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直节上青云

时间:2022-09-18 06:07:14

据说有抬头纹的人特别聪明,也听说有抬头纹的人特别显老,老尤才刚过知天命之年,但大家喊老尤倒有十多年了。这位老尤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尤靖希。

喊老尤,是因为他亲切。老尤是最没有架子的校长。他待人随和、周到,不管是谁到他学校,他总会亲自给你倒上一杯清茶;不管他手头有多忙,他总会停下来,和你细细寒暄;他热情细致,学校里的教师谁教学上有问题、谁生活上有困难、谁业务上要晋升。他总是主动关心,不厌其烦地帮助解决;他貌不惊人,也不盛气凌人,作为一校之长,一般人认为,这首先就失了领导的威仪。也正因如此,跟没有威仪的校长讲话不必字斟句酌,也不怕冲了“龙颜”,容易亲近,教师也都愿意把知心话告诉他。可见老尤的亲和力。

喊老尤,是因为他精明。也许真的是有抬头纹的人特别聪明,许多办学上、教学上的困难,他能团结领导班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上级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把一些在别人那里像一座难翻的山似的困难,变成一条易过的沟。崇宁路实验小学地处无锡城中繁华区域,在老尤的治理下,颇得天时、地利、人和,社会声誉越来越好,满足了社会、家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热望。

喊老尤,是因为他幽默。老尤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靖江引进的教育人才,他说的普通话有浓重的靖江地方口音,语音、语调颇为奇特。他语言幽默,学生都喜欢听他的课,一堂课可以从开头笑到结尾。他上课,往往采用启发式,不紧不慢地讲课,恰到好处地提问,时不时插一些延展性知识,让学生乐于学习、学而生智。碰到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他也是循循善诱,春风化雨,从不呵斥学生。

喊老尤,是因为他稳重。学校碰到一些困难,要和社会打交道的事,往往就让他去解决。因为他做事极有分寸,既能心平气和谈问题,又能寸土不让讲原则。他原则性强,言出必行,管理学校很严。他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多要求,但严而有度,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教师。他一步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们在他的“抢、逼、围”下,师德、师风都得到了提升,业务水平也上了几个台阶,特别是一批年轻教师,在崇小的教育岗位上脱颖而出,不仅成长为学校的骨干,而且在全市学科界也渐渐有了名气。语文学科的王铭波、数学学科的范敏丽、音乐学科的任晓慧……都是在老尤的悉心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怪才老尤

老尤是个怪才。现在的校长特别忙,忙学校建设、忙教师发展,忙教育质量提升,忙各种检查验收,还忙离退休和现职教师的吃喝拉撒。中小学校长总是学校里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一个,老尤当校长也不例外,也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老尤有个长处,能团结人,凝聚人。学校事务多,教师工作忙,磕磕碰碰的事情少不了,但只要老尤当校长,总是能见到学校教师一团和气、领导班子干劲十足。

老尤会用人,也敢担责任。别人当校长,恨不得一人说了算;老尤当校长,把手中的权力全部分给班子其他人员,谁管党务,谁管德育,谁管教学,谁管总务后勤,都一一明确。班子其他成员都能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把事做好。老尤讲民主。学校里的重大决策,他总是拿出来讨论,形成决议后才执行;教师在教学上碰到问题,也能随时到校长办公室讨论解决;教学业务上的问题,他也总是能和教师相互讨论。平时,只要他在学校,一定在校园里转。他说,学校要办好,校长要掌握全局,要熟知学校的事情,这样,碰到问题,才会知道症结在哪里。

老尤才思敏捷,善于归纳总结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他每年还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大量管理方面和教学方面的文章。据初步统计,他发表在省级刊物的论文有五十余篇,参与编写了《汉字学习与生态环境》《有趣的中外名人故事》等书籍,主编出版了《新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心灵放歌》《教学实践与感悟》《学生百科知识宝库》等,撰写出版的作品有:《小学语文学习指导》《课程改革浅涉》《小学生学习指导》《课堂教学技能》等。

奇才老尤

老尤是个奇才。他教学业务好,从普通教师到无锡市名教师直至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作为教师已具备了鲜明的教学风格。作为校长,他具有创建和谐集体的凝聚力,学校在他的带领下获得了多项荣誉: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德育科研百所名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

老尤的奇还奇在他教学之余喜欢练书法。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并能将书法精神的内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中。

老尤从小喜爱书法,并且坚持不辍,从唐楷人手,后研练“二王”,再临习米芾及其他人范帖,进而学习隶、魏篆,广临博览,每天坚持不懈,精神可嘉,毅力可赞,他现在已是位从小学校园走向全国的书法家。

老尤说,书法不仅仅是他的一种爱好,还是从事教育的充实剂,是他由技而艺、由艺至道,把学习书法作为强化自身素质以及对美的追求的内在要求。他追求“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他的楷书,神韵十足;他创作的“朱子家训”,欧体为主,参渗柳书风骨;其团扇楷书,开合自如,气象动人;“岁寒三友”,米体风韵浓郁;从行草书中可看出,临摹作品一丝不苟,或欹或正,俯仰入度,韵味十足,长于布局用笔,富有画意,精气饱满,蓄力深厚;他书写的对联,结构平稳,形态各异,神采飞扬,意味深长;隶篆作品,读准了其精神,他临的曹金碑,神形相得益彰;临写的石鼓文,无论从用笔、结体还是章法都形神兼备,透析出其对古代碑帖的领悟与汇通。

学习书法需要技法的积淀。每天晚上,华灯初上的时候,他总是在书画室挥毫,长年累月,从不间歇。有时兴之所至,他甚至通宵达旦。学习书法也需要创作的灵性。灵气并非浅薄如柳絮轻飘,而是出自热血和浩气,以及胸襟和灵府,只有有了厚重的积累和沉淀,才能托举灵气的升腾与灿烂。他与千千万万书法家一样,不仅有着对于书法之道的热爱,而且有着数年孜孜以求的努力,以及对书法理解的灵气。近年来他发表在全国、省、市级报刊上的书法作品三十余幅,参加过多次各级书法作品展,出版专集有《尤靖希书法作品集》《尤靖希书风》。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因为长期受书法气韵的濡染,形成了他当校长、做教师的独特风格。2008年11月8日,在古老的崇安寺钟楼举办了“古韵晴风”尤靖希个人书法展,共展出他个人创作的百余幅作品,行楷隶篆草,全面而风格独特。

有人把他的名字戏称为“有惊喜”,殊不知这“喜”的背后蕴藏着多少智慧和勤奋,谦虚和奋斗呀!有一首诗《咏竹》最能展示他的风范――

身负盛名常守节,

胸怀虚谷暗浮烟。

寒霜暑热毫无谓,

春夏秋冬四季妍。

老尤也许就是这一枝“招得风来与众分,虚怀直节上青云”的竹子吧。

上一篇:几多智慧 几多勤奋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