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2005~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8 11:41:14

宁安市2005~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R5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1-0130-02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分析;控制对策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好发于冬、春两季。随着免疫规范工作的深入开展,近10余年,麻疹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极低的发病水平。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口的频繁流动,麻疹近2年在局部地区有发病上升趋势,为此,笔者对黑龙江省宁安市2005~2007年麻疹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以探讨控制麻疹的对策及措施。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麻疹病例数据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的户籍分布、免疫史等资料来自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麻疹暴发疫情资料由现场调查获得;人口资料来自宁安市统计局。

1.2 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宁安市2005~2007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累计报告麻疹病例128例,其中,2005年报告麻疹病例3例,发病率为0.17/10万,2006年报告发病71例,发病率16.82/10万,2007年1~8月份报告54例,发病率12.79/10万。近2年麻疹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2 时间分布:2~6月均有麻疹发生,4、5月份达到高峰,占全部病例的83.59%。其他月份未见病例报告,见表1。

2.3 地区分布:全市1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沙兰镇25例,宁安镇22例,江南乡20例,东京城镇13例,海浪镇12例,这5个乡镇共计92例,占全市发病总数的71.9%。

2.4 人群分布

2.4.1 年龄分布:病例分布于各年龄组,发病年龄最小为5个月龄婴幼儿,最大为50岁。发病率最高为0~4岁组儿童,达306.87/10万,其次为5~9岁组,达75.32/10万。这两个年龄组发病共计59例,占总病例数的46.09%。15岁及15岁以上者发病例数为60例,占病例总数46.88%。

2.4.2 职业分布:发病最多的为农民,占37.5%,经调查均系本市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发病所致;其次为散居儿童,占32.81%;学生发病居第三位,占6.41%。

2.5 病例的免疫史:全部麻疹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者只占9.37%(12/128),无免疫史者39.84%(51/128),免疫史不详者50.78%(65/128)。

2.6 暴发疫情发生情况:2005~2007年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生大于3例的暴发点4起,平均每起4例。2005年未见暴发;2006年爆发点3处,暴发3~4例/起,有2起发生在2所中学;2007年暴发1起6例。

3 讨论

3.1 自实行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宁安市麻疹疫苗接种率逐年提高,麻疹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十余年来麻疹发病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2006年麻疹发病率明显上升,流行呈散发性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1~8月的统计数据显示,麻疹发病率依然呈上升趋势,分析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3.1.1 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可能存在报告接种率虚高、接种质量不高的现象,尤其是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缺失严重,导致免疫失败、复种率低。低水平的免疫接种率不能建立稳固的免疫屏障。由于存在一定数量的免疫空白人群或免疫失败人群;通过自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人群减少,高年龄易感人群不断积累。遇有传染源进入,即可引起较高水平发病或引起暴发流行[1]。近年来有资料显示,麻疹发病年龄组后移[2],大年龄组人群发病有上升趋势。我市2005~2007年麻疹发病对象主要是大于15岁者,占46.88%,其中有明确麻疹免疫史仅占2.34%(3/128),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占较大比例(90.63%),并且这部分人大多为流动人口,不在麻疹免疫范围,预示着免疫空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3.1.2 继发性免疫失败: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麻疹发病人群中,有明确免疫史12例(9例是15岁以下的),仍被感染发生症状明显的麻疹,可能与初免成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保护性抗体减弱,达不到保护作用有关[3],造成继发性免疫失败。据有关报道,麻疹疫苗的免疫有效率仅有95%左右,约有5%的原发性免疫失败[4]。也有学者认为即使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免疫成功率达95%,随易感人群积累到一定域值,麻疹仍可暴发[5]。另外,本次调查中小于8月龄儿童者占8.59%,提示可能与母体麻疹抗体水平低,导致新生儿麻疹被动免疫水平不高,不足麻疹免疫月龄即发病。

3.1.3 人口的频繁流动,增加了麻疹病毒传播的机会:宁安市农业人口比例大,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逐年增多,并且作为东北亚陆路大通道,冰雪旅游资源集中,冬季外来人口出入频繁。本次调查麻疹以4、5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这与外出打工人员返乡过年高峰相吻合。

3.2 为降低麻疹发病率,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 制定麻疹免疫策略,扩大免疫对象,适时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给漏种者和初次免疫失败者提供一次免疫机会,有效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另外,提前麻疹疫苗初种到6月龄[4],减少不足麻疹免疫月龄即发病的儿童发病率。

3.2.2 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对流动儿童实行麻疹定期报告制度,确保流动儿童能够及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完成疫苗的接种。

3.2.3 实施麻疹控制规划,建立高质量的监测系统(免疫接种率监测、麻疹病例监测、免疫成功率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等),及时客观的分析,有利于识别麻疹的高发区域、高发人群和流行趋势,对预防麻疹暴发流行,调整麻疹控制策略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沈云峰,姚文庭,凌健等.湖州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5):20~21.

[2] 伍雅梅,李秀珠,徐天强等.检测麻疹IgM抗体对麻疹的意义和麻疹IgM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J].中国计划免疫,2000,6(2):85~87.

[3] 蔡志坤,周勇,杨秀惠等.福建省1999年麻疹强化免疫前后血清抗体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0,6(6):358~360.

[4]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2~379.

[5] 何蓉蓉,倪红霞,陈奕等.宁波市人群麻疹免疫屏障的形成与作用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1):25~27.

[收稿 2008-11-12]

上一篇:头孢曲松钠致速发性过敏性休克及抢救体会1例 下一篇:哈尔滨市2006~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