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体会

时间:2022-09-18 04:55:16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便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2005~2009年手术室护理缺陷导致的医疗纠纷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出现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结果 手术室工作中发生的医疗纠纷,多数是由于护士工作中的护理缺陷所导致的,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管理上的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结论 护士在工作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的专业护理技能,并不断强化法律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效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手术室;医疗纠纷;法律意识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的进步,患者的维权意识亦随着法律的不断健全日趋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报导,结合临床工作,对手术室工作中存在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以便有效的杜绝医疗纠纷,确保医患安全。

1 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措施

1.1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1.1.1 提高业务素质水平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强化“三基”知识训练,不断更新知识,要善于总结经验,通过有计划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强专科护理知识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应对手术新项目的能力。

1.1.2 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专业护理技能,丰富的社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监测设备的操作和使用,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冷静,有条不紊[1]。 在为患者服务时,应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人以信任、在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取得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1.2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1.2.1 术前接患者时要做好查对工作,依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防止接错患者;注意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对于准备不完善的患者,手术室可以拒接;接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或平车时需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

1.2.2 器械准备完善 手术前护士应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器械,并应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特别是施行重大或特殊手术所需特殊器械应于手术前一日亲自核对清楚[2]。在进行重要手术步骤前,手术者应先检查器械是否适用。

1.2.3 正确摆放 应严格按照手术要求摆放,避免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护理失误。

1.2.4 手术仪器完备,查对清点准确无误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应准备好器械物品并检查其性能,完善的术前器械准备,可避免许多不良事故发生。手术前、关闭体腔时、关闭体腔后认真清点,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于手术器械物品清点记录单上,保证物品数目齐全,严防异物存留体腔。医疗差错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由于寻找手术物品,影响手术进行超过30 min者,应定为差错[3]。

1.2.5 防止用药和输血错误 手术中输血、输液、用药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前,一定要签订输血同意书,同时必须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师核对无误后才能输注,并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名,将交叉配血单、输血同意书、输血前患者血标本监测结果、血袋标本保存于病历中,若出现输血纠纷能够提供可靠证据[4]。严密观察输血后反应,认真填写输血反馈单,确保无差错事故发生。

1.2.6 防止病理标本丢失 《医院医疗工作管理目标与评定标准》中明确规定,凡把病理标本丢失者,应定为严重差错。术后由主管医生填写病理单,由专人送检,严格查对交接,确保标本无误。一旦发生纠纷,责任明确。

1.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为开放性、侵入性场所,无菌要求严格,应严格按无菌操作和无菌物品管理,每天检查消毒,确保各种消毒灭菌与监测达到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做好灭菌监测和数据资料的保存,一旦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对消毒质量提出质疑时,护士能够提供消毒灭菌合格的资料,避免由于资料保存不齐全而发生相关的法律问题。

1.4 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 手术室护理记录是手术室惟一保存在病案里的资料。正确判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有过失,主要依据就是在医疗过程中的病案资料,护理人员应该明确护理记录单的法律重要性。因此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必须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的原则,与麻醉记录互为补充,并存放于病历中,从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各种记录的准确性,具有法律效应 。

1.5 手术灵活安排,人性化管理 护理人员手术连台,身心疲惫,过度紧张时,操作失误率明显升高。手术室排班时要量力而行,注意适当搭配,有助于各层次人员职能发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定相对弹性工作制,使工作人员得到充分休息。

1.6 重视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术前访谈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详细了解患者治疗资料,可对术中高危操作起到有效提示和防范。可根据访谈结果准备特殊手术器械和用品,并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及手术方式、麻醉种类,找出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术前访谈时要带着目的和患者交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思想顾虑,争取患者的配合和信任,良好的术前访谈是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

1.7 加强护理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标准要求更高。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学习《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条例》,重视手术室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在工作中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护理操作常规是为了保障操作的稳定性,是护理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中具有权威性的法典[5]。严格执行护理常规、规范护理操作是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保证。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始终把安全操作放在首位,保证患者安全、手术成功,把护理医疗差错降到最低点。术中医护人员避免谈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不可泄露患者隐私,遇到异常情况,应沉着应对,切忌大声喊叫,相互埋怨,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引发纠纷。

2 讨论

通过对相关护理文献的研究分析发现,手术室中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护士工作中的护理缺陷有很大的原因,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管理上的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所以在新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下,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还要懂法,依法行事,从而保护患者的利益和自身的权益。应注重保存或记录执行常规时的各种相关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证据以防医疗纠纷时“举证责任倒置”的困难。提高业务素质水平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强化知识训练,不断了解新知识、新动态;提高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体,但其共同目的是将患者治愈。因此,要注重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预防护患冲突发生,唯如此,方可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医务人员自身的合法权,避免或减少手术室护理缺陷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李艳萍.手术室护理纠纷的诱因及防范.中原医刊,2005,32(9):65.

[2] 陈丽香.手术室护士的差错防范.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05.

[3] 邵志华.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与防范.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2,2(12):1139.

[4] 谢丽锦.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柳州医学,2006,19(2):117.

[5] 林姗姗,张勇. 手术室护士应加强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8): 760.

上一篇:宫颈癌患者PET-CT检查护理配合 下一篇:肿瘤化疗患者的饮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