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时间:2022-09-18 07:18:44

扶不起的阿斗是谁?

阿斗,是三国时期蜀国刘备的长子刘禅。刘备去世后,他继位当了皇帝,历史上称他为刘后主。后来,魏国大举伐蜀,阿斗成了亡国之君,被俘虏到洛阳。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以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

有一天,司马昭大摆酒宴,邀请阿斗等人参加。宴会上,司马昭特意让一班歌女表演蜀地歌舞。一些蜀汉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阿斗看得喜笑颜开,仿若往日在自己皇宫里一样。

过了几天,司马昭在接见阿斗的时候,问:“你还想念蜀地吗?”阿斗乐呵呵地回答说:“这儿挺快活的,我不再想念蜀地了。”(成语“乐不思蜀”就是这样来的)

一直陪伴的大臣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回府后,正说:“您不该这样回答。”阿斗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正说:“如果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眼泪说:我祖坟都在蜀地,我心里很难过,没有一天不想那边。这样说,或许会放我们回去。”

后来,司马昭又问起阿斗,说:“我待你不错,你还想念蜀地吗?”阿斗想起正的话,就把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悲伤的样子,但是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司马昭看到他这个模样,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好像是别人教的啊!”阿斗吃惊地睁开眼睛,傻里傻气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别人教我的。”

司马昭觉得阿斗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害他。阿斗也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

阿斗真的很差劲吗?

事实果真如此吗?

有种观点认为:阿斗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起码拥有中等智商,那顶“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应该给他摘掉。

阿斗从公元223年登基,到公元263年投降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你想一想,在那种群雄割据的动乱年代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哪能行。

有人把阿斗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在他死后,阿斗还做了29年的皇帝,他的所作所为,反倒让人觉得他并不愚钝。

为了让阿斗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苦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在《寰宇记》中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对于阿斗的表现,诸葛亮是很满意的。《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曾对射援称赞刘禅,射援将诸葛亮的话告诉了刘备,刘备听了非常高兴地说:“连丞相都称赞阿斗聪明过人,雄才大略,远远超过人们的期望,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在诸葛亮的《与杜微书》中,他是这样评价阿斗的:“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看看,这个“敏”字说明阿斗并非愚笨之人。

不仅如此,在北伐魏国的问题上,阿斗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阿斗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行动。

他到底是不是“胆小鬼”?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兵临城下,在蜀国主力军队基本完整的情况下,阿斗却毫不犹豫地选择投降,这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至今仍是一个谜团。从这一点上看,阿斗的确是懦弱的,愧对先祖,成了亡国之君。不过有人说,阿斗之所以选择投降,不是因为他害怕,而是另有原因!他是不想让城里的老百姓遭受战争之苦,而且投降可以暂时保全性命,让他以后有机会东山再起。

作为亡国之君,司马昭若想杀阿斗,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阿斗,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不仅自家生命,而且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的存亡,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松紧。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表面的麻木和懦弱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清代周寿昌在《三国志集解》中评价阿斗:“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所以说,后主刘禅不失为“通明智达”的一代君主。

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传统观念里,人们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只有干得轰轰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历史也好,现实也罢,你越是正着看,越是雾里看花,糊里糊涂;假如你颠倒过来,或许反而能看出个一二来。在魏蜀吴三个集团中,阿斗领导的蜀国一直处于弱势,然而41年来,阿斗能知人善任,稳固发展,重现实、轻面子,使百姓免受战争涂炭。要是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么能做到这点?

上一篇:建在农田上的政府烂尾楼 下一篇:校园撒花妹遭遇《儿歌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