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编排及语言技巧解析

时间:2022-09-18 11:21:39

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编排及语言技巧解析

【摘要】当下,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音乐节目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需要从受众的需求中找到突破,而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也应运而生,成为应对媒体革新的利器。本文在分析广播节目发展趋势的同时,分析了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的内涵,提出了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中应遵循的编排规律以及主持语言方面的技巧,以求得广播音乐节目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广播音乐节目 陪伴性

一、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简介

用广播传播音乐,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从调幅到调频,从综合电台到专业音乐电台,广播传播音乐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特优势。当下,面对当今众多的先进现代传播媒体,传统音乐广播的制作如点歌、打榜形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逐渐取而代之的是轻松顺耳的陪伴形式。

广播的伴随性,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可以一边听广播一边干别的事情,“一心”可以“二用”,两不耽误。而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类型化电台,又称为格式化电台。专业台,专业频率等。伴随性音乐节目是建立在分众的基础上的,这里强调“陪伴”感受,通过节目的整体编排和主持语言风格与音乐的配合,完全实现与听众的互动与融入。

二、陪伴性广播音乐的节目编排

音乐节目陪伴性特质就是发挥本身的特色,广播节目从最早的长篇大论变成“轻、薄、短、小”,从以往的横式编排转变成“竖式编排”,都是希望由这样的规划方式,让听众能够随进随听,且从哪一个段落开始听都能听得懂,在资讯丰富的现代社会,在生活愈来愈忙碌的生活中,听众能给媒体的时间、机会都愈来愈少,于是,如何让听众持续锁定,陪伴性音乐节目不能是简单的歌曲播放,而必须考虑受众心理,必须要有合理的编排。

根据不同时段和外部环境编排歌曲。清晨的上班路上,车友们需要的是一些阳光、轻松、快乐的音乐。可以播放一些新鲜的流行歌曲,节奏轻快,歌词积极向上,为的是给听众带去一天的好心情。中午时段,这个时间的听众大多集中在的士司机身上,为了缓解驾驶员疲劳和紧张的情绪,在音乐选择上可以以怀旧的经典老歌为主。下午下班的时段,根据河池的实际,这个时间段或许是一天当中最堵的时段,这个时候的车友最希望能够在车上听到顺心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传唱度高的音乐,让驾驶员偶尔也能跟着哼哼几句。晚间节目的受众开始向学生转移,这时候的音乐选择可以综合性考虑,舒缓和动感的音乐相结合,但不宜播放太多摇滚乐。此外,人会受到天气、噪音、路况、塞车等众多外部原因的干扰,不一样的情况听不一样的音乐,心情就会不一样。比如夏天,推出了“夏天的风”版宣,要求主持人在炎热的夏季,在节目中播放歌曲尽量选择一些听起来清爽干净的作品,减少摇滚、电子乐等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情绪的音乐。

根据不同的主题编排歌曲。通过不同的主题来吸引听众的连续收听,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积累音乐素养,提高音乐品味,才能做到选择音乐时能凸显个性,游刃有余。另外,全天的节目编排要统筹规划,尽量避免相邻几个时段内出现歌曲重复的情况。

适当穿插人们关注的信息。通过节目中播报实时的路况信息、天气预报以及当前社会、网络中的热门话题等人们关注的信息,从而增强节目的陪伴性特征,更能增加听众的收听欲望,更贴近听众的生活。

三、广播音乐节目中“陪伴性”的语言技巧

随着广播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事业的发展。听众对节目的水平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主持人必须在多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尤其在掌握语言技巧方面应高标准、严要求,以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听众,和听众达到交流的最佳状态。主持人在做伴随性节目时要控制好节目中的语言量,做到少而精,点到为止。过多的口水话对于伴随性节目来说只会增加听众的抵触心理。

增强主持人在节目中语言的对象感。广播语音传播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对空宣传,更不是自我欣赏。播音员、主持人在“目中无人”的工作环境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得好:“没有对象感,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又说出的实际必要。”要获得对象感,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就是说,我们心里应该有受众,为着他们,想着他们。

在音乐节目中,主持人需要充分的运用对象感,使听众能够很容易的接受主持人的语言,愿意相信主持人的话相信这个节目。并且主持人做到了与听众息息相通,明白跟听众是平等的、朋友的关系,没有“居高临下”、“装腔作势”,也没有迎合媚俗。

增强主持人在节目中语音的情景再现。情景再现是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调动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的重要手段,是具有播音特点的重要术语。情景再现在播音中具有特定的含义,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当时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就是情景再现。主持人能成功的运用情景再现就能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的感觉到当时的情景。特别是主持人在介绍路况等信息时,恰当的使用了情景再现。让听众了解当时的路况,增加可信度,增强陪伴性。

控制好主持人的语言量。主持人在做伴随性节目时要控制好节目中的语言量,做到少而精,点到为止。过多的口水话对于伴随性节目来说只会增加听众的抵触心理。而语言量的控制也需要主持人良好的语音及语速的配合。因此,广播音乐节目传递的是陪伴的感受,而这种感受的内核来源于主持人和编辑对语言的深加工和把握。

总之,陪伴性广播音乐节目未来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私家车的普及让广播迎来了一个黄金机遇,作为陪伴性的娱乐,已经成为市民车上消遣首选。陪伴性的形成依赖于音乐节目恰当的编排,从音乐的时间考虑的歌曲风格及内容,精准的收听群体定位以及主持人的语言精加工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此外,陪伴性的外延是广播与听众的良好互动,市民可以通过电话唱自己喜欢的歌,让听众发短信投票打分,通过娱乐性、互动性提高收听率。只有紧紧围绕广播伴随性的特点,才能制作出受听众欢迎的娱乐性、互动性强的广播节目。

参考文献:

[1]主编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第3册)[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总主编张颂.中国播音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关山,高蕴英编著.播音·主持语言训练教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上一篇: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儿童对羽毛球的兴趣及其技... 下一篇:上好中专体育课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