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葡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2-09-18 08:31:33

棚室葡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棚室葡萄栽培的各项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葡的品种选择、棚室建设、定株整形及葡萄整个生长期的肥水管理、温湿度调节和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葡萄;管理;定植;病虫害防治

黑龙江省近几年大力发展棚室经济,棚室总量稳步提升。由于葡萄适应性强、寿命长、高产、稳产、见效快,连年受益,深受广大棚室户的喜爱。

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浆果多为圆形或椭圆,有青绿色、紫黑色、紫红色等,具果粉。葡萄属约有70余种,栽培品种约100~200个。葡萄的用途很广,除生食外还可以制干、酿酒、制汁、酿醋,制罐头与果酱等,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1.品种选择

在品种选择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择耐高温、高湿和抗病性好的品种;二是选择生长势中等,成花力好、结果能力强的品种;三是选择高产、稳产、粒大、含糖量高、口感好的品种;四是选择适应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品种。目前大庆市主要栽培葡萄品种有京秀、京亚、无核白鸡心、巨峰、玫瑰香等。

2.棚室建设

大棚建设朝向为南北向,宽度8-12米,长度60-70米,高度2.44-3米,拱架之间距离为1.2米,大棚之间距离为2米。棚架可选用钢管或钢筋:8米宽大棚采用上下弦直径为1.2厘米钢筋,12米宽大棚采用上下弦直径为(上弦为1.4厘米,下弦为1.2厘米)钢筋;钢管结构的大棚选用6分管,上下打三道交叉筋、两道横拉筋。

3.定株及整形

定植时嫁接口距地面10~15cm左右,以0.4m×1.7m的株行距为例,定干高70cm。每株可留新梢4-6个左右,架型v字型。每株留1个预备枝,4个结果枝,留的新梢在果穗以上6~7片叶摘心处理,果穗以下的副梢全部去掉,从果穗处开始留有副梢叶,一次副梢留2片叶,二次副梢留l叶,其余再萌发的副梢全部去掉。新梢摘心后,前端1~2叶腋出的副梢留2片叶摘心,二次副梢再留2片叶,其余再萌发的副梢全部去掉。这样,该新梢上每个果穗可有40~45片叶子来提供营养。果实近成熟期,摘除果穗以下的部分老叶,增强通透性,有利于葡萄着色。冬季修剪时在预备枝上留8个芽眼,结果枝全部剪掉,视不同品种可适当长留。

4.棚室葡萄栽培管理

葡萄定植后,要加强棚室管理,满足葡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要求需求。

一是环境管理。土壤要采取在根系周围覆盖草帘或黑色地膜的方式进行管理,减轻杂草危害和保水、保肥、增温,降低空气湿度,起到防止白腐病、灰霉病等。并通过草毡、通气孔和棚室膜等控制棚室内部温度、湿度,确保适应葡萄生长发育的需求。一般情况下,催芽期第一周要进行低温管理,白天保持20℃,夜晚5-10℃,之后白天可保持28-30℃,夜晚保持13-15℃,催芽期间要求空气湿度在90%以上;花前新梢生长期白天控制25-28℃,夜间保持15℃,白天温度不能超过30 ℃,空气湿度在60%左右;花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左右,夜间保持在16-18℃左右,湿度在50%左右;果实膨大期白天温度在25-28℃左右,夜晚可保持在18-20℃,空气湿度50-60%;着色至成熟期注意通风降温,白天保持在28-30℃,空气湿度在50-60%。

二是生长期管理。(1)花果管理:疏花序在花序伸出前进行,疏除果粒在自然落果后进行。疏除过大及过小的畸形粒;对粒重达到10克以上的留35-40粒;粒重8-9克的每穗留41-45粒;粒重6-7克每穗留46-50粒。(2)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葡萄膨大剂:有核葡萄在落花后15-20天,用10毫克/千克,无核葡萄在落花后5天和20天;赤霉素:无核葡萄在落花后12-15天,用50克/千克;(3)套袋:落花后一周进行。

三是土壤及肥水管理。(1)土壤:采用清耕法,提倡采用地膜覆盖;(2)施肥:重视秋季施用有机肥,在生长季节配合使用化学肥料。(3)追肥:第一次催芽肥,在发芽前,每亩地施尿素15公斤左右;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 每亩地施磷酸二铵15公斤左右;第三次在果实着色期,每亩地施硫酸钾1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5公斤左右;(4)根外追肥:花前喷0.2-0.5%的硼砂;坐果到浆果成熟前喷2-3次0.1%-0.3%的磷酸二氢钾;开花前可喷0.1%硫酸锰、硫酸镁微量元素;在果实采收后也可喷0.2-0.3%尿素,防止叶片老化。(50灌水: 灌水每年4~6次,砂性土壤多浇1-2次,分别为萌芽、花前、花后、硬核期,入冬时及时浇封冻水。开花前可视情况(品种结实特性及土壤墒情)不浇,若树势偏弱可在花后或硬核期浇水时补施复合肥或是磷酸二氢钾。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物理及化学防治为主。

5.1清园

在冬季清园时,要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进行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虫残体。因为冬季温室内的温、湿度均大大高于露地,尤其是初冬进行间种蔬菜的温室,其温湿度更加适合多种病虫害的滋生和流行。升温1个月左右,树体有树液流动,大多数病虫越冬残体也将开始复苏活动,因此要彻底刮除老皮、翘皮及其上的蚧壳虫等虫体,集中烧毁。

5.2霜霉病

危害叶片、新梢、花序、卷须、叶柄、果柄及幼果在叶片边缘形成水渍状的淡黄色病斑,随后渐变成黄褐色的多角形病斑,潮湿时,于叶背形成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嫩梢初生水渍状的褐色病斑,潮湿时,形成稀疏霉层,后期病斑干枯。花序、卷须、叶柄上的症状和新梢相似,幼果病部变褐,下陷,上生白色霉层,果实脱落。果实着色后不易被侵染。①物理防治:栽培管理、果园卫生;②药剂防治:发病前喷1:0.7:200的波尔多液,发病时,可喷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与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混用。

5.3白腐病

主要危害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和叶片。受害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不规则病斑,逐渐扩大软腐,果皮上密生灰白色小粒点。 新梢上表现为水浸状淡红褐色,后变褐色,稍凹陷,最终皮层撕裂。药剂防治:萌芽前结合刮老皮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0倍无氯酚钠, 展叶后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5.4灰霉病

主要危害花序和果实腐烂。初期被害部位呈淡褐色水浸状,之后变褐,果实变软腐烂,潮湿时可见灰色霉层。①发病时期:开花前后、果实成熟期、果实贮藏期。②防治方法:萌芽前结合刮老皮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200倍无氯酚钠, 展叶后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上一篇:北安市林木生产集约化管理技术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庆油田北十五联合站加热设备耗能现状及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