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

时间:2022-09-18 07:43:59

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

摘 要: 相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说,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因此,学习行为更多具有随意性,尤其是课程作业,大多被看做累赘,完成得不够及时,也不够认真。这使得课后巩固与自发生成无从谈起,中职德育教育课程无法深入有效地进行。本文立足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将德育课程作为教育与教学双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作业的设计加以阐述,提一些策略。

关键词: 中职课程 德育教育 作业设计

一、中职德育课作业的性质与特点

1.知识、理论与实践的三位一体化。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对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点进行不断的深化。中职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把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统一在一起的,在作业的形式上则对体验和实践的关注更多一些。因此,其作业除了巩固知识的学习之外,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作业设计在德育理论体系的框架中,将知识的学习与在实际生活中能力的转化形成三位一体的有效整体。

2.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辩证关系。中职教育更多是一种引领式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不再以亦步亦趋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针对德育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就必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在作业上,是以封闭式作业为基础,开放式作业为主体的形式。封闭式作业注重的是学生基础素养的教育,开放式作业则更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由此可见,两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辩证统一关系。

3.德育素养与心理健康齐抓并举。早些年的中职德育教育更注重的是思想政治的建设,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养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而素养教育开展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在人的身心健康之上,当代教育越来越关注“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性,中职德育课在作业的设计上是以人为基础,一切素养的培育都必须以尊重客体为第一要务。

二、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类型

1.巩固型作业。巩固型作业大多是在新授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时采取的作业类型,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这种作业类型是最传统的,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回答内容,但实际效果不是太好。所以现在老师们多采取的是讲授完一个知识点立即在课上巩固一个知识点的形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2.养成型作业。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其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间甚至会有退化与反复。养成型作业需要走进实际的生活,无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需要有短则几天长则一学期的时间观察、养成和实践。所以教师在布置这样的作业时,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所把握,还要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有所了解。

3.拓展型作业。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知识结构和深度广度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知识的拓展是必须进行的一项作业。比如在课外让学生阅读一些书籍、收看一些视频、听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在学校里组织辩论赛、演讲赛、知识竞赛、技能练兵等,这些都可以被纳入拓展型作业的体系中。

三、中职德育课程作业的设计优化

1.作业内容的优化。中职德育课程作业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因此,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生活内容的注入,作业内容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真正将作业与生活做到无缝衔接,深切地体会到德育课程是人生中必须学习的一门功课,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做人做事和生活质量。比如一日打工的作业设计,让学生选择一个行业的最基础层打工,学生首先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或是喜欢的职业,在一天的工作中得到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真实而深刻,给予学生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职业评价。

其次,作业在内容的安排上要层层递进。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各个层次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分成必做与选做两类,全部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实践表明,在学生的互相促进下,几乎不会有人故意选择低于自己实际水平的作业,毕竟自我价值是要通过作业的完成实现的。这种层层递进的作业会在主体意识上激发学生不断前进,达到“作业即学习”的目的。在德育课程体系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思维多角度、创新型发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这些答案符合人类基本的道德准则,就应该予以认可。

2.作业形式的优化。形式作为对内容的反映,在内容转变的基础上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因为中职教育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可以针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多设计一些研究性、分析性的作业,这些作业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道德案例,让学生深入讨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面前,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学生能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于个人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学校还可以结合“五四青年节”、“普法日”等特殊的节假日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展现自我的个性,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所以作业设计的形式真的不必拘泥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作业评价的优化。好的作业评价是对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升华,优化作业评价就要把作业评价建立成一套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学生、教师、家长甚至是社会人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既可以是可见的完成度、达标度,又可以是隐性的精神愉悦性、自我实现感等,一改以往的等级评价制,而是用激励、表扬激发人性中的闪光点,用有温度的评语取代A、B、C、D,哪怕只是一个笑脸的表情也会激励学生更深入实现道德素养的形成。

四、结语

中职德育作业应该是具有完整的体系、配以科学的指导并在渐进优化中不断实现对人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与激励。中职课堂作为德育培养的主阵地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栾敏杰.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中职德育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丁晗.中职德育课程作业分层设计实践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田景旖.中职德育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黄宇.中职德育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2.

上一篇:如何促进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二次发展 下一篇:精准扶贫路上的“娘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