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瓷品名的多层透视

时间:2022-09-18 08:17:20

佛山陶瓷品名的多层透视

摘要本文用四个世界的修辞理论,对佛山陶瓷品牌的命名进行了多层透视。语言层面,解析陶瓷命名的一般原则,描写品牌译名的类型;物理层面,分析品牌符号与陶瓷属性之间显性或隐性的关联,归纳陶瓷品牌命名的美学特征以及柔美与阳刚的两种风格;文化层面,彰显全球化时代品牌命名的多元特征,探讨跨文化销售中品名遭遇的塔布问题;心理层面,批判傍名借势、名之无物等短视行为,认为佛山要做世界陶都,注定将成为多语和多文化的中心,人们需建立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大国心态。

关键词佛山陶瓷品牌,命名,多层透视

1引 言

“石湾瓦,甲天下”,佛山陶瓷早已名扬四海。如今的佛山,现代陶企星罗棋布,品牌商标琳琅满目,涌现出东鹏、鹰牌、蒙娜丽莎、钻石、新中源、新明珠、欧神诺、金意陶等一大批知名品牌。2007年World Brand Lad了《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上12个陶瓷品牌,5个来自佛山。中国陶都佛山,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和聚散基地。

佛山的陶瓷文化研究也蔚然成风。评论界对陶瓷品牌的命名多持批评态度,认为普遍存在着随性而为、不易记诵、傍名借势、缺乏内涵、与行业脱轨等不足[1],给人留下“广东人只会生崽,不会起名”的印象[2]。

不过,这类评论大多是随感而发的杂谈。修辞学大家王希杰教授认为,任何一种修辞现象都可以置于语言、文化、心理、物理这四个世界的关联模式中进行探析[3]。比方说,将地球的卫星叫月亮,语言世界的符号与物理世界事物,即“名与实”之间建立了民族性契约。名实不符,所谓“叫虫不是虫,是虫不叫虫”现象,总有联系两者的中介,文化起着桥梁的作用,于是月亮有“嫦娥、玉兔、婵娟、桂宫、望舒”等许多异名;用“迪安娜(Diana)、卢娜(Luna)、赫嘉德(Hekate)”代称月亮,明显带上外来文化色彩。月亮一般是白色的,“红月亮、蓝月亮、紫月亮”以及“红色月芽、绿色月芽(张爱玲)”等违背物理的组合一再出现,是心理世界求异与移情造成的,语言超常大都源自心理超常。交际是语言、文化、心理、物理四个世界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从四个不同层面切入,对佛山陶瓷品牌的名称及其译名(合称“品名”)进行多层透视。

2佛山陶瓷品名的多层透视

2.1 语言层面――命名原则与译名类型

给陶瓷品牌取名,首先是个语言问题。无论原名还是译名,都应遵循语言学的一般原则:语音上,音节简短、协调响亮、上口易记,便于传播;语义上,表义积极、得体,符合民族的文化规范,避免歧义,避免禁忌,避免不洁、不雅、不好的联想;词形上,用字规范、字体简洁、书写方便。

佛山陶瓷品牌命名,大都能遵守这些原则。语音上,绝大部分品名都是双音节,如汇亚、嘉达、宏宇,吻合现代汉语的词汇特征。三音节品牌也比较多,以音译词为主,如金朝阳、格莱斯、威尔斯、汇德邦。四音节品牌较少,多是横向移植的,如金牌亚洲、蒙娜丽莎、路易摩登、马可波罗。汉语里,单音词很难成为品牌名称,总要添加“牌、陶”等标记,补足为双音节,如鹰牌、健牌、锦陶、简陶。为了品牌的双音化而不忌意义的重复,如“锦陶陶瓷、简陶陶瓷”。语义上,多选择美好、吉祥、兴旺、富贵的字眼,如“福、嘉、惠、俊、金、华、宏、佳、达、顺、美、卓、富”等;词义美好典雅,意象积极向上,如冠珠、宏宇、嘉俊、钻石、金朝阳、格莱斯、萨米特;借用动物、植物名,也都是民族赋予了隐喻义的文化词语,如金龙、东鹏、鹰牌、龙驹、海棠等。词形上,用字规范、字体简洁、不使用繁体字或方言字,没有出现“逍”、“牧餐馆”之类靠字形吸引眼球而偏离得体原则的品名。

现代陶企与国际潮流、全球经济、异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品牌的横向移植与扩散,必然导致双语、多语化。语言符号有形、音、义三要素,品牌互译,实质是不同语言的字词在形、音、义上建立关联:借形、借音或借义,由此产生形译(字母词)、音译、意译、混译等类型。

音译是照着原词的声音,选择声音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字词进行对译。佛山陶瓷拥有一大批民族原创品牌,多以汉语拼音为译名,如Dongpeng(东鹏)、Guanzhu(冠珠)、Huiya (汇亚)、Jinduo(金舵)、Qiaodong(樵东)。外来品牌进驻佛山,或佛山陶瓷直接运用外语词做品牌,也常用音译形式,优诺是拉丁语Uno(第一)的音译,萨米特是英文Summit(巅峰)的音译,格莱斯是Grace(优雅)的音译,又如蒙娜丽莎(Monalisa)、欧文莱(Overland)、奥米茄(Omica)等。佛山处于珠三角腹地,属广州话音系,陶瓷译名有时留下方音痕迹,Gaxte(嘉士德)、Micawa(美加华)、Becarry(贝嘉利)中,粤音成分[ka] 就十分明显。为适应品牌的简略特征,有时采用求简的语音近译,如楼兰(Lola)、大唐(Daton)、朗高(Lungo)、海棠(Hitom)。

意译是运用不同民族语言中所指相同的词语进行对译,佛山有不少原创品牌,通过意译而进驻异域文化。鹰牌(Eagle)、钻石(Diamond)、卓远(Trend)、新明珠(Newpearl)、金朝阳(Goldensun)、大将军(Marshal)等,均属意译。

音义混译包括音义兼译、随音衍义、半音译半意译。音译汉字内部产生了语法和语义关系,且与原品牌内涵相通,叫音义兼译。意大利品牌Oceano来到佛山叫“欧神诺”,既是Oceano的音译,又包含“欧洲神话”和“诺亚方舟”等原创品牌的背景信息,属音义兼译。因汉字意义的强力渗透,音译外来词有时会在原词基础上增添一些内涵或色彩,叫随音衍义。“梦特娇”虽是Montagut的音译,内部却衍生了主谓关系,增加了“梦特别娇美”的含义,是个典型的随音衍义。还有一种是音译和意译各占一半的混译,如新中源(Newzhongyuan)、新美(Newmay)、新南悦(Newnanyue)。

字母词是指出现在汉语系统中的借表音字母记录的词语。佛山陶瓷有直接利用字母词做译名的,如特高特、天纬、纳米特,取拼音的首字母TGT 、T&W、NMT做译名。GANI(简一)取Globe(全球)、Art(艺术)、Nature(自然)和Innovation(创新)的首字母拼合而成,叫首字母缩略词。字母词与译名相互配合而充当品牌标志,更为常见,如KMY(Kamiya卡米亚)、NCC(Newzhongci Ceramic Co.,新中瓷)、RGC(Rungo Ceramics荣高陶瓷)等。

还有少数品牌,英文名和品名并不存在对译关系。井田陶瓷,英文名为Centy。词根cent的含义是“百”,表达“井田百年”的意思。井田和centy并不是对译关系,而是组合轴上的主谓关系。可见,centy是运用新颖的方式为原创品牌另立的英文名。

2.2 物理层面――品牌符号与陶瓷属性

词语经过思维中的概念同物理世界中的事物发生联系。陶瓷品牌与行业相关度低,本质是名与实不符,换言之,就是语言世界(品名)和物理世界(陶瓷)之间缺乏显性或隐性的关联。陶瓷的物理属性和功能,如坚硬、平整(凹凸砖除外)、光洁、耐脏、重量、厚度、色彩、图案、质地、产地、环保、空间性等,都能成为品牌命名的着眼点,“坚硬、晶莹、洁净、平滑、空间性”等聚合成为陶瓷品牌命名以及广告设计的内在美学特征。就风格而言,卫浴陶瓷与“水”相连,命名可与化妆、洗涤用品的女性柔美风格接近;而建筑陶瓷是“石”的隐喻,命名总体上应更具阳刚之美。

名实相符,看到品牌就能联想到行业和产品,如奔驰(Benz)、宝马(BMW)、舒肤佳(Safeguard)、可伶可俐(Clean &Clear),这类随音衍义式的妙译,在语言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建立了显性关联。佛山陶瓷品牌与行业建立显性关联,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品牌直接带上标记“陶”或“瓷”,成为有标记项。现代汉语词语双音化特征,决定着这类品牌大多采用双音形式,如宏陶(Winto)、英陶(Yingtao)、锦陶(Jintao)、美陶(Meitao)、顺陶(Shuntao)、世陶(Shitao)、简陶(Jiantao)等;也有三音节的,如金意陶(Kito)、圣陶坊(Shengtaofang)、爱和陶(Icot)、新中瓷(NCC)等;其二,品牌用字从特定角度进行方向性的暗示,如钻石(Diamond)陶瓷,取钻石的坚硬隐喻陶瓷;宏宇(Hongyu)、欧宇(Ouyu)、宇神(Yushen)、居之美(Juzhimei)、佳怡居(Jiayiju)、富嘉居(Fujiaju)等,包含房屋(宇)、居住等信息,给产品进行了大致的定位。

当然,好的品牌或译名,与行业、产品的联系也可以是隐性的,以象征、隐喻、转喻或文化为中介。“东鹏”和“鹰牌”,取民族崇尚的物象,隐喻企业的高远之志,浸润着民族文化的丰厚意韵,也是非常成功的。化妆品Revlon译为“露华浓”,源于李白描写杨贵妃的《清平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槛露华浓。”有了这个中介,“露华浓”与化妆品建立了诗意的联系,给人一种高雅艳丽的感觉。但陶瓷行业直接拿过来,命名陶瓷产品,相关度就明显降低了。现在,露华浓陶瓷更名为“格仕陶”(Gusto)了。

2.3 文化层面――多元融合与品牌塔布

文化融合、语言接触定会衍生借词。英语weichi和go2都表“围棋”:一方面,英语借汉语的“围棋”,音译为weichi ;另一方面,棋的异体“”、“”为日语所借,按日语音发こ(据说源自粤方言棋类量词“局”),英语再借入日语的こ(、),音译为go 。早年汉语、日语、英语在文化融合中借词的生动情景,如今在佛山陶瓷界得以再现,典型例子是Toto、Kito、Kanto和Winto这组品牌。

Toto创建于1917年,全称为东洋陶瓷株式会社,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卫生设备厂家。Toto产品遍布全球,以卓越功能和高端品质著称于世。日语汉字“|”和“陶”的训读均为とぅ,“|洋”是とぅきょぅ,“陶器”是とぅき,所以Toto是とぅとぅ的罗马字音译,汉语则译为“东陶”。但即使在国内,也很少有人将“东陶”联想到“东洋陶瓷”,而是直呼Toto,可见Toto已发展成为卫浴陶瓷的标志性符号。国人大多依据Toto词形,照英语音系发成送气清音Toto [t'ot'o],有如普通话的“吐吐”。

佛山的国际品牌Kito,仿照Toto而命名的,词形由罗马字符构成,来源上又带有日语色彩。中文定名“金意陶”,用“金意”译Ki,显然是意译:Ki对应平假名き(五十音图里,き的罗马音就是ki),き的日本汉字为“荨保本自汉语“气”,指“呼吸、气息”,引申出“性格、气质、精神、意识”等义项,与汉语“意”相通。至于“金”只是添加的表美之辞,如“金点子、金钥匙”。正因如此,金意陶公司紧扣品牌含义,认为“空间是思想的容器”,坚持做有思想的企业,生产“有思想的瓷砖”,品牌的核心定位也指向有思想的群体,由此获得巨大的成功。“思者无界,行者无疆”,Kito总部命名为“思想馆”,以“意气”为桥,内在的语义关联十分紧密。

佛山欧雅公司的Kanto也是仿照Toto而得名,to对应日语的とぅ(陶)。中文定名“金陶”,Kan不是日语假名,而是选择跟粤语“金(gem1)”相谐的音节gan1,按威妥玛式拼音g[k]转写的。佛山宏陶公司的Winto,同样是仿照Toto而得名,Win是跟粤语“宏(weng4)”音近的英语词,意为“赢、胜利”。

Toto(东陶)、Kito(金意陶)、Kanto(金陶)和Winto(宏陶)构成了一道非常有意味的文化风景。从历时层面看,汉语“陶”进入日语成为とぅ,とぅ罗马字化写成to,汉语再回译为“陶”,“陶-とぅ-to-陶”的演变史,生动地反映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的情形。英语系统表示陶瓷的组合有汉语拼音tao,有转写日本假名的-to,还有china、 pottery、porcelain和ceramics等词,其中三个来自中国;在西方,陶瓷曾经成为中国的代称。这都说明,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将永久地刻录在语言自身的系统中。从共时层面看,几个字母的简单组合,却将汉语(方言)、日语和英语融为一体,凸显出全球化时代的多元特征;Toto(东陶)、Kito(金意陶)、Kanto(金陶)和Winto(宏陶),品名和译名几乎同时共现,语言的共时融合是对历时演变的集成。

译名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传播,是一种跨民族、跨文化的交际。好的译名不仅要满足指称功能,而且要顺应异域文化的深层结构。否则,本土雅致的品名或商标在异国他乡可能犯忌,对应可笑甚至污秽的词语,遭遇塔布(Taboo)。我国芳芳牌口红,Fang对应英语“蛇的毒牙”,令人心生恐惧;护肤品大宝SOD蜜,SOD全称是Superoxide Dismutase,不含贬义,但英文中却有“”的意思,常用来骂人,sod off相当于“滚蛋”;金鸡牌闹钟,Golden Cock总让英美人误解成性用品,cock是个非常严厉的禁忌语。日本饮料Calpis在加州推出,英美人听来似乎是说Cowpiss(牛尿);法国饮料Pshitt,发音与英语Shit(屎)相同。[4] 这些译名,在目标语中引发不洁、不雅、不好的语义联想,导致异域营销的失败。诚如上海财经大学党芳莉所说,“我国出口企业正面临国际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障碍与风险,因商标翻译失误影响商品出口的案例时有发生。”[5]

走出国门,译名先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译名对于商品的异域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山陶瓷品牌众多,远销欧洲、美洲、非洲和亚太地区17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如此广泛的跨语言文化销售中,必然遭遇品名塔布。“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大量与“龙”有关的商标或品名都译成Dragon;而英美文化中,Dragon是“凶残、邪恶、狰狞”的象征,为此有专家建议应将“龙”音译为Loong[6],弃用Dragon。佛山陶瓷含“龙”字的品牌,大多选用拼音(long)做译名,如龙鹏(Longpeng)、诚龙(Chenglong)、广兴龙(Guang Xinglong),避免在英美市场遭遇禁忌;但Dragon仍然时有出现,如金龙陶瓷(Gold Dragon)、大龙缸(Big Dragon Jar)、龙窖(Dragon Kiln)等等。Dragon与“龙”的文化价值相背,英美游客来佛山南风古灶,看到英文简介里反复冒出的Dragon Kiln,定然会萌生排斥乃至反感的心理。日本文化中,荷花是死亡的象征,一般只在葬礼中才使用。陶瓷产品销往日本,不能使用“荷花(Lotus)”商标,要尽量避免荷花图案、莲花纹饰。莲花牌陶瓷销往日本必须更名,以顺应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2.4 心理层面――傍名借势和大国心态

译名也反映语言接触的心理问题。“走在佛山石湾和南庄的大街发现,与国外名牌、名车、名表、名人、名画等品牌名称相同的陶瓷品牌广告大行其道:蒙娜丽莎、马可波罗、欧神诺、帝舵、LV、路易斯、华伦天奴、诺贝尔、罗马、帕萨特、宝莱、赛欧……令人眼花缭乱,别有一番‘异国风情'。”[7]音译品牌的大量涌现,给人留下“挟洋自重”、“傍名借势”、“金发碧眼”的印象。

国内品牌命名,傍名借势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傍明星的谐音商标,继谢霆锋、刘德华、被注册成泻停封(药品)、流得滑(改正液)、膨立圆(丰乳广告)之后,最近,赵本山、张艺谋、莫文蔚又被注册成了赵本衫(服装)、张一摩(按摩)、莫闻味(臭豆腐)。傍洋名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人家有Nokia、Samsung,我就来个Nokla、Samsang;人家叫麦当劳、肯德基,我合二为一弄个“麦肯基”;人家称“好又多”,我稍加修改就成了“好好多”甚至“好多多”。“山寨”演变为“抄袭、盗版、拷贝、傍名”的意思,源自广东的手机行业,如今却蔓延到全国的各行各业。

陶瓷行业也不例外,据说,佛山曾有人甚至拟用“克林顿、萨达姆”做陶瓷品牌。业内有识之士对盛行一时的傍名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对傍名的起源、目的、法律漏洞、羊群效应等问题也进行过探讨,普遍认为中国陶瓷日益强大,无需傍名,取名“洋风”可以休矣!

然而笔者认为,不能将音译等同于倚傍洋名,关键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一,欧美品牌横向移植,国内企业贴牌生产,或者合资公司给产品取个洋名,是无可非议的,甚至是必须的;其二,借外语的非专有名词,主要是内涵美好的名词或形容词,音译成为品牌名称,如萨米特、格莱斯等,也无可厚非;其三,汉语拼音式译名,根源于汉语音系,到了英美文化中就成了外来词。佛山陶瓷走出国门,究竟是音译好还是意译好,恐怕还难以下断语,要看目的国对外来语的态度而定。英美等国以外的海外英语,范围甚广、层次众多,语码混杂现象也十分常见。民族品牌除了意译词外,在英语并不纯正的地区,再衍生一个音译词,也不奇怪;其四,借用外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其他行业的名牌等,傍名借势,具有抢注的性质,里面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梦特娇”虽是随音衍义式妙译,与Montagut有明显的语义差,但由于在网站上使用了Montagut 及其商标,较多宣传“陶瓷的时装”而导致了败诉,教训是深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其五,无论中文还是译名都缺乏内涵的仿外品牌,最能折射出业内的崇洋心态。国内仿造的外来品牌,一方面,汉字内部没有语法和语义关系,难以形成边界清晰的词义;另一方面,采用拼音译名,没有对应的外语词,因而没有舶来的外语义。例如,语素“海”、“琦”、“曼”都有意义,但拼凑在一起,“海琦曼”就不知所云;拼音Haiqiman也只是一个语音外壳,并不对应特定的外语词,缺少所指。又如卡丹尼(Kadanni)、诗曼丽(Shimanli)、派雅斯(Paiyasi)、迪凯门(Dikaimen)等,这类仿外品牌,罔顾内容,片面追求声音华美与字眼靓丽,洋味十足却名之无物。“陶瓷行业里许多带洋味的名字,并非出自外文,只是在想当然地直接用方块字来拼凑,字词生疏意思莫明,只求听起来带咸水味就行。”[8]这类品牌命名的方式国内普遍存在,时装和化妆品行业尤为盛行,应予以摒弃与清除。

佛山立志要做世界的陶都,注定要成为多语、多文化融会的中心,外来色彩、异国情调是构成国际之都的必然元素。这意味着我们要建立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大国心态,既不挟洋自重,也不遇洋必反。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是世界的;只有独特的,才可能是属于大群的。品牌的山寨、克隆、拷贝、傍名借势、依仗洋风,对于民间作坊式小企业来说,或许在冒着违法的风险中能很快获得利润,但对志存高远的现代企业而言,绝对是短视的自残行为。

3余 论

品牌是把某产品或劳务从同类中区别开来的名称、符号、标记及其组合,品牌价值由功能价值、附加价值、情感价值三部分组成。从生产角度看,品牌是企业工艺、技术、人才、质量、网络、管理、文化、服务、标准、创新等软、硬实力的综合体现,产生功能价值和附加价值;从消费角度看,品牌是市场主体消费者对产品或劳务的心理认知和情感归依,形成品牌溢价的主体――情感价值。

在我国陶瓷品牌的金字塔结构中,东鹏、鹰牌等处于塔尖,成为国内的高端品牌;然而在世界顶级品牌方阵里,依然难觅中国踪迹。如今,对国际市场的陶瓷定价,国内企业缺乏话语权,国产瓷砖价格只有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其实,论质量和技术,我们与国际顶尖品牌之间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差距更多体现在管理、战略、经营等软科学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上。一个好的品牌,应与陶瓷产品有显性或潜在的关联;既有浑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能为异域文化所包容;并能依靠厚实的功能价值和附加价值,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需要,获得消费者的心理认同与情感归依,从而拓宽情感价值的溢价空间。

东鹏、鹰牌等品牌,应在历史、文化甚至哲学层面狠下工夫,围绕品牌和译名,挖掘符号自身的文化内涵,加强陶瓷企业的文化积淀和心理号召力,努力打造成国际顶级品牌,使佛山尽快从中国陶都变成名副其实的世界陶都。

参考文献

1 白深荣.从“傍名”想到:说说陶瓷品牌的命名[N].陶城报,2006年5月16日

2 刘小明.“梦特娇”商标侵权案能否终止行业造名洋风?[N].陶城报,2006年5月11日

3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63、101、145、194、268

4 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31

5 王立嘉.商标译名:企业走出国门的“拦路虎”?[N].市场报,2006年9月15日.

6 蒙天祥.应该把“龙”翻译成“Loong”[J].广西文献,2004(1)

7 王启广.洋名为何满天飞 佛山陶瓷“傍名牌”风波调查[J].了望东方周刊, 2006(25).

8 戴 山.中国陶瓷行业的强大不需要再“傍名”[N].陶城报,2006年5月16日

上一篇:彩陶文化的多重装饰艺术法则 下一篇:谈辊道窑设置短窑段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