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时间:2022-09-18 07:25:1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摘 要: 生物教师应提供探究素材和经典实验资料,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分析和推理,紧扣功能与结构相适应观点,使学生建构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关键词: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糖蛋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1.2能力目标:

(1)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3情感目标: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使学生不畏艰难,热爱探究。

2.教学重点和难点

2.1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2教学难点: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布形式;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教学过程

3.1直接导入

细胞膜等生物膜作为边界,能够选择性地控制物质的进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其他小分子、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生物膜到底有着怎样的结构,使其能够选择性控制物质的进出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生物学家们进行了艰辛而漫长的探究。下面我们循着生物学家的足迹,慢慢揭开掩盖在生物膜上的那层神秘面纱。(设计意图: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并进入学习状态,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并且完成了知识的衔接,进入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

3.2生物膜结构的探究

3.2.1欧文顿――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出示资料一: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对于他的实验结果,我们分析一下,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进一步研究发现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和固醇。同时让学生认同欧文顿的研究现在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用了500多种物质,完成上万次的实验并获取成功,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道的,同样在学习上要获得哪怕是一点点的收获,都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并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努力探求未知。)

3.2.2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的排布形式

出示资料二:1925年,荷兰科学家戈特、格伦德尔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该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为什么会是2倍的关系,怎么不是1倍呢?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磷脂分子是双层排列的。教师介绍: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磷脂分子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会铺展成单层分子,这种单层分子具体是怎么排布的?在细胞膜中双层磷脂分子又是如何排布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绘出磷脂分子的排布,并予以评价。双层磷脂分子的排布是个难点,教师可作如下分析: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磷脂分子的磷酸“头”部是亲水的,伸入水面,而尾部伸向空气;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由于膜内外两侧都是水环境,所以双层磷脂分子的排布都是头部伸入水环境,尾部背离水环境,即头部朝向两侧,尾部靠拢在一起(见图1)。这种双分子层是自发形成的,能自我修复,有一定的延展和伸缩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绘图和分析能力,突破磷脂双分子层如何排布这一难点,使学生能深刻理解这种排布的原因。)

3.2.3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排布形式

出示资料三:1935年Danielli和Davson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并在1959年提出了修正,认为膜上还有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

接着出示资料四:1959年Robertson提出”单位膜”模型,认为所有膜厚约7.5nm,由厚约3.5nm的双层磷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并且给予提示:

提示①:并不是所有生物膜厚度都是7.5nm,而是在5-10nm之间。

提示②:用物质(如去垢剂)去掉膜上蛋白质时,发现有些蛋白质很容易去掉,有些则很难。

提示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以及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

教师同时提出问题:你对这两种模型中的蛋白质分子排布有什么看法?让学生积极讨论指出不足:1.静态的;2.蛋白质平铺覆盖在磷脂分子上。依据以上对“三明治”模型、单位膜模型不足之处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膜上的蛋白质可能镶在、嵌入或贯穿磷脂双分子层,甚至形成通道。学生再次动手,依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膜结构并简单地画出来,教师再次巡视,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模型。)

3.3流动镶嵌模型的介绍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探究和分析,细胞膜的结构呼之欲出,可谓水到渠成。教师对做流动镶嵌模型作如下介绍:现在广为接受的是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注意强调基本支架,蛋白质的排布方式,糖被及糖被的位置;注意强调膜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的区别;注意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注意强调其他膜和细胞膜有类似的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细胞膜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

3.4课堂小结

流动镶嵌模型较好地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这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不对称性密切相关。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让学生阅读学案,了解生物膜的其他模型――板块镶嵌模型和脂筏模型,脂质体及其应用。(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了解其他模型,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下一篇: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