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管内高压成形仿真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18 07:20:11

T型管内高压成形仿真分析研究

摘 要:本文借助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NAFORM对T型管内高压成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探究轴向进给量速率、内压力加载速率对管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DYNAFORM;T型管;内高压成形;仿真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014

1 引言

内高压是一种管形制件的新型加工工艺[1]。2013年A.Ben Abdessalem、E.Pagnacco[2]等对随机框架下提高T型管成形稳定性方面进行研究。2015年吴磊、郎利辉[3]得出支管直径越小,其充液成形的难度越大,起皱和破裂的发生概率越高的结论。本文基于Dynaform相关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壁厚最大值、最小值为成形质量研究目标,研究内压力加载速率和轴向进给速率对T型三通管件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

2 有限元模型

通过仿真对内高压胀形分析,对产生的缺陷进行预测、优化,@得较好成形质量的制件。

2.1 管坯及模具

管坯材料选用不锈钢SS304,材料参数选用Dynaform材料库中对应参数设置。密度为7.93g/cm3,物理性能中一般抗拉强度为520MPa,屈服强度205N/mm2。杨氏模量为207GPa,泊松比为0.28。管坯尺寸长度为114mm,外径为22mm,壁厚为1.5mm。

2.2 有限元模拟

T型管内高压胀形整个模具如图1所示,包含上模具、下模具、管坯、左右推头及背压头。选用四边形薄壳单元来划分网格。其中管坯单元个数为1938个,模具单元总个数为2991个。在Dynaform中管坯按照SS304测定的参数值进行设定,将模具设定为刚体,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按照标准钢选用0.125。

2.3 加载方式

内高压胀形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合模阶段,第二阶段为液压胀形阶段,为了研究轴向进给和内压力的加载速率对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加载路径设定如图2(a)、(b)所示:

3 结果与讨论

3.1 轴向进给速率的影响规律

按照图2(a)中加载路径对T型三通管胀形进行内高压胀形仿真分析,获取三组加载路径下胀形结果。图3为厚度最大值及最小值随时刻变化的曲线图,三组加载路径下,加载路径c厚度最大值增长量较大,可能是由于进给速率过快,导致材料的堆积,厚度最大值变化明显。三组加载路径下,初期厚度最小值变化均较为平缓,后期加载路径a厚度最小值平缓的变化,加载路径b、c减薄幅度增大,可能是因为加载路径b、c进给速率较快,导致材料产生堆积,增大了材料流向支管的难度。由此可知,在内压力采用单线性加载方式时,为了获得厚度较小的增大量和较小的减少量,应选择较为缓慢的进给速率。

3.2 内压力加载速率的影响规律

按照图2(b)中加载路径对T型三通管件进行内高压胀形仿真分析,获取三组加载路径下胀形仿真结果。图4为厚度最大值及最小值随时刻变化的曲线图,三组加载路径下,厚度最大值变化基本一致,初期厚度最小值变化基本一致,后期加载路径c下的厚度最小值变化较为平缓,减薄量也较少,加载路径a、b下减薄比较明显,可能是由于后期内压力加载过快,材料进给量不能满足支管的胀高,后期压力过高,摩擦增大,增加了向支管补料的难度。由此可知,在轴向进给量均采用单线性加载下,后期应减缓内压力加载的速率,有助于获得较小减薄量的T型件。

4 结论

本文对内高压胀形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轴向进给速率以及内压力加载速率对胀形结果的影响规律,得出如下结论:

(1)当内压力采用单线性加载方式增压,降低轴向进给速率有助于减少厚度增厚量和减薄量。

(2)当轴向进给量采用单线性加载方式进给,在胀形后期降低内压力增高速率,有助于获得更小的减薄量。

参考文献:

[1]苏岚,王先进,唐荻,范光尧.T型管液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05):537-540.

[2]Abdessalem A B,Pagnacco E,El-Hami A.Increasing the stability of T-shape tube hydroforming process under stochastic framework[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3,69(05):1343-1357.

[3]吴磊,郎利辉,李奎,张容静,林俐菁,张艳峰.支管直径大小对T型三通管充液成形的影响[J].精密成形工程,2015(05):86-92.

作者简介:辛艳峰(1991-),男,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汽车轻量化。

*为通讯作者

上一篇:谈汽车故障分析及维修 下一篇: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