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秋的话剧狂想

时间:2022-09-18 08:30:54

王建秋的话剧狂想

生活本身会带给人很多的无奈,悲伤的东西更会让人记住,让人自省;如果能在欢乐中休会到那一抹苦涩的滋味,这便是我们想要传达的东西。

王建秋对剧场有一种说不清的爱恋。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话剧,有序幕,有高潮,有尾声,那么,那一方小小的话剧舞台便承载了王建秋所有的梦想。

三拓旗剧社最初的成立要追溯到1996年的冬天,如今,当年由几个年轻孩子组建的“兴趣小组”已颇有名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大小小的城市剧场,上演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

1月的一天,一场名为《达人未爱狂想曲》的话剧,让我第一次遇见了王建秋。

来看话剧的人很多,大多是年轻的80后,看到剧场里攒动的人头,王建秋就很满足。

《达人未爱狂想曲》在大江南北巡演了一圈,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未”代表未来,代表对未知的好奇。这个“未”字又被衍生出很多的wei:为、伪、畏、慰……“关于爱情,似乎每个80后都把自己称为‘达人’。似乎我们都是高手,我们什么都懂,但面对现实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懂。”王建秋说。

于是,在修炼成“恋爱达人”的路上,我们哭过、笑过、癫狂过、沉默过:于是,海报上的七位主演流下了意味深长的眼泪。

《达人》共分为四个故事,在这四个故事中,你一定能找到那个久违的隐秘的但又真实的自己。这也是戏剧区别于电影的地方。戏剧是个性化的东西,讲求的是“气场”,台上的演员并不是在单纯地释放表演,而是在和台下的观众互动。

在王建秋身上有着一切80后的特点:有理想,愿意为理想去追求,同时也面对现实。“80后是很有群体感的一拨人,尽管我们都很有个性,但不像90后那么刻意地强调自我;80后有自己的圈子,喜欢摇滚的有摇滚圈,喜欢话剧的有话剧圈。我们三拓旗剧社的成员大多是80后,我们所排的话剧也多是描写80后的生活。”

在一本时尚先锋杂志上看到过有关《东游记》的剧照,用一句现代的话说就是:很雷很萌。演员的化妆造型、服装用色、道具和动作的配合都相当大胆而夸张。

这是一个有关“寻找”的故事。摩托车、地铁、小轿车三种交通工具穿插在整个情节中。上演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的故事,不管是从外省来城里谋求生存的打工夫妻,还是在都市的水泥森林里机械工作茫然若失的白领,或是一心回到故乡寻根溯源的老年夫妇,《东游记》告诉观众:我们需要寻求真理,更要找回自我。

演出多了。去的地方也多了,不同地域的人对话剧的情感有所不同。在北京,王建秋经常能看到一些人为了看一场话剧,宁可放弃吃饭的时间;在广东东莞,王建秋给几个朋友打电话,让他们过来看话剧,可对方却说正在吃饭,不过去了。到剧场看演出的人也不是很守时。在王建秋看来,东莞是一座外来人口日益壮大的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大多数人的故乡不在这里,所以总会处在一种“无根”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忙着讨生活,无暇顾及精神的补给。王建秋希望能通过三拓旗剧社每一次的演出,为这座城市的人们带去一点点对人生和生活的反思,而不是等到年老了,只剩下大把时间的时候再去思考和后悔。

现代人在做事情之前总会为自己找一些理由。每一天,我们会为了自己吃什么饭,或者去哪里玩儿而烦恼不已,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吃饭或娱乐使自己开心;如果退回到十年前,这些事情都会变得特别简单――这些不过是最原始的需求罢了。

再比如旅行。很多人认为旅行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因为需要一个目的地,需要制定行程,需要办理机票和相关手续。需要准备现金、带换洗的衣服、记得为别人买礼物等等。其实仔细想想,旅行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需要过多的理由,只要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就好了,买一张机票飞过去,之后的日子同样是生活。王建秋告诉我们。

“生活本身会带给人很多的无奈,悲伤的东西更会让人记住,让人自省;如果能在欢乐中体会到那一抹苦涩的滋味,这便是我们想要传达的东西。当然,我们会在故事中融入一种希望,让人觉得生活还是有所期待的。对待哀伤应该有一种淡泊的精神,至少我这样认为。”王建秋说。

小时候我们都曾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长大以后这种想象的能力似乎被磨灭了。其实我们一直都保存着这种能力,只是很多时候被我们自己淡忘了。还记得儿时捏橡皮泥的情景吗?凭空想象出来一种物体,就可以用双手把它塑造出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王建秋目前所做的,就是用戏剧“橡皮泥”延续儿时的想象。话剧能带给人一次解压的机会,一次深层的思考,一次停顿的时间。话剧舞台可以剥离生活表面的冠冕堂皇,还原最本真的自己。

经济越不景气,文化市场越繁荣,也许是人们内心的寂寞无处述说。市场繁荣是好事,但不要忘了观众很现实很残酷。2009年的王建秋希望有更好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将形体剧带进剧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欣赏,同时延展出一些话剧周边的创意产品。

有时间来剧场吧!

上一篇:女孩爱上练拳击 下一篇:豹纹守宫不是一般的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