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小学学困生转化瓶颈的思考与对策

时间:2022-09-18 12:52:44

如何突破小学学困生转化瓶颈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它涉及到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协作配合的问题,尤其是小学教育,更应从最基础,从细微处抓起。本文通过对小学学困生产生现状及原因的探讨,采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方法,及营造学困生转化氛围,构建学困生转化平台的措施与对策,为小学学困生转化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学困生 现状 形成原因 教育方法 对策

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感官正常,但学科学习效果低下,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平时,我们也经常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者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学科学习的困境,是教育均衡、平等的需要,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应该思考的课题。

1.小学学困生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关键和基础阶段,特别是小学低段教育是每个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培养教育的生成阶段,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弄懂学困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困生形成的基本原因,才能像医生一样正确诊断,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剖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无疑对未成年儿童是一大诱惑与刺激,使他们在对人生的追求,对事物的判断以及对是非好坏的辨别方面发生了错位,认识模糊不清;二是“拜金主义”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存在“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金钱万能思想,无心学习,不求学习;三是学生整天沉迷于网吧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一蹶不振,追求虚假梦幻的东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家庭环境的影响。一是单亲家庭,由于父母婚姻悲剧以及酗酒、赌赙等行为影响,使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从而出现了敏感、逆反心理,甚至于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二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忙于生计,家庭教育滞后,使孩子缺乏父母的管教约束和学习生活的指导,从而放任自流;三是家庭教育出现误导和偏差:一种是父母恨铁不成钢,急于求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细致耐心的教育和沟通;另一种是过分溺爱子女,对孩子言听计从,任意骄惯孩子;还有一种是父母经商,崇拜金钱,不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灌输拜金主义思想,用物质金钱刺激,直接影响了子女学习的积极性。

1.3 学校缺乏学困生转化的氛围,使教育形成误区的影响。.一是以应试教育为考核依据,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分数,缺乏对学困生帮助转化的正确认识,缺乏对学困生正确、全面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二是教师缺乏对学困转化的爱心和耐心,一般学困生都是一些淘气、不听话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捣乱,影响正常的学习秩序,对教师教学形成压力,气急令教师揭短体罚等,这样反而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另一种是怕伤及学生,受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教师对其自任放流,不严加管束;三是长期以来,教学采用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的五段式教育,已经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受限,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加上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加重,使学困生已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

1.4 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一是智力欠缺,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所学知识不能消化,他们虽表现为愿学、乐学,但学习花费的时间比其他学生多,而学习的成效不显著,跟不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处于困难状态;二是性格孤僻,这类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他们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具体表现为性格内向、敏感,不愿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学习成绩差;三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上进心,贪玩,不愿听讲,不认真做作业,依赖性强,不独立思考,作业照抄照搬。

2.转化学困生的教育方法及对策

2.1 积极营造学困生转化的良好氛围。

2.1.1 为学困生转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愿因是沉迷于游戏厅和网吧等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坚决制止未成年人进入这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片蓝天和净土。全社会都应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读书馆,少年科技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1.2 切实加强与学困生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却是教师保护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要坚持阳光教育,多谈心,多关注,多引导,多帮助,使他们能有机会参与和展示,真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1.3 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应该多为学困生考虑,在学习上对他们多一些帮助,在生活上多一点偏爱,平常多表露教师对他们所抱有的深厚期望,使他们从心理上获取一种愉悦和满足,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另外,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某些表面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环境中,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堂中多方面的为学困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一旦有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逐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

2.1.4 学生、家长、老师要尊重学困生,三者要努力营造关注、关爱学困生的氛围。学困生因学习差的原因,在心理上很自卑,感到被人岐视,抬不起头。因此,学生、家长、老师要三者配合和协调,积极营造关注、关爱学困生的氛围。在学校里,教育学生要团结尊重和帮助学困生,老师更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要多捕捉学困生的特长和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在家庭里,父母要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克服急燥粗暴的教育方法,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2.2 努力构建学困生转化的平台。

2.2.1 因材施教,坚持分类教学和指导。首先,通过老师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掌握造成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接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坚持分类进行指导,努力提高学困生的转化力度。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指导应突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具体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课堂中对于学困生要多提问,多讲解,不懂之处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切实提高学困生的听讲能力、理解能力及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2.2.2 倾斜政策,吃偏饭,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坚持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吃偏饭,针对他们学科差的方面,进行单独充电,这是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就需要每位老师要有爱心和耐心,要有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首先是要各学科老师要互相配合,共同协作,有计划,有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其次是针对每个学困生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进行辅导。第三是在班级同学中倡导同学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有效地减轻老师的负担和压力,营造一个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

2.2.3 灵活多样,让学困生在快乐教学中转化。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目标是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为本,青少年快乐、幸福成长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培养学生德才兼备,追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教育者永恒的主题。而统一的教育摸式,一刀切的考试方式,无疑使学困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如果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优势,这样就能让学困生在快乐教育中转化,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2.2.4 积极构建展示平台,为学困生提供表现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面对学困生的现状,要及时了解他们幼小心灵的变化,掌握每位学困生的详细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做好工作。在转化学困生教育上要始终以“快乐教学”、“阳光教育”为主题,积极为他们搭建展示平台,为他们提供表现空间。可以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采取召开“生日庆祝”、“学习交流”、“谈理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他们创造发挥、展示自己提供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学习、爱生活的兴趣,使他们在充满快乐的活动中转化提高。

参考文献

[1] 《浅谈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及其转化》.

[2] 《论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3] 《谈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上一篇:保护水源,重现秀美湘西 下一篇:多元化评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