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甲供材料”审计思考

时间:2022-09-18 01:50:28

建设工程“甲供材料”审计思考

承包商自己进行采购和业主方进行采购(一般称为“甲供材料”模式)这是两种不同的建设工程中物资材料进行供应的模式。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有很多不合理的行为,业主也对承包商的采购非常的不信任,所以很多的业主为了使建筑工程的物资材料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在对建设工程主要材料采购采用的模式都是甲供材料模式,有的都有向着“包清工”的方向发展。从业主的角度来说,虽然甲供的材料模式可能保证材料的质量是好的,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是也有缺点,它会使承包方的竞争力减小,使结算的成本增大等。因为甲供材料是承包商通过他人进行采购的,所以它的单价并不是承包商通过价格的竞争来获得的。因为业主通常会在招标的文件中对单价进行确定,投标人就需要根据业主的要求来对甲供材料费进行计算并计入报价中,若招标文件没有按照规定对指定的单价来进行报价就按照废标进行处理。因为甲供材料包含在了报价之中,所以在对工程进行结算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要把材料费用除去。甲供材料拥有自己的原则,甲供的材料费用怎么进来就要怎么出去,甲供材料费用的计算就是抵扣的单价和结算的消耗量进行相乘得出的结果,计算甲供材料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合理的把抵扣单价和结算消耗量确定好,但是在工程结算进行审计的时候经常发现这两个变量存在着一些瑕疵,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经常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施工单位就经常会有预估过高、计算失误的问题,有些费用重复计算、有变更或者减少的费用没有减去、未按招标规定比例下浮、甲供材料未剔除、高套定额或建设单位高价签证等现象都是这些问题的表现。比如,2008年度本中心工程结算审核,工程结算送审金额为13178 万元,经过审核评定以后的结算额为11 160万元,核减造价为2018万元,平均核减率为15.3%。从审价情况来看,有些企业的工程经常弄虚作假,核减率很高。

二、建设单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先没有全面的考虑、设计深度不够

完工后,由于一些领导对一些装饰等有意见,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原因,在施工的过程中就经常会改变施工图,然后就需要对工程进行返工改造,这就增加了工程中用到的费用,进而导致了企业资金的浪费。

(二)招标单位不负责任,职能部门审查力度不够,导致建设资金损失浪费

在招标制实施以后,绝大多数的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都是找了招标单位来进行标底编制的,但是会经常出现工程量清单与事实情况不一样,进而就导致了结算审核时的纠纷,还增加了结算价款。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招标单位不够负责任,对编制的标底不进行认真的审核,职能部门也不能审查招标单位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和标底。如某剧院外墙幕墙工程在结算时施工单位抓住了工程量清单的漏洞,多结了50多万元的工程款,这就是由于招标时工程量清单没有描述清楚项目的特征造成的。

三、甲供材料结算抵扣单价的确定

招标的文件通常会把甲供材料中的指定单价列出一个一览表,而投标人就要遵守这个规定,按照指定的单价来进行。投标的人员还要特别的注意,在进行报价时要对招标文件中的指定单价进行确认,其内涵到底是“落地价”还是“预算价”。

(一)“落地价”主要指的就是指定单价

它包含了很多的费用,其中有采购、运输、堆放等到指定的施工场地或者存储地点前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但是之后的存储、保管的费用就不包含在里面了。在落地之后发生的所有费用都要考虑在投标的报价之中。当指定的单价是“落地价”时,结算时进行的抵扣单价也就是业主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单价。例如某个合同中规定甲供材料的保管费和搬运费是要由承包人包含在投标报价中进行考虑的,算在其他项目清单中的总承办服务的费用项目中。

(二)指定单价是“预算价”的内涵

它包括了采购、运输、储存等直到出库的一切费用。落地之后发生的费用就全都算在指定单价中,乙方不需要再对这块费用进行考虑。在实践的时候,甲供材料的现场装卸费用和仓库保管费用都是由承包商承担的,所以在结算抵扣的时候就不能按照指定的单价进行,而承包商就要考虑到现场的装卸和保管的费用。如果合同中有关于承包人退还甲供材料时价款的问题的相关规定时,要根据要求中的价格除以1.01进行退还。根据上文所描述的,有些情况下,指定的单价和抵扣的单价并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在结算审计甲供材料时就不能简单的进行。

四、关于甲供材料结算消耗量的审计分析

(一)甲供材料结算消耗量的确定标准

一种是根据规定的消耗量的数额来作为结算的消耗量,另一种是根据投标的消耗量为基础来确定结算的消耗量。第一种办法主要是根据施工中所用的图纸,然后再根据政府规定的额度来进行计算,这个办法有个很大的缺点,甲供材料是按照结算的消耗量来截取的,所以结算的消耗量就和投标的消耗量不同,如果承包商在报价时把甲供材料的投标消耗量报的低一点,使中标的价格也低一点呢?通常来说招标文件中甲供材料的指定单价和结算时的市场价格是不一样的,所以投标人在投标时就会在甲供材料的单价上进行考虑。如果结算市场单价比招标的指定单价大,投标人就会对“投标消耗量”往高处报,反之,则往低处报。从建设工程招标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很多地方的造价管理文件中对甲供材料的一些具体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价还是要到招标时才能确定,特别是现在材料的价格在不停的上涨,投资人对甲供材料的结算市场单价定会高于招标的指定单价。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规定额度的消耗量作为结算时的消耗量,那么竞标就没有太大的作用了,但是用另一种方法就很难得知投标人真正的消耗量,因为投标人可以只定一系列的策略来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业主对投标消耗的审查就要更加的严格。

(二)甲供材料结算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即领料量)的关系比较

甲供材料的结算消耗量可以看作是业主提供给承包商的数量,但是实际上情况正好相反,如果结算的消耗量比实际的消耗量少,那么承办商就是浪费了,而称业主“超供”了,反之,就是承办商进行了节约,但是业主就是“欠供”了。那么“超供”的部分需要的所有费用都是由承包商来负责的,而“欠供”的部分,业主就要把其余的补上,但是需要的花费也是要由承办商来承担。上文中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归根到底就是对消耗量的包干进行结算。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要对“欠供”这个步骤进行关注,因为剩余的消耗量虽然是属于承办商的,只是因为这是一种激励的行为,但是为了防止过度的激励,承包商就要想办法来节约,考虑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分析各种用量的消耗是否是合理正常的。如果在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时发现问题,例如实际的消耗量明显比图纸计算的量低很多,那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承办商在材料等方面偷工减料了。

五、结语

根据上文所叙述的,现在建设工程时普遍适用的就是甲供材料的采购模式,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的优势,能够很好的保证建设工程材料的质量,但是甲供材料过多也会带来困扰,因为这会使工程结算的工作量增大,也会使招标竞争的范围减小,也不会变得很有效。同时,如果甲供材料的质量不好,也会使工程质量管理与其产生矛盾与纠纷。总之,市场的环境越来越规范,对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也更加的严格,所以业主应该尽量少的使用甲供材料采购这种模式,把其归入到整体的招标范围之中,这样它的价格就由市场竞争来定,这样也能追随国际的趋势发展,符合工程采购集成化这种承包的模式。

作者:刘贵发 单位:江苏昆山信衡房地产评估造价咨询公司

参考文献:

[1]曾小玲.XX移动通信公司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尹磊.施工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4.

[3]王心宇.LC公司电解槽工程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4]黄佳祯.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工程变更对竣工结算审计影响研究[D].西华大学,2014.

上一篇: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几点建议 下一篇:建设工程工程款结算纠纷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