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教授辨治系统性硬化的经验探析

时间:2022-09-18 04:10:20

吴洋教授辨治系统性硬化的经验探析

摘要:导师吴洋教授师从于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深得吴老传授。吴洋教授认为,肾阳衰微,寒湿痹阻是系统性硬化重要的中医发病机理,临床传承吴生元教授学术思想,治以温阳通络,方用附子桂枝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中医药;温阳通络;附子桂枝汤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5-0007-02

系统性硬化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纤维化、硬化及萎缩为特征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本病以皮肤真皮层内增生造成皮肤肿胀,继以变厚变硬,最终萎缩为临床特异表现,还累及血管、肺、消化道、肾、心等多个内脏而表现出内脏受损的症状。西医对于本病尚无特效的根治方法,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不可逆的损伤。中医无此病名,多归属于“皮痹”“肌痹”“脉痹”“血痹”等范畴。吴生元教授[1]认为阳气虚衰,阴寒湿邪内生,凝于肌表,痹阻经络,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原因,在此发病的机理下,制定温阳通络法,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导师吴洋教授传承吴老学术思想,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肾阳衰微,寒湿痹阻是系统性硬化重要的中医发病机理,临床上拟温阳通络代表方附子桂枝汤加减治疗系统性硬化,疗效颇为显著。

1病因病机探析

《黄帝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春遇此者为筋痹,夏遇此者为脉痹,至阴遇此者为肌痹,秋遇此者为皮痹”。提出发病不仅与节气有关,更明确指出风寒湿为重要致病邪气。《素问・逆调论》:“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阳失调、正气内虚是发病的根本。内因是本,外因为标,系统性硬化中医发病机理以体虚为本,感邪为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如若起居不慎、正气内虚,阴寒之邪乘虚袭表,两邪相冲,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重浊、黏滞,湿邪侵及人体,最易阻滞气机,致使气血经络不通,筋脉失养,而发为痹证。寒湿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气机失畅是系统性硬化发病的重要机理。云南地处云贵高原,高寒山区面积较广,受气候影响,临床系统性硬化患者发病尤以寒湿痹阻多见。

《医理真传・卷二》中“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吴佩衡先生认为“多一份阳气,便有一份生机;多一份阴霾,便多一份杀气”,阳气是机体生命的根本,阳气来源于肾,在生理状态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为抗邪之活力,强调了阳气对机体的重要性。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诸风》载:“肾虚……阳气弱、腰背强急髓冷”。导师认为阳气虚,以损之阳,无力温通经络,无以温化寒湿,则阴寒凝集,痹阻经络、气机,是系统性硬化的发病之本。

2谨守病机,确立治法

针对肾阳衰微,寒湿痹阻的病因病机,导师继承吴生元教授扶阳思想,确立温阳通络治法,拟附子桂枝汤,临床随证加减,治疗系统性硬化疗效显著。《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医理真传・卷二》中“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是机体生命的动力和根本,居于人体的上下内外,无处不在。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一身之气中具有温热、兴奋特性的部分,是人体内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发散等作用和趋向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李中梓《医宗必读》指出“治痛痹者,散寒为主,而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寒湿痹阻,正气为邪所阻而不能宣行,阳气闭郁,气血凝滞,经络无以温通,而出现局部皮肤肿胀、硬化、萎缩,甚者泛发全身,形寒肢冷等症状。因此在治疗系统性硬化过程中温阳通络显得尤为重要。

3验案举隅

唐某某,女,18岁,云南人。因颜面、颈项、四肢皮肤渐进性紧绷半年余,于2015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诉两月前于昆华医院就诊,查:ANA(+)1:1000;抗Scl-70(+),血沉32mm/h,C-反应蛋白19mg/L。诊断为:系统性硬化。予醋酸泼尼松片20mg,口服,每日一次,及青霉胺、硝苯地平片治疗,[JP2]患者及家属考虑年纪尚轻,不愿服用激素,服药1月后自行停服醋酸泼尼松、硝苯地平。为求中医药诊治,前来就诊,初诊时患者颜面、颈项、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皮肤紧绷,额纹消失,双手指屈伸受限,双手遇冷变青、便紫,四肢关节疼痛,恶寒肢冷,神疲,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滑,脉沉细。中医诊断:皮痹(肾阳衰微,寒湿痹阻证)。西医诊断:系统性硬化。治以:温阳散寒、除湿止痛。方予附子桂枝汤加减。白附片30 g,桂枝20 g,杭芍15 g,炙麻黄15 g,防风15 g,羌活15 g,独活15 g,薏苡仁20 g,桃仁10 g,红花10 g,丹参20 g,葛根15 g,生姜10 g,大枣10 g,甘草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日3次。继服青霉胺片,2粒/次,日3次。

二诊(2015年10月20日):患者颜面、四肢皮肤紧绷感明显减轻,怕冷、神疲缓解,关节疼痛减轻。舌淡,苔滑,脉沉细。原方调整白附片为50 g,继服10剂。[JP]

三诊(2015年10月30日):患者稍感颈项部皮肤紧绷,皮肤纹理出现,双手皮肤已经能捏起,活动可,偶感双膝关节酸痛,雷诺现象明显好转。口干,牙龈肿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原方基础上去麻黄、防风、薏苡仁,加生地黄,肉桂,怀牛膝,以引火归元,滋阴生津,予10剂继服。

四诊(2015年11月17日):患者诉颜面、四肢皮肤紧绷感渐消,弹性较前明显恢复,精神佳,关节无明显疼痛,雷诺现象较前明显减轻。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示:ANA(+)1:100;抗Scl-70(+),血沉15mm/h,C-反应蛋白7mg/L。继守前方10剂,以巩固治疗。

4按语

《素问・痹论》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强调外邪是痹证发病的重要因素。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见体虚乃发病之本。肾阳衰微,阴寒内生;阳气不足,卫外不固,寒湿袭表;阳损而寒不得温,湿无以化,顽邪痹阻经络肌肤、关节,乃发为皮痹。附子桂枝汤是吴生元教授在《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导师吴洋教授继承吴老学术思想,临床上辨证加减运用,治疗系统性硬化屡收奇效。首诊方中白附片温阳散寒,除湿止痛,温补脾肾而为君药;桂枝温经通络,助阳化气;杭芍养阴柔肝而止痹痛,共为臣药。炙麻黄辛温散寒、利水消肿;防风、羌活、独活祛风通络而利关节;薏苡仁利湿通络;桃仁、红花、丹参活血通络;葛根舒经通络;使筋脉、肌肤得以舒缓、关节得以通利共为佐药。生姜、大枣温中散寒,健脾胃;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温阳通络、除湿止痛之功。三诊患者诸症缓解,而出现口干、牙龈肿痛,为久病体虚,阴不敛阳,而出现虚阳浮越,于是加生地黄以滋阴,加肉桂、怀牛膝,以引火归元。“万病皆损于阳气”,温阳通络法,立法依据充分,临床疗效显著,特分享导师辨治硬皮病经验,以飨读者。

参考文献:

[1]吴洋,彭江云加味桂枝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2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02:61[ZK)]

[2]吴生元,彭江云,汤小虎,等扶阳理论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6

上一篇:卵巢低反应预测指标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中职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