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18 10:48:18

“以人为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0-01

一、“以人为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它包含三层含义,即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本。它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这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思想理念。具体到教育上,就是要把学生最美好的价值通过教育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即“生成”,教育是“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进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师人文续本》(第三卷))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给学生提供认识事物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铸造学生的灵魂,以人为目标,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培养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抗挫,追求个性发展,塑造“自主、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使学生走向社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课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着重点和落脚点,就要围绕尊重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来实施。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再是一个任由老师去雕刻、灌输的材料或容器,而应该是课堂的主角。所以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体现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要“以人为本”来统领课堂教学的全部。

二、构建“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方法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要有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最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妙创设引子,激趣课堂,激发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的动机、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的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新课这一环节,能否巧妙地创设引子,激起学生的兴趣,是激励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引子可以是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是幽默、笑话、小品、诗歌、歌曲,但无论怎么开始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而又和课堂主题吻合。

2.巧妙创设情景,激活课堂,让学生主动体验、感悟、明理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指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我们在教学中可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体验,感悟明理。比如在讲到《学会与父母沟通》这课时,针对八年级的学生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有多数学生正处在逆反期,很多学生与父母关系不融洽,不愿与父母交流。可通过“爱的冲突”小品环节,由学生自导自演,把他(她)与父母的冲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感同身受,然后分组讨论会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会与父母冲突的原因: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方法不正确,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因为生理、心理各方面的原因很逆反,这些都阻碍了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但冲突都是因为爱,我们应该为了爱而去排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障碍,从而引导学生要与父母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就这样,学生在参加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中主动感悟明理,而不是老师公式化灌输。

3.创设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开拓创新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在课本,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唯有实践才有创新。在学生解决疑难,理解原理后要及时地迁移导创,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趋于合理地迁移知识,或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参与社会活动等,从而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品德课堂,就必须明白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课堂教学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而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样,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会充满人文精神,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杜绝口腔不良修复体 下一篇:健肠黄白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