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课外阅读的阵地

时间:2022-09-18 09:02:46

守住课外阅读的阵地

内容摘要:在语文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中,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基础。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做好引导工作,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敦促他们挑选好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

一.调查背景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课外阅读是高中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之一。在语文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中,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构成基础。为了解我校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笔者对3个年级12个班的240名同学进行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1、你每年的阅读量为多少万字?

2、你阅读过哪些名著?

3、你是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

4、课外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对所学课程有什么影响?

5、课外读物的来源有哪些?

6、你的老师和家长支持你进行课外阅读吗?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阅读量少

51%的学生年阅读量在20万字以下,28%的学生年阅读量在20-50万字之间,12%的学生年阅读量在50-100万字之间,仅有9%的学生年阅读量在100万字以上。

(二)阅读时间短

大多数学生放在假期中阅读,或在双休日老师要求做摘记时才阅读一些,其余情况阅读时间每天几乎为零。究其原因,多数认为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尚且觉得时间紧迫,没有时间放到课外书上。至于课外阅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几乎全体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可以开拓知识面,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这说明学生普遍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还要稍加引导。

(三)阅读内容窄

除了有11%的学生喜欢阅读《读者》、《青年文摘》、《格言》等杂志外,校园小说及青春伤痕小说颇受女同学们的喜欢,如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夏至未至》,饶雪漫的《沙漏》、《左耳》,小狮的《积木城池》等,网游及玄幻小说则在男同学中大行其道。他们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阅读的原因或是作为消遣,或是欣赏小说惊险离奇的情节。

尤其是关于名著的阅读,调查表明,结果堪忧。在四大名著原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占18%;其次,是《三国演义》,占11%,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分别是9%和3%。除此之外,中学生偶尔也有阅读过《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的,对现代作家作品的阅读,如鲁迅的、老舍的,也偶有一二。

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纪录是零,只有十二三个同学间或阅读过《基度山伯爵》《小王子》《堂吉诃德》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

就总体而言,中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也与阅读的实际需要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与他们喜欢的程度之间也有较大的距离。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却是,阅读中外名著较多的同学,语文成绩一般都名列前茅,而且作文水平也不错。他们也有一个较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做一些摘记。由此看来,要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就应该在课外立阅读上加以引导。

(四)阅读渠道少

学生订阅的一般是和中学生的学习有密切关系的,如《考试报》、《英语周报》等;买和借的大部分是学生兴趣较广的或是跟学习关系十分密切的书籍杂志,而名著之类的买的比例很小,主要的阅读渠道就是借阅,而且借阅的面也不是很广。

部分学生在网上阅读或下载电子书进行阅读,则不便回顾品味,且网络文字一般错漏较多,更易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五)阅读环境差

大部分学生阅读凭的是兴趣,或者是在老师布置作文或有其他作业要求的时候,所以,一般来说,一个学期中途,以被动学习为主,而在假期中,则是以主动学习为主。可见,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对学习是有帮助的,只是没有时间或没有阅读的积极性。

老师和家长对子女或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也大相径庭,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得知,家长对子女的课外阅读,有46人认为家长完全支持,占19%;有36人认为家长反对其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占15%;另有94人的家长对此不管,占39%;另外占27%的64人没有发表意见。很多时候,家长的态度不稳定,有时支持,有时反对,主要视子女的阅读书目而异。大多数老师(除语文老师)都不关心学生是否进行课外阅读,也有学生认为,老师即使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最好多看一些与自己学科有关的课外书,否则,则反对其课外阅读,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总而言之,部分老师和家长虽然支持学生的课外阅读,但都有其较明确的目的性,而作出决定的指挥棒就是“是否对成绩有帮助”,真正以增强学生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是很少的。

四.调查反思

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有阅读热情和重视课外阅读,语文成绩也相对较好的学生的个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是苦于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上面,因此虽有对重要性的认识,却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则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具体到读什么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不能忽视。

一是回归传统经典,积淀文化底蕴。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曲京剧、书法绘画……是历代华夏儿女用智慧凝成的结晶,用哲学谱绘的乐曲。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字字珠玑,内涵深邃,其意韵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应当让学生们重温国学经典,感悟华夏文脉,品味中华思想浩瀚深邃的丰富内涵,感受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宏伟气势,使他们拥有更高远的见识、深邃的思想、广博的胸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二是通过美文积累,丰富人文素养。

刘勰说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于海。”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打上作者感情的烙印,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学生要做到博览群书,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品味生活的内涵与真谛。经典美文体现出名家的风采,融文采、哲理、美学、情感于一体,这对学生的写作与陶冶情操大有裨益。学生读背多了,积累多了,自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写文章信手拈来,欲罢不能。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感悟,并进行写作的训练,感受并借鉴各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加强生命体验,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做好引导工作,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合理地安排好阅读时间,敦促他们挑选好的阅读材料,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学生课外阅读的知心人,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地为学习、写作服务。

胡晓兰,教师,现居湖北当阳。

上一篇: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传媒角色 下一篇: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