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文化的多重装饰艺术法则

时间:2022-08-31 09:58:02

彩陶文化的多重装饰艺术法则

摘要 彩陶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其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都是一种卓绝的创造。其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元素之间的组织与表现方式,并从其大量的图形样式及结构中,归纳出它们所构成的形式美的一些基本手法及规则,例如:对比与和谐、比例与视觉重心、均衡与秩序、填充与空白、双关与多效法等。

关键词 彩陶,形式美,艺术法则

1前 言

艺术品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一般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一部分是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之间的组合规律,或称构成规律、形式美法则。

彩陶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它的图案组织和表现手法在数千年之后,依然具有令人震撼的绝妙精彩的力量。“它(前艺术)似乎又有某种确定性,无论是一个明确的动作或是一声明确的声调的延续或一个固定的形式,都必然会被发展成一种标准,通过这种标准就能确定其完美的程度,也就是说,说某物是美的,它是被按照移动的标准被衡量过的。”[1]可见,博厄斯认为原始艺术美的创造是有标准可循的,他把这种似乎有的确定性寄托于技巧形式的完美性。而马家窑彩陶作为一种原始社会中后期的艺术样式,形式的完美到处可见。“以丰富的无法统计的彩陶图案来说,已经把自然界中熟悉的现象提炼成图案,出现了极好的符合美学原理的法则,如大家都遵守的均衡、整齐、对称、反复、连续的法则。绝对没有杂乱无章、轻重倒置、比例失调的现象。这些图案无论是繁是简都符合图案学有关美的原理。”[2]

马家窑彩陶代表着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高峰。或许在原始人的思维中,并不存在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概念。我们所谓的艺术形式可能只是出于原始人浑沌、朦胧的意识,介于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他们的直觉以较为感性的思维为基础,掺杂着原始巫术礼仪信仰等因素,所有的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就产生了我们常说的“原始艺术”。但即便是这样,原始人类遗留下来的这些“原始艺术”,也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形式美感及创造性价值,使我们有必要以当代人的知性和审美判断去进行现时的、直觉的把握,作出现时意义的体察和感知。其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元素之间的组织及其表现方式,并从其大量的图形样式及结构中,归纳出它们所构成的形式美的一些基本手法及规则。

2马家窑彩陶形式美的构成基本手法及规则

2.1 对比与和谐

马家窑彩陶装饰艺术中普遍运用的手法之一就是对比。对比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形式法则之一。对比的美是在有着明显差异、矛盾或对立的要素中,利用并置或反衬的手段,使双方的特征更加突出,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对比是因为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失去差异,视觉语言也就不复存在。马家窑文化彩陶图案单纯强烈的艺术效果,在于彩陶纹饰中对用笔和用线的点线面的对比、运动与静止的对比、繁复与简洁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对比等形式均进行了处理。彩陶中点的凝聚、线的延伸以及面的扩展,这些都是原始人的情感在对比中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产生的结果就如:马家窑类型的纹饰,给人一种节奏感;半山类型的纹饰,给人一种华丽感;而马厂类型的纹饰,则给人一种力量感。正是这些视觉形式上的对比与变化,使得各种形态的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之间的组合,形成了极为丰富生动的图形样式和艺术的风格特征。

与此同时,马家窑文化彩陶还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和谐美。宇宙万物,尽管形态千变万化,但它们都各自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存在,爱因斯坦曾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近似的物品排列在一起,令人产生一种统一的印象,它们好似兄弟一般和睦友好的相处,这就是和谐。”[3]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马家窑彩陶旋纹的组织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融合性,正可以称之为和谐。又如一组协调的色块,一些排列有序的近似图形等也可视之为和谐。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著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纹饰与器形构成之间的和谐,根据器形各部位形体特点的不同,纹样的组织及发展方向也随之变化,或单纯化表现,或多层次组合表现,形成节奏分明、变化多样的结构关系,这种组织关系造就了原始艺术的和谐美。

2.2 比例与视觉重心

比例一词源自数学上的定义,在立体构成中它是指形体部分与部分、局部与整体数量上的比率关系,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体现出形态的美感。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并体现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恰当的比例有一种谐调的美感,成为形式美法则的重要内容。马家窑文化彩陶从一开始就具有完美的比例,如双耳壶壶柄与壶柄之间的比例,壶柄与整个器体的关系;卷唇彩陶罐口沿与腹部的比例;葫芦形彩陶壶整个形体的构造。这些美的比例是陶器制作中一切视觉单位的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比例越简单就越容易被人接受,也越实用,复杂的比例作用不大,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简单比例关系的形态是优美的,经得起历史大浪淘沙的检验。

重心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人的视觉安定与造形的形式美的关系比较复杂,人的视线接触画面,视线常常迅速由左上角到左下角,再通过中心部分至右上角再到右下角,然后回到以画面最吸引视线的中心视圈停留下来,这个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在彩陶上,随陶器轮廓的变化,纹饰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等都可对视觉重心产生影响。马家窑文化彩陶尤其是半山类型的彩陶,旋涡纹这种开光法使陶器的重心定格在适宜的高度,旋涡纹最先的核心较小,以后核心部位变得越来越大,减少了旋涡纹重叠的层次,突出了核心的圆圈,并填以各种几何纹。因此,视觉重心的处理是马家窑文化陶器构图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彩陶所要表达的主题或重要的内容信息往往不应偏离视觉重心太远。

2.3 均衡与秩序

在实际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野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此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性。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装饰艺术表现出的明显规则就是均衡与秩序。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衡状态时,称为平衡。在平面构成设计上的平衡并非实际重量×力矩的均等关系,而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要素的分布来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

这种感觉的获得是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简化和变化调和来实现的,其意在表现对象的内在生命韵律和节奏。在马家窑彩陶中,无论是用重复、交错、对称或是综合的装饰手法,都能容纳在“秩序”这个总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纹饰可以被自由排列出无数种花样来。并且绘制纹饰的手法也是遵循着秩序的原则,按先后顺序将纹饰表现出来。无论是对称的均衡还是混乱的均衡,都在秩序的范围内被自由构建。如马家窑类型旋纹的图案,以其流畅的线条、均衡的布局、纹底相间合理的分割展示出原始彩陶纹样的均衡排列,表现出原始艺术中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观的完美结合。

2.4 填充与空白

“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这全和粹、虚和实的辩证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许多彩陶花纹的方位、造型与大小的处理,是在既定的装饰面之内经过适应性的填充来完成的,也就是在纹样轮廓和框架之内,再作局部的安排。使整体图形主次分明、结构清晰、井然有序。

在马家窑类型和半山类型彩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从整体到局部的表现处理手法。除此以外,马家窑彩陶纹样在组合成整体图形的方案中,运用定点、定面的方法,在陶器表面划分出装饰的部位和空白区域,使各装饰部位之间相对独立又契合,从而产生出主次、动静、虚实等有序的节奏和韵律。并且在彩陶中除了整体结构不同装饰面的划分外,在同一部位花纹中,这种有效的空白也可同样起着作用。适当的填充与空白,在原始人的审美观下被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些彩陶纹饰显示了原始装饰的形式美法则和装饰构成,穿插有致的线条和合理的装饰部位,使原始彩陶的造型更富有美感,使其实用和审美功能都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彩陶艺术的装饰,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人们的某种情感和愿望。“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充分地表现情绪,纹饰中意象和欣赏者进行精神交流,深入彩陶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的效果。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所谓的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的内涵,“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的。

2.5 双关与多效法

“双关法是彩陶工艺的一种卓越的装饰手法。双关分为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形体双关是一种装饰组织,正看是一个形,倒看也是一个形;色彩双关则是指黑白两色都可以构成纹样,黑色是一个花纹,白色也是一个花纹。从黑色花纹看,是以白色为底色;从白色花纹看,是以黑色为底色。”[4] 这种双关法与欧美近代流行的欧普艺术,或称色效应美术,有着相似之处。表明在五千年以前,我国彩陶艺术的装饰工艺图案,就已经运用了这种视幻觉的原理,在装饰上产生变幻多端的艺术效果。半山类型彩陶的葫芦纹,是一种典型的形体双关,在两个葫芦形相连接的空间,倒看也是一个葫芦形。庙底沟类型彩陶在色彩双关方面运用得非常出色,装饰的黑色部分可以看成是花纹,装饰的白色部分也可以看成是花纹。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都运用交替变化来呈现,半山类型彩陶的形体双关,多是同形同质;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色彩双关,则多是异形异质,前者是有规律的美,后者是变化的美。

“多效装饰是一个创新的名词,并不一定十分妥帖,是指可使器皿装饰具有正视、俯视等多角度的欣赏效果的装饰方法。即一种图案组织,正视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俯视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5]做到前面所说的这一点并不容易,它需要充分考虑以设计出适用的设计意象和多面结合的艺术构思。多效装饰法在半山类型彩陶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半山类型彩陶壶的装饰,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例如,半山类型直线纹彩陶壶上平行线的装饰,正视是整齐的水平线,像湖水风平浪静;俯视则是同心圆的圆圈纹,像击动的向外扩展的微波。又如半山垂幛纹彩陶壶,正视是像层层下垂的幛幕,俯视则是又像重瓣盛开的花朵。马厂类型的彩陶壶中,也注意多效装饰法的应用。例如有的人形纹彩陶壶,正视为躯干挺立,手足双伸的人形(蛙形),俯视则成为重叠交错的十字纹。

3结 语

总之,自然和艺术的形式美,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态,如上述的对比与和谐、比例与视觉重心、均衡与秩序、填充与空白、双关与多效法等,但其中也有规律性的东西,多样统一就是形式美的总规律。马家窑彩陶即运用了这种装饰艺术的手法,巧妙地调和了多种形式的冲突,达到了和谐统一,由此马家窑彩陶也成为装饰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代表着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98:107

2李知宴.中国古代陶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5~26

3陆一帆.新美学原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171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21

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23

上一篇:多孔聚磷酸钙生物陶瓷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佛山陶瓷品名的多层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