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6 02:26:04

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摘 要】中医典籍《灵枢》认为“耳为宗脉之聚” “十二经通于耳” 在耳廓上存在对应的区域,并且有规律地分布在耳穴上。通过对穴位和反应点的刺激,起到清心安神主治失眠的作用。[1]

【关键词】失眠;耳穴;耳穴压豆;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06-02

本人在社区工作中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患者40例,其中男13例,女27 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22岁;病史最长的6年,最短2周。

1.1 临床表现 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很难再继续入睡,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感觉不适、疼痛,生理节奏被打乱,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烦、多梦,普遍按照神经衰弱治疗,用过西药镇静剂,症状时好时坏。伴有头痛、心烦、易怒者16例;胸闷、痰多、口苦、胃胀者7例;手心、脚心发热者9例;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者8例;心悸、胆怯者15例。

1.2 诊断依据 (1)轻者入睡困难、易醒,醒后不寐,重者整夜难眠;(2)常伴有头昏、头痛、健忘、心悸、多梦、手足心热等;(3)经检查各系统没有发现异常。

2 治疗方法

2.1、选主穴:神门、皮质下、心、肾、交感、垂前、枕、失眠等;选配穴: 心、肝、脾、胆、肾、胃等。前额痛加额,后脑痛加枕,两侧头痛加颞;伴胸闷、痰多、口苦、胃胀者加脾,头晕健忘、手足心发热、乏力、记忆力减退者加内分泌、胰,心悸、胆怯者加脑。[2]

2.2、操作方法

2.2.1、寻找疼痛反应点 仔细在取穴的区域内寻找疼痛反应点,以压迫后局部感觉为疼痛,两耳感觉热乎乎的为判断标准。

2.2.2操作方法,用碘伏棉球在耳穴疼痛点上做常规皮肤消毒酒精脱碘,把胶贴剪成0.5cm×0.5cm的方型,用75%酒精浸泡过的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每个穴位的疼痛点上,对准穴位贴压约3min达到局部发热、灼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为止。

2.2.3疗程重者取双侧,轻者取单侧,每次按压能感到热、胀、微痛,每天3~5次,每次1~2分钟,特别是临睡前必按1次,每3天1换,4周为1个疗程。

2.3、注意事项

2.3.1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耳廓皮肤有炎症、冻伤、破溃、湿疹者不宜采用。

2.3.2选穴一定要准确,否则无效。

2.3.3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感染,胶布过敏可用粘合纸代之。

2.3.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

2.3.5孕妇(孕6周到3个月禁用)5个月后,需要治疗,可轻刺激,忌用腹、子宫、卵巢、内分泌穴,有习惯性流产者忌用。

3 疗效判断

3.1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睡眠时间正常且症状消失;(2)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且症状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变。

3.2 疗效 28例显效, 9例有效,3例无效,有效率为92.5%。

4 讨论 失眠的病因病机相当复杂,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调,病后体虚,阴虚火旺,心失所养,肾阴亏虚等所致。《景岳全书・不寐》中说,“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人的正常睡眠机理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的发生。[3]《灵枢》曰“十二经通于耳”,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因此在治疗上调节阴阳、镇静安神为大法,心主神明为火脏,肾藏精为水脏,两者水火相济则神志安宁,神门镇静安神;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配合脾主运化,小肠与心相表里,此两穴可健脾,益心血,补心气;肝为木,木生火,补肝可补心;胰胆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助气血化生而补心气;交感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改善烦躁紧张的症状;内分泌可以调节身体内分泌功能,起到补肾阴的作用,所以选择耳穴压豆法能清心安神、调和阴阳、通心肾,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调理脏腑,从而主治失眠。

参考文献:

[1] 姜林;王眉生;胡海英;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护理体会 《青岛医药卫生》2011-02-

[2] 王晓葵;柳美娟;马晓梅 耳穴压豆联合艾条灸治疗老年虚证失眠50例临床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9-05

[3] 祁佩云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 《光明中医》 2012-09-20

上一篇:玻璃纤维桩用于前牙修复的临床应用体会 下一篇:杜绝口腔不良修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