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18 05:02:0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初探

【摘要】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去,也就让课堂生成的问题发挥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其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提高主要在做与合作,做与交流中形成.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了“主导”和“主体”的作用. 教学的主导突出一个“引”字,学生的主体强调一个“放”字. 即引得得当,放得彻底.

一、引得得当,一石冲破水中天

“引得得当”体现在提问的准确、设疑的巧妙和启发的有分寸三方面. 即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的关键处提出具有引发思考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探究,既能促进联想,又能引起争辩的疑问,并留有余地地启发学生进行探讨,从而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谁能很快说出结论?”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争论,争论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动手实践,学生提议“只要在图上画一画就知道了”,说明“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有主观能动性,想解决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问题,结果通过实践,顺利地结束了第一回合. 紧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切第四刀,学生兴趣很浓,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此时,教师没有做“法官”断是非,而是顺势将球“踢”给学生,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分法,哪种正确”. 此时的学生思维活跃,不但分出对错,而且道出“使分得的块数尽可能多”的奥秘,圆满地结束了第二回合. 按理说,问题可到此结束,但教师还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下去,又抛出问题,“请大家继续切第五刀、第六刀……”再次造成矛盾冲突,“复杂图形,如何下手”?诱发学生调整“战术”,走出“困境”——“先找一找有什么规律”,于是出现了第三回合的探索规律,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高潮. 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得体引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 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勤思善思的习惯,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放得彻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放得彻底”体现在学生敢于问、善于争、勤于动. 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敢于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反驳别人的意见,敢于互相争论,在相互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品尝独立思考的乐趣. 由于有第一个回合的争论引发了学生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的过程是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 而第二个回合的比较是动手实践的使然,它增进了学生间的数学交流,增添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个回合的探索规律,给“英雄”提供了“用武之地”,学生多种感官协作参与思维活动,全方位地开发了学生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生13的“换个方向切”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是引导得法、开放彻底的必然产物.

三、“放得彻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 有的教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成一团糟. 其实不然,只要教师适当调控、正确引导,课堂上的争论只会活跃气氛,激活思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多给学生观察的机会. 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 正是由于学生对自己所画的一系列分割图的观察,结合对数据表的分析,才顺理成章地抽象出“切的刀数与分得的最多块数之间的关系”.

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放”不是搞形式、走过场. 若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就让好生发表意见,这就剥夺了中下等生思考的权利,势必会挫伤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形成消极接受的心态. 因此,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这样在讨论、争论中才能有好的效果.

要尽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操作的,教师不操作. 这样做能增加学生的主体参与度,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切记:在动手实践中老师只能起指导作用,而不能起包办代替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而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互动机遇,教师要捕捉能展现学生独特的思维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的信息.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蕴含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良好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捕捉并加以“放大”,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发散他们的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阳光雨露禾苗壮.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教学资源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生成性课堂教学,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探索过程中去,也就让课堂生成的问题发挥更大的效能. 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互动生成 真实高效”的课堂,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想课堂.

上一篇: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探究 下一篇:在动态生成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