即教师要真正明白实验于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实验不仅仅是对学生物理学习的吸引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还渗透着物理方法的教育、物理习惯的培养、物理学习意志品质的形成、物理素养提高的途径等;二是学生要明白,物理实验不仅仅是形象、生动、有趣和好玩,还包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再认识、物理过程与步骤的再观察、物理知识与能力的再提升、物理方法与习惯的再培养、物理素养与品质的再塑造等。

二、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激情引趣

物理实验会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这些新奇的物理现象与问题,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逐渐由直接兴趣转变为间接兴趣,进而转变为物理学习的高级情趣。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趣味引发与利用。

1.以实验导入新课,引发兴趣。好的导语像磁铁,可以聚拢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这个“好的导语”可以采取精选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同样可以达到魏老师所说之效果。例如,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一节时,我直接将课本的“想想做做”栏目中实验拿来,让一名男生上前站立,将试验中用到的小球拉至紧贴其鼻子位置,在放下之前问学生“如果松手,小球摆回时,会不会打到你的鼻子”并问其他学生。在学生思考,众说纷纭、不能确定是否打到鼻子时,我放开了小球。结果,学生在惊愕中看到的一切,直接将学生吸引到了教材内容的学习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精心组织演示实验,持续兴趣。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仅仅是一种实验操作的示范和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它还是一种学生的生活现实与物理学习的有机结合,更是一种出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意外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主体主动性的信息刺激。这种信息刺激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有着极大的作用。例如,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可参照教材39页实验乙,实际取一个灌满水的纸杯,上面覆以薄纸片,然后倒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是否确如教材所说,纸片和水既不下落也不外流。这里,一个成功的教师演示实验,既可吸引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因心生疑惑而产生学习欲望,又可引发学生对教师实验水平的肯定,因“爱屋及乌”,对教师实验水平的敬佩而主动学习物理。如果此时,教师“欲擒故纵”,在学生初步感受、生疑与产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乘胜追击,再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巩固学生的这种心理感受,则学生的求知欲望会愈强,对教师的敬佩会愈深。两者结合,学生对物理科目学习的兴趣必会长久持续。

3.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巩固兴趣。十几岁的初中生绝大多数喜欢学习中的动手操作和参与,看到教师的演示实验形象生动又好玩也想试一把,读到书上所说实验与现象解释也想证实一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所以,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引,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实验为手段,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之间的规律,体会物理学习的方法,感受物理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在考虑好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自主决定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和自由组合进行实验探究。这种变限制性实验为开放性实验的做法,会极大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会变的持久而巩固。

综上所述,兴趣中的学习才会最积极而主动,思维才会最活跃而高效。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实验教学设计阶段开始,即应开始着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做必要的准备和奠定基础,进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一一实施,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持久而巩固。

参考文献:

[1]陈嘉豪.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教育与发展,2012,(07).

[2]杨金莲.如何利用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01).

上一篇:论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下一篇:新课改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