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走进职高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18 10:53:36

生活走进职高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数学是职高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它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一方面,它还为学生就业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因此,它对中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在职教中有很多的学生不愿学,不爱学。生活化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改变现在的教学现状,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课堂;职高数学;兴趣

近年来由于普高的扩招,职教生源质量连年下降。学生的基础知识及非智力因素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越来越多的学生“望数兴叹”,数学太难、太枯燥。他们觉得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之外,别无它用。要想改变现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即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

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知是“教学生活化”的首要环节,其基本含义是:其一,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二,强调引入方式的生活化。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它通过一个个生活故事或话题,以聊天、讨论、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突破口或切入点,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生活化的引入,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形成真实的教学情境,这种带有乐趣的真实情境,往往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让学生愉悦的课堂气氛。这种富有趣味、灵活巧妙、恰如其分的导入方式,具有先声夺势的效果,然后抓住时机,及时转入正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将课本知识中反映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生活沟通起来。教学时,可以对数学问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这样可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掌握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因为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在数和形方而的抽象化,所以对学生来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而没有做到理解。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事实深入体会,理解事物的本质,进而抽象出概念。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专业,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中职是培养直接从事某一职业或某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因此,中职数学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减少理论推导,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专业特点,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动的现实中数学从生活中走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还可提高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构建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大课堂

所谓“大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或由学生自己通过做社会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学习,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空间是数学活动最大的实践基地,数学课堂向生活延伸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践中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上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下一篇:初中数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之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