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兴趣

时间:2022-09-18 07:09:36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确实相当于一个很棒的指引老师。 因为兴趣就是吸引你的力量,就象磁铁。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而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缺乏是造成数学学习质量普遍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兴趣已经成为中职数学教育的关键,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仅必要,而且紧要!

一、创新教育观念,培养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常受到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在学习上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和学生交朋友,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树立学生信心,调动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进行课前引入。

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努力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激发兴趣、启动认知。精心设计学习资源,变换表达式,引导观察,建立表现,架设疑问,激发思维,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和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

2.适时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引用生活、生产实例,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给学生们讲当今世界闻名的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中,渗入数学的发展史。活泼生动地引入真人真事例子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定能起很大促进作用。

3.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4.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关键,培养能力是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正确地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数学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的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流畅且幽默的语言表达,机智且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对教材独到的理解都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习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根据教案在讲台上独奏,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与学的相互交替,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课堂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把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程序、思考问题的策略也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通过教学获得知识,也获得认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学习,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会激发出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 计算 、数字,从思想上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3)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备课,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发展 应用意识,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有效手段。

总之,只要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自觉地学习,勤奋努力,刻苦钻研。但是,兴趣不会自己送上门来,要靠我们主动地去寻求、去发掘。因此,只要我们教师找到了门径,并注意主动地去培养,就可以逐渐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添学习数学的动力。

上一篇: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数”海无涯“趣”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