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8 07:04:03

垂直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总结了垂直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原则;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垂直绿化应用的现状问题;探究了解决现状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垂直绿化;城市化建设;应用策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致使城市建设中作为绿化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所以垂直绿化成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的最佳选择。珠三角位于我国南部沿海,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热量、阳光都十分充足,为珠三角城市建设中高效发展垂直绿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1 垂直绿化的现状问题

珠三角城区内在建筑物表面、公路两侧、围墙、立交桥、墙面上的垂直绿化,已经有一些应用,并取得了不小成效,但是因类型、品质较少,管理与种植技术较为落后,目前还没有普及应用,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攀爬类植物的栽培、筛选技术尚属空白,特别是种植建筑技术、工程设施较为落后,限制了城市建设中垂直绿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园林、林业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共同做好这方面工作。第二,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有些城区的攀爬植物因养护管理不恰当,枝叶破败稀疏,不但没有发挥美化环境的作用,相反还有碍于环境美感的展现;有些城区的藤本植物肆意蔓延在建筑物表层,夏天易招引壁虎、蚊虫等,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有些城区的藤本植物因扩散力及繁殖力过强,严重侵占原有植物的生存空间,发展成为恶性杂草。第四,应用垂直绿化的范围过于狭窄,可将其扩大到屋顶、庭院空间等更广泛的区域。

2 应用垂直绿化的有效策略

2.1 立交桥环境中的垂直绿化

立交桥周围环境的垂直绿化,是指在立交桥桥墩、桥柱周围规划种植有观赏功能的植物,借助植物的攀爬伸长以实现立交桥美化的效果。由于立交桥一般位于繁华、拥堵地段,缺乏充足的绿化空间,并且其所处位置一般土质差、粉尘多、废气含量高、交通繁忙,并且光照不足,所以应选择耐阴凉、抗污染等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类。藤本植物种植养护简单、适应性强、占地少、绿化效果好,非常适合绿化污染较为严重的立交桥环境。因为在设计立交桥时,对立交桥的绿化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也没有预留植槽等基础设施,所以立交桥环境的绿化,主要是对桥墩、桥柱的绿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吸附能力强的藤本植物非常适合造景,当然也可适当选用一些缠绕植物,对柱廊的绿化可选择观赏性高的霹雳、络石等。这样的话既可改变以往过于单一的视觉效果、有效降低柱廊温度,提高城市的绿化比例。但是,针对露天的混凝土建筑来说,因为阳光直射其温度会快速上升,较易烫坏植物枝叶,对这样的特殊位置,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比如设置铁丝网等。用于垂直绿化的植物在栽种之后,有关部门应定期对其修剪、维护,在高温天气应对其进行降温保护。

2.2 围墙四周的垂直绿化

城市建设中的围墙通常可分为栅栏围墙及实砌墙两种。栅栏围墙通常指的是钢型围墙、铁艺围墙;实砌围墙通常是指砖墙。一般来说,围墙四周的植物种植条件相对较好,局部气候也较为适合植物生长,因此可选择的植物种类也较多。对栅栏围墙的绿化,可挑选的植物有太阳花、忍冬、茑萝、金银花等花色艳丽的植物,不可选择爬山虎等分枝较多且叶片发达的植物。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也日益提高,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围墙的材料也渐渐改变,当前的建筑材料更适合进行垂直绿化活动,比如建筑围墙时将以往的砖类材质换成了花篱、绿篱等植物材质。该类植物材质不仅绿化效果好,并且成本很低,真正实现了物美价廉。较为普遍的绿篱植物主要有木槿、冬青、珍珠梅、黄杨、小蘖、女贞等。

2.3 公路沿坡的垂直绿化。

对公路的沿坡绿化,是指借助植物的根茎和土壤之间的吸附力、缠绕特性,以实现对土坡加固的目的,具有保障行车安全、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等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京珠高速两侧都是选用叶片较大且易生根的葛藤、爬山虎等植物,在种植后的2到3年,就可发挥景观功能。但是,因爬山虎属于冬季落叶植物;葛藤具有较强的缠绕性,会造成公路沿坡树木因被缠绕而枯死,所以藤本植物用于公路沿坡尚处于研究阶段。借助多年城市垂直绿化经验,笔者建议在公路沿坡垂直绿化时,可在原有的绿化前提下增加长青的常春藤、霹雳等植物,使其逐渐替代爬山虎,同时在切坡、驳岸上方种植垂吊类植物,比如迎春,可实现快速成景,并形成错落有致的垂直梯次。

总之,在城市化建设中,垂直绿化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与意义。在具体应用垂直绿化的过程中,应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绿化形式与植物,通过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使其在珠三角地区城市绿化中发挥更大能效。

参考文献

1刘三平. 垂直绿化在岳阳市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应用[J]. 湖南林业科技,2009(02)

2罗明俊. 浅谈垂直绿化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6)

3龙骏. 宁波城市垂直绿化现状与发展对策[N]. 宁波大学学报,2007(06)

上一篇:黔南地区引种蓝莓的气候资源分析 下一篇:中国温带季风气候地区乡村居民住房的生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