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

时间:2022-09-18 01:25:03

小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尝试

[摘要]新课改的精神正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如何克服现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自身素质 品德教育

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人的主体得到完善,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育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新课改的精神是要求解放和发散人的思维,鼓励创新。因此,从本质上讲,新课改的精神正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如何克服现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必将有利于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所有体育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2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体育课教学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

2.1 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度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

2.2 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培养。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教师除了介绍技术要点外,还要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2.3 竞争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以及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竞争者非常重要的素质。如快速跑教学中,将学生按体质和能力分成A组、B组、C组,分组进行比赛和表扬,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的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3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应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课的组织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的爱好的选择。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在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3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唯一一门从小学开到大学的必修课,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贯彻德育要求,把健身强体与德育结合起来,把德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寓德育于体育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总结的课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如何上好语文引导课 下一篇: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