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彼得?谢弗《伊库斯》中少年的性格冲突

时间:2022-09-18 01:06:11

论彼得?谢弗《伊库斯》中少年的性格冲突

摘 要: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在其剧作《伊库斯》(又译《马》)中描写了少年艾伦试图建立一个自由精神家园,但父母和社会规范束缚着他。后来经过医生治疗,他虽然走出了恐惧的阴影,成为众人眼中的“正常人”,但最终也失去了自由信仰和热情。本文通过使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理论分析少年艾伦的性格冲突以及其精神家园被逐渐毁灭的过程,从而揭示了西方物质世界的人格压抑悲剧。

关键词:《伊库斯》 性格冲突 本我 自我 超我

在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在自己的剧作中试图从独特的角度分析西方世界人们的生存状态。在剧作《伊库斯》中他正是通过描写少年艾伦被治疗为社会“正常人”的过程来揭示当时社会规范对人们精神的束缚,颠倒了的“正常化”世界以及人们对。

一、失衡的人格结构

《伊库斯》讲述了十七岁少年艾伦一夜间将他看管的马厩中的六匹马眼睛全部刺瞎的故事。事后精神病医生狄萨特应法官请求为其治疗,使其恢复为社会认可的“正常人”。随着狄萨特对他内心的解读使其战胜了心理恐惧,但同时艾伦的精神家园也就被物质世界的社会规范所毁灭。原本处于性格冲突状态下的艾伦最终与现实达成妥协,抛却了自由信念和热情。这是西方物质世界中典型的人格结构不健全例子,同时这也是社会的整体性悲剧。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弗洛伊德认为组成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导致艾伦最终社会悲剧呢?从二战后的社会背景可知西方社会普遍对物质极其重视,在这样一个物欲占统治的社会秩序中,精神必须退而求其次。荣格曾说过:“对大多数人说来,‘精神’并没有空气那么重要。然而,谁也否认不了这个事实:没有精神就根本没有世界,更不用说人性化世界的存在了。”[1](p.60)在艾伦的潜意识中本我和社会道德要求的超我是相矛盾的。这样一来,艾伦的个性不适合物质世界的社会规范要求,在他身上经常出现三者“吵架”的现象,尽管过程中本我妥协居多,但是本我还是不服气,提出对生活的质疑。自我此时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艾伦生活得痛苦不堪,而将他一直崇拜的马神眼睛刺瞎便是对物质世界和家长压制的抗议。

二、冲突的“三我”表现

艾伦在跟医生狄萨特讲述第一次骑马的场景时,他心情愉悦,这其实也奠定了他追求自由精神的本我基础。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有两种表现:第一、本我试图依赖反射行为去得到他想要的;第二、假设本我通过愿望实现来满足其需要。[2](p.28)艾伦的本我大多时候表现为第二种,即想象着本我得不到的东西会存在,这样潜意识中他就建立了隔离与他人的自由信仰领地。艾伦到马场工作后,每隔三个礼拜他便偷偷骑马在郊外狂奔,那时候的他不被任何人约束,灵魂可以自由驰骋,甚至可以获得一种被弗洛伊德解释为儿童时期被压抑的性。但是释放这种本我的时刻仅仅是短暂的,是不被社会规范所容忍的,所以更多时候他还是不得不回归到现实的社会秩序中,和其他“正常人”一样接受超我的严厉管教和本我不厌其烦的调节。

在现实生活中艾伦一直过着单调而乏味的生活,此外他还一直忍受家长绝对权威的压制。他的父亲是位冷漠的印刷工人,对儿子要求苛刻。母亲笃信基督,并将投射到艾伦身上。父亲向狄萨特讲述了儿子面对马像独自祈祷赎罪的场景时冷酷无情。后来父亲把艾伦安排到一家电器商场工作,其实在心里他恨透了这份无聊的工作,但仍是沉默无语,直至找到马场工作才慢慢摆脱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家长压制本身就是造成艾伦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深层次上看又体现了物质世界的社会规范对个人发展的极度不负责任。和吉尔恋爱后,两人相约去看,但是不幸的是在影院艾伦看到了父亲,一阵尴尬之后,艾伦离开。他从心底深深地感到悲哀,于是超我的社会道德在艾伦心中几乎走到了极端。在自我方面,艾伦表面上一直试图遵循现实原则,他努力不反抗父母,在家长面前压抑本我。其实艾伦潜在的自我已经无法承受本我和超我的相互折磨,是爆发还是沉默,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早已埋下伏笔。

三、毁灭的精神家园

艾伦对马的感情就像是对待爱人一样,但时而马又是他的神。他带上马套子,然后用衣架鞭抽自己,仿佛只有通过自我救赎才能获得来世享受快乐的权利。他甚至认为只要享乐就是对爱人的背叛,对神的大不敬,所以在他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马神的形象在警告他。最为明显的警告就是在第一幕第三十四场中艾伦试图和女友吉尔在马厩,但结果是不愉快的,因为艾伦听到伊库斯的声音在警告他“你永远都是失败的!”[3](p.351)此时艾伦眼中的神是一尊妒忌的神,他要反抗,告诉他一直崇拜的神,他要毁灭它,让它永远看不见。弗洛伊德认为人物悲剧“向观众展示冲突中所有令人激动人心的场面。事实上,这种悲剧中得有两个主角,有一个主角同代表着某些制度的强大人物进行斗争。”[4](p.516)在这场剧中艾伦的本我完全占了上风,他疯狂地渴望自由,不想再受到家长的压制,不想受到社会道德的管制,甚至他心中的神也不能不能干涉自己的纯自由信仰。

尽管在治疗中艾伦大喊着让神惩罚他,然而在刺伤马眼睛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必定是激情四射,潜在的自由意识完全占据了心灵。但是这种本我发出的挑战同时也是他的被毁灭的时刻。最终狄萨特医生释放了他的恐惧,在本能被抛却的时候他再也无法回到曾经一手建立的灵魂寄居地了。在《伊库斯》中艾伦的本我势力逐渐变弱,而超我逐渐变强的过程也是他精神家园被摧毁的过程。此时被“治愈”的艾伦已经成为社会规范和家长压制的牺牲品,从此被迫沦为物质世界人们所需要的“正常人”。

参考文献:

[1]荣格.未发现的自我.张敦福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7.

[2]伯格.人格心理学:第7版 陈会昌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傅俊.英国戏剧读本下册.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4]周靖波.西方剧论选.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上一篇:西双版纳傣族民居室内空间结构特点初探 下一篇:鞍山市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