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独特的生存智慧

时间:2022-10-09 03:39:57

刘禅独特的生存智慧

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上,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而常被人小看的阿斗却可称的上大智若愚。

李密认为可与齐桓公相比 事实上,在纷乱复杂的三国,看似愚笨的刘禅虽不是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但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他有着自己的生存智慧,那一顶“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实在应该给他摘掉。

《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诸葛亮对射君称赞刘禅的智慧,射君又将这赞辞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予以勉励。诸葛亮不是阿谀奉承之人,刘备也颇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非鲁钝之人。

为了让刘禅见多识广,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又令其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其学武。《晋书・李密传》中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保持克制顾全大局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夏侯霸因司马氏篡位怕受曹爽牵连逃于蜀汉,其父夏侯渊乃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刘禅在接见夏侯霸之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冰释前嫌。又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渊之堂妹乃张飞之妻,张飞之女乃刘禅之妻,故有此说。然后又对夏侯霸厚加赏赐,封官爵。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使得十分娴熟。

与诸葛亮关系处理得当 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和谐音符,但刘禅总体把握得当。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刘禅又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在处理君臣关系时,刘禅也把握的很有分寸,《襄阳记》记载:诸葛亮初亡,许多人要求为其立庙,朝议以礼秩为由不听,百姓便私下举行祭祀。一些人再次建议为诸葛亮立庙,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B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固执己见。青年帝王刘禅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少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给杀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

上一篇:奸相李林甫的升官术 下一篇:严嵩打击政敌手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