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金融企业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18 11:25:41

类金融企业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研究

【摘要】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存命脉,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金流是企业生死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类金融企业而言,现金流的核心作用被进一步放大。本文以国美电器为研究对象,分析类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以期为改善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活动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

类金融企业;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

一、问题提出

类金融企业是指在与供应商进行交易过程中以低成本甚至是无成本方式占用上游供应商货款并供自己长期使用的一类企业。类金融企业使用该种商业模式可以形成“规模扩张――销售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转作他用――进一步规模扩张提升零售渠道价值带来更多账面浮存现金”的特殊企业现金流循环体系。这种现金流管理模式虽然能为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其在本质上也掩盖着较高的风险因素。

企业在过度使用类金融模式进行融资以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自身现金流运行状态也愈发脆弱,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也随之上升;更为严重的是当“马尔可夫支付链”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发生破产都有可能导致恐怖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诱发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发生的大面积“三角债”现象正是上文所述内容的典型代表。该时期的企业商业信用极度不健康,导致银行业计提巨额坏账准备,金融市场一度处于“崩溃”边缘。在经济鼎盛时期,类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风险因素可能还不会大量显现,可是一旦遭遇如同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或是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一致的大范围经济危机,类金融企业的现金流周转则会因为银根紧缩而势必紧张。因此,如何有效识别类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是类金融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选择类金融企业的典型代表――国美电器(以下简称国美)为研究对象,深入其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

二、国美电器案例分析

凭借其所拥有的全国性销售渠道网络形成的寡头垄断地位,国美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现货交易的同时,通过延长上游供应商付款周期使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游现金。纵观国美电器的年度财务报表可以发现,应付账款周期超越6个月的产品供应商比比皆是。但是,国美利用类金融模式的同时也意味着在自己身上套上了一个无形“枷锁”。国美成功实施类金融模式的关键就是众多供应商需要对国美的现金流周转有着充足的信心。但国美却无法有效保障这一点。截至2008年6月,在不考虑收购大众电器后产生的虚拟商誉的基础上,国美的资产负债率为69.83%,导致净营运资金需求为负,出现庞大的现金缺口。此时,如果大部分供应商对国美未来走向持悲观态度,要求现款现货交易的话,那么国美很可能与供应商发生类似于银行“挤兑”现象的“战争”,其现金流周转过程将变得岌岌可危,现金流断流风险也将大幅上升,甚至引发破产。

从国美存在的现金流风险隐患来看,现金流风险的生成和传导是其采取的类金融模式作用下的结果。由此可以初窥国美现金流风险的生成与传导机制。

机制一:首先,当国美占用供应商资金进行扩张和房地产投资时,门店规模扩张过程中出现的单店效应会减少现金流入量;其次国美多元化投资存在的高风险可能导致在投入大量前期资金后无法收回预期回报,不仅使现金流入数量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其现金周转期限;接着,在预期获得资金回报期限内可能仍旧需要投入后续资金,从而进一步影响现金流入,引发现金流风险;另外,原有的零售业绩也会因为市场竞争出现波动等多方面原因而产生不确定性,影响现金流入。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共同作用于国美,影响其向供应商按期支付货款的能力,使得国美自身现金流风险生成并在产业链中传导,即国美的现金流风险向供应商传导。

机制二:由于供应商向国美供货与国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之间存在较长的时间间隔,故而供应商的现金流周转效率不强,导致其进一步生产能力受到直接影响;同时,供应商还需要承担运输成本、维护成本、货物损坏成本等外加经营成本,而这种单方的经营成本也增加了供应商的现金流周转压力;再者,国美因其渠道优势形成了较强的议价能力和价格保护政策,供应商需要支付高额的渠道费用。基于这些限制条件,供应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与国美之间的资金矛盾,那么现金流风险将在供应商内部传导并可能导致现金流断流,进而国美也会因为供应商不能继续向其提供货物而影响自身业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即供应商的现金流风险向国美传导。

机制三:在机制一与机制二的共同作用下,现金流风险将形成在国美与供应商之间的循环传导体系,这势必会加重双方的现金流风险,同时现金流风险也会因其程度不同在整个供应链上传导扩散,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三、结论与对策

本文以国美电器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类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生成与传导机制。研究方发现,类金融企业现金流风险偏向企业自身对资金的利用程度,并通过现金流转使风险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甚至整个产业链传导。为此,本文提出些许改进意见:一方面,类金融企业需要形成稳健的财务政策与资产负债结构,将占用的供应商资金数量与期限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类金融企业需要持续改进运营速度以保障自身偿债能力,进而控制现金流风险。

参考文献:

[1]郎咸平.模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2]任乐.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资金运作模式研究一以苏宁电器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赵亚平,庄尚文.跨国零售买方势力阻碍中国产业升级的机制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10):4954

[4]姚宏,魏海.类金融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9):148160

上一篇:强化企业审计管理的路径方法探讨 下一篇:浅析基于前景理论的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