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18 10:31:32

首都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对首都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实地抽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北京市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念,并对大学生个体、家庭特征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系进行交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部分用于饮食,主要来自父母,但他们内心又渴望不依赖父母,能自己解决消费支出;他们虽无明确计划,但并非盲目消费;男女大学生之间消费行为差异大;家庭所在地与家庭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高、理财意识也越强;父母亲职业在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上存在细微差别;父亲学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较多,母亲学历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更为突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交叉分析;卡方检验

大学生是新中国人的象征,是中国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聪明智慧,观念与时俱进。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趋势也部分代表了未来中国民众的消费趋势。解读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一个合适的、合理的消费观念,对他们日后消费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更对日后中国新生代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调查方案

(一)调查内容

2015年8月份,我们进行了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整理工作。此次问卷设计主要调查首都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念。调查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1)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包括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其家庭所在地、家庭月平均收入、父母职业和父母学历;(2)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包括月生活费、消费项目、生活费来源等;(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主要包括理想消费状态、对盈余的处理方式、理想消费来源等。

(二)调查方法

根据新浪教育转发的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48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北京市共有91所普通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67所(属于北京市属高校29所)。此次调查只对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依据市属高校和部委高校数量比例分配总的调查样本量;在市属高校和部委高校中选择几个典型代表学校,进行不重复随机抽样,采用面访方式进行。此次调查一共发放102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3份。

二、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观念分析

(一)调查对象介绍

此次调查的大学生对象中,男生占比44.82%,女生占55.81%,男女比例趋近1:1;大三学生占34%,大一学生占31.99%,大二占23.95%,大四学生由于很少在学校出现,占10.05%;40%的学生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大型一线城市,20.3%的学生来自京上广郊区,28.2%来自其他城镇,11.5%来自其他农村;家庭平均月收入呈钟形分布,位于5000-10000元的人占33.5%,位于10000-20000元的人占30.3%,18.5%在5000元以下,17.7%在20000元以上。

(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

在月生活费方面,35.28%的学生生活费在1500-2000元间,28.88%的人位于1000-1500元间,位于2000元以上的占18.28%,1000元以下的占17.55%。可见,六成多的大学生消费支出在1000-1500元之间。在每月消费支出项目方面,68.56%的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主要花在吃饭方面,40.59%表示主要花在穿衣打扮上,38.76%表示主要用在娱乐上,34%主要花在学习上面。可见,每月生活费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在生活费来源方面,48.08%的学生生活费来自父母按月寄送,40.22%的学生表示父母会一次性寄送较大量金钱,通过兼职或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的学生占11.7%。可见,近九成大学生的生活费要依靠家里补给。

(三)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在每个月消费盈余方面,43.69%的大学生认为理想消费状态是每个月都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35.1%的大学生表示钱够花就行;19.56%的学生表示会制定较细的消费计划。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念仍比较随意,不具计划性。

在具体消费支出时,56.31%的学生表示主要考虑商品的实用性,18.65%的学生表示看重价格,13.89%的学生表示看重商品的品牌、档次。可见,在具体消费支出方面,近八成大学生还是很务实的。当每月生活费所剩无几仍需要购物时,45.16%的学生表示会自己省吃俭用存钱,24.5%的人选择向父母索要生活费,16.64%会做兼职挣钱,13.71%的学生向朋友或同学借钱。49.18%的大学生认为每月的生活费恰到好处,27.06%的学生表示绰绰有余,认为勉强够花的占23.77%。

在理想消费来源方面,48.81%的学生希望生活费来自兼职或勤工俭学,40.4%的人希望来自奖学金,认为父母应该负责的占31.26%。在想买某样东西,发现自己钱不够时,45.2%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省吃俭用存钱买,24.5%的大学生选择向父母要钱买,16.6%的大学生选择做兼职挣钱买,13.7%的大学生选择向朋友借钱买。尽管近九成大学生生活费依靠家里供给,但近七成的大学生内心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供给自己、能够独立,六成多的大学生希望自己努力攒钱或挣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他们在实际消费过程中,大多数还比较务实谨慎,尽可能的少去依赖父母。

当每个月消费支出后有盈余的情况下,32%的学生选择存在银行,25.8%的大学生选择改善物质生活,17.7%的大学生选择丰富精神生活,12.4%的大学生选择购买理财产品,8.6%的大学生选择购书学习。

三、大学生个体、家庭特征与消费状况关系

在调查中,为了研究大学生的个体、家庭特征是否会对其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影响,我们进行了列联表分析、皮尔森卡方检验、逻辑回归分析等,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男生女生消费行为差异大、恋爱比不恋爱消费支出高

大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性别、感情状态两方面。皮尔森卡方检验表明,性别在月生活费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每月花费集中在1500-2000元,而女生的生活费相对较少,集中在1000-1500元。具体地,从主要月消费项目来看,男生中选择吃饭的人占56%,选择娱乐的人占39.8%,选择学习的占34%,而女生中选择吃饭的人占78.4%,选择穿衣打扮的人占52.3%,选择娱乐的占39.8%。可见,男生主要把饮食之余的钱用于娱乐休闲,女生则更多用在穿衣打扮、提升个人形象方面。此外,34.0%的男生认为生活费甚至绰绰有余,而仅有21.6%的女生抱有该看法。在对盈余的处理上也能看出男女的显著差异,男生中31.95%选择用于改善物质生活,28.22%选择存在银行,女生中则有34.97%的人选择存在银行,20.92%选择用于改善生活,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具节约意识;感情状况对大学生月生活费的影响也颇为显著,谈恋爱大学生的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1500-2000元,而单身的学生主要在1000-1500元,可见恋爱会引起各消费项目开支的提高。

(二)家庭所在地与家庭收入越高,消费支出高、理财意识强

大学生的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家庭月平均收入、父母职业、父母学历等。卡方检验发现,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消费有显著影响。在月生活费方面,京上广三地的学生中68.04%位于1500元以上,京上广郊区的学生中52.25%位于1500元以上,来自其他城镇的学生中位于1500元以上的占47.40%,而其他农村的学生位于该区间的仅占20.63%,家庭所在地经济越发达,学生的月消费支出水平也越高。有生活费有盈余时,29.2%的京广上三地学生选择用于改善物质生活,27.9%会存在银行;32.4%的京广上郊区学生会改善物质生活,22.5%会选择存在银行;其他城镇和其他农村学生的选择则截然不同,仅有19.5%的其他城镇学生选择用于改善物质生活,而38.3%的学生会将盈余存在银行;其他农村学生的存钱意识更为强烈,47.6%的人会存在银行,选择用于改善物质生活的仅占17.5%。

家庭平均月收入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同样显著。总体上看,家庭收入越高,学生的月生活费越多。在具体消费支出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方面,家庭收入越高,学生对价格的顾虑越少,更看重商品的品牌、档次。在四档月收入中,主要考虑价格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1.7%、15.3%、18.1%和12.4%(按家庭平均月收入从低到高排序);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大学生对每月生活费的满意程度也在增加,认为勉强够花的学生占比依次为28.7%、23%、26.5%、15.5%,而认为绰绰有余的占比依次为14.9%、25.7%、28.3%、40.2%。当每月生活费有盈余时,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选择存在银行的依次占比43.6%、36.1%、25.3%和23.7%,选择购买理财产品的依次占比6.9%、11.5%、12.7%和19.6%,可见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大学生,其理财意识也愈强。

(三)父母职业综合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也存在细微差别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父亲、母亲的职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显著。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大学生消费水平低,他们中近四成消费水平低于1000元;父母职业为公职人员、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时大学生消费水平相对高;父母职业为军人武警、外企人员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为适中,低于1000元和高于2000元占比均较低。父母职业为农民和私营企业主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成为消费收入的主要来源比例要高于父母职业为公职人员、技术人员、军人武警的学生。

父母职业显著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如消费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以父亲职业为例),父亲职业为公职人员、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军人武警、农民、外企人员的大学生中,考虑价格因素的分别占自身群体的17.2%、10.1%、17.7%、20.0%、32.9%、4.5%,考虑实用性的分别占自身群体的58.6%、57.1%、57.3%、43.3%、50.0%、54.4%,考虑商品的品牌和档次的分别占自身群体的15.2%、16.8%、12.5%、20.0%、9.2%、22.7%,可见,大学生最关注消费的使用性,比较而言,农民家的孩子更注重消费的价格,军人武警和外企人员的孩子更注重消费的品牌和档次。如大学生对待生活费盈余的处理方法(以母亲职业为例),父亲职业为公职人员、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军人武警、农民、外企人员的大学生中,选择存在银行的分别占自身群体的30.2%、25.7%、30.6%、18.8%、42.5%、26.3%,选择购书的分别占自身群体的11.1%、8.6%、8.3%、0%、6.3%、26.3%,选择购买理财产品的分别占13.6%、17.1%、12.5%、12.5%、5%、10.5%,可见,农民家的孩子更倾向于存银行,其他职业的家庭孩子选择差异不是很大。

除上述分析外,父亲职业显著影响大学生对消费结构的认知、对娱乐项目的支出高低;母亲职业显著影响大学生在想购买东西发现钱不够时的具体做法,如何看待周边同学的消费情况等。

(四)父亲学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较多,母亲学历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更突出

卡方检验显示,父母学历显著影响大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支出额,父母学历与其职业、家庭收入又存在显著关系。父母学历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支出越高。父母学历显著影响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以母亲学历为例),母亲学历分别为小学及以下、初中的大学生排在前三位的消费支出分别为吃饭、交通、穿衣打扮,母亲学历分别为高中及大专、本科的大学生排在前三位的支出分别为吃饭、穿衣打扮、娱乐,母亲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大学生排在前三位的支出分别为娱乐、吃饭、学习。可见,父母学历越高,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支出相对越高。在生活费主要来源方面,学生家长学历对此没有显著影响。但具体到父母给生活费的方式方面,学历越高的家长倾向于一次性给够一学期的生活费,让大学生自己去安排和支出;学历低的家长采用按月支付生活费的比例较高。

当遇到想买的东西发现钱不够时怎么做,父亲学历对其影响显著。数据显示,父亲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大学生40.7%的人会选择向父母要,25.9%的人选择自己攒钱买,18.5%的人选择向朋友借;父亲学历为本科及以下的大学生中,不到25%的人会选择向父母要,超过45%的人都会选择自己攒钱购买。

母亲学历对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消费结构认知和消费支出考虑的主要因素都有显著影响。母亲学历越高,大学生认为生活费只要够花就可以的比例更高,他们相对更容易制定出消费计划,且不要求自己每个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如,母亲学历分别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订出详细的消费计划的分别占自身群体的4.3%、13.4%、23.3%、21.7%、25.5%。在进行一项消费支出时,母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大专的大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实用性、价格、商品的品牌和档次,母亲学历为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的大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实用性、商品的品牌和档次、价格,母亲学历越高,大学生更容易考虑商品的品牌和档次。(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XN132)

参考文献:

[1] 简明、金勇进、蒋妍.市场调查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一种血粉加工方法和成套设备 下一篇:如何实现超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