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时间:2022-09-18 10:55:38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作者通过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增强学生合作前自主思考的意识几个方面来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合作学习 激发 增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促进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把握有所偏差,为了顺应课改的要求,为合作而合作,忽略了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往往会出现小组人员分工不科学,研究不深入,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现象。这样的小组合作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微。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通过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观察和介入,及时进行调控和有效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

1.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亚里士多德认为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气氛,能激发人求知的本性,有利于人潜能的发挥。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地参与活动中去,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表现及时客观地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并学会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善于交流展现自我,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实行责任分工、任务驱动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自由组建合作小组,让小组中成员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保证组内的成员符合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要求。有了任务的驱动,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3.创建科学的评价、竞争机制

创建科学的评价、竞争机制,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教师应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及时进行评价,引用竞争机制来活化课堂,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在这种评价竞争机制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二、增强学生合作前自主思考的意识

如果合作之前缺乏自主思考,学生还没有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判断,就匆忙展开讨论。讨论中,常常会出现学生之间“无见解可交流,无问题可质疑,无规律可发现”的尴尬现象,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固有的生命力。因而,合作前的自主思考是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

1.给予自主思考的时间

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合作前自主思考的意识,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每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上都安排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或者产生质疑和重要发现,这些都将成为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长时间的训练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提高合作的实效性。

2.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合作前自主思考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摆脱传统认识的束缚,不迷信权威,不轻信他人,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断质疑问难,开拓新的思路,进而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

三、指导学生掌握参与合作的技巧

1.人人参与,面向全体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到活动中,积极发表看法,敢于提出质疑,交流观点。如果合作学习仅仅成了学优生发挥潜能、表现自我的舞台,学困生却成了旁听者,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的合作学习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不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师要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特别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也能得到锻炼。

2.注意倾听,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小组成员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时只有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才能从中吸纳精华,激发灵感,完善自我认知;只有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才能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互相欣赏,互相拨乱纠错,最终达成共识,保证任务的有效达成和问题的顺利解决。

3.约法三章,形散神聚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情绪激动,课堂气氛活跃,这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前与学生约法三章,帮助学生养成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使合作形散而神不散。

上一篇:在四个领域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下一篇: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