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

时间:2022-09-18 11:22:37

武汉某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512.6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51-02

【关键词】 肝炎,乙型;感染;知识;学生

乙肝病毒(HBV)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估计全球约3.5亿HBV感染者,我国约占其中1/3以上[1]。高校是人群居住密集区,学生之间交往密切,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无任何症状而易被忽视,同时又怕同学忌讳而不让别人知道,进而增加了传播的机会。目前对乙肝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关键在于预防。现对某高校2007-2009年新生和2008-2010年毕业生乙肝五项和GPT检测结果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该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高校2007-2009年新生共计12 113名,年龄在18~20岁。2008-2010年毕业生共计8 040名,年龄在20~24岁。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调查对象为2005-2008年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共计2 133名,年龄在18~24岁。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 对毕业生和新生按常规采取血液标本3 mL,并通过酶联免疫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乙肝五项标志物。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上海科华东菱诊断用品有限公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测定GPT。

1.2.2 调查方法 由上海葛兰素公司与某高校共同组织“乙肝预防宣传周”活动,统一设计调查表。问卷内容由2个部分组成:(1)乙肝知识宣教内容。包括乙肝的危害,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两对半”的含义,为什么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有什么好处,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怎样接种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2)态度与行为。你是否关注本次“乙肝预防宣传周”活动,并了解到乙肝的危害、感染途径及预防策略?你是否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即乙肝两对半是否正常?如果尚不清楚目前自身的免疫状况你打算怎么行动?由经培训的工作人员分发给各班级学生填写后收回。发放问卷2 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133份,有效回收率为96.95%。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2.1.1 新生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HBsAb阳性占45.00%,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以下简称乙肝五项)全阴无抗体占45.69%,2.39%是HBsAg,HBeAg,HBcAb阳性(以下简称“大三阳”),2.47%是HBsAg,HBeAb,HBcAb阳性(以下简称“小三阳”)。见表1。

2.1.2 毕业生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HBsAb阳性占68.48%,21.44%乙肝五项全阴无抗体,2.48%是“大三阳”,3.20%是“小三阳”。见表2。

2.1.3 HBsAg阳性与GPT升高检测结果 12 113名新生中有767人次HBsAg阳性,占6.33%;71人次HBsAg阳性合并GPT升高,占0.59%。 8 040名毕业生中有548人次HBsAg阳性占6.82%,102人次HBsAg阳性合并GPT升高,占1.27%。

2.2 乙型肝炎相关知识 15.14%的学生表示不关注本次“乙肝预防宣传周”活动,不了解乙肝的危害、感染途径及预防策略;33.43%不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即乙肝两对半是否正常;22.69%表示如果不清楚目前自身的免疫状况打算顺其自然。

3 讨论

根据检测结果,2007-2009年新生中平均有6.33%为HBsAg阳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9%)[2],明显低于任萍等[3]报道大学生入学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13.5%~14.0%),低于王登山[4]报道的新生HBsAg阳性率(6.5%),说明可能与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预防接种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有关,其中45.69%新生乙肝五项全阴,因此新生入学检测乙肝五项非常重要,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和保护易感人群。与新生比较,毕业生乙肝五项全阴率明显降低,与毕业生在入校时按常规进行大学生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测,对乙肝五项全阴者按疗程(0,1,6)给予乙肝疫苗注射有关,但毕业时仍有21.44%的学生乙肝五项全阴。高于陈敏等[5]研究的在正常人群中按常规程序免疫后,约5%~10%的人出现无应答(抗-HBs

4 参考文献

[1] 贾克明.加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0,39(12):797-798.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79-88.

[3] 任萍,韦莹.大学生入学4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追踪调查.中国校医,2004,18(2):164.

[4] 王登山.新入学大学生7327人HBsAg携带者状况.中国校医,2000,14(1):31-32.

[5] 陈敏,陈清,陈思东,等.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影响的因素分析.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19(2):173-175.

[6] 魏倪,高彦欣.乙型肝炎发病及复发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0,16(3):204-205.

[7] 契志平.巢湖师专学生HBV知识信念调查分析.中国学校卫生,1999,20(5):344-345.

(收稿日期:2010-01-06;修回日期:2010-04-02)

上一篇:武汉市2 864名中学教师体检异常结果分析 下一篇:慢性咽喉炎宜选用的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