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行为导向”合理应用于汽修专业实践教学

时间:2022-09-18 01:33:10

如何将“行为导向”合理应用于汽修专业实践教学

摘要:汽车检测与维修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汽修行业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而且要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面对这一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而运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将会较好地实现这些教学要求。

关键词:行为导向;汽车维修,实践教学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目前职业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思潮。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引入此方法,可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依托任务训练、强化学生主体、突出能力目标”的高职培养要求。借用姜大元教授的话说:“行为导向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计划、决策、实施、咨询、检查、评估等系列行动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本文结合高职汽修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就如何合理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谈几点浅见。

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于实践教学之前

所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于实践教学之前,就是要先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教学,学什么,以及要达到什么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否则学生就只能被动地进行学习,而被动的学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学习检查调整前轮前束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先向学生讲明影响各类汽车前轮磨损和油耗的相关情况,然后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汽车前轮磨损和油耗截然不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实践证明:经检测排除前轮定位角、轮胎气压、发动机和传动系无故障后,前束调整不当会引起汽车油耗增加5%一8%,轮胎磨损加剧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前束的重要性。既然前轮前束会影响汽车的经济性,应进行怎样的检测与调整呢?这样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便能较好地激发通过实践教学来掌握其检测调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要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实践教学

1,正确处理好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初学者要泛泛地讲排除汽车某一故障较难,所以处理教学内容便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的处理方法有部分学习法和整体学习法,就是把汽车的故障按整体结构粗略地划分为发动机故障、ECU故障、底盘故障和电器故障等部分。随后利用部分学习法进行分步训练,使学生的操作容易上手,树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达到一定能力后,再利用整体学习法,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2,正确控制学生实践操作的速度和质量。在实训初期,操作速度要适当放慢,但对质量的要求要坚持高标准,以保证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以养成学生精工细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操作安全。到了后期,则应适当提高操作速度,以加速动作自动化,为汽车维修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3,注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教法的采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大脑皮层对学习效果形成兴奋性。实践中如何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应做到,在实践教学前,先组织学生观看汽车拆装VCD,进行实地参观学习,认真观看老师演示,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操作训练。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要及时点评、对比、加深认识;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强化作用。信息反馈是指让学生知悉自己操作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从而实现实践操作学习的改进。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操作的反馈信息。比如,在拆装调整制动装置时,在学生独立完成操作调整后,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下应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复检,道路试验,以让学生看到实际情况,了解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追求真理的品质。如果没有反馈,学生就无法检验自己对技能操作的掌握情况,教师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及时注意验收小结,及时反馈结果,帮助学生改进操作方法。

三、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学习的特殊条件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印象。人的各种技能动作是在其头脑中关于这一动作印象的定向指导下操作出来的,因此在开始技能操作前,应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指导学生进行认知定向训练,帮助他们对所要学习的技能动作形成正确的定向印象,以指导实践操作,确保每一项操作准确到位,对于未能形成正确印象的则要求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仔细观看教师演示,直到形成正确的定向映象。

2,注重用操作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性知识是掌握操作技能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一个人关于某项技能的操作性知识越多,掌握和改进这项技能的可能性就越大,所达到的水平就会越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操作性理论知识对指导技能操作的引导作用。如,对“排除发动机加速消声器有放炮的故障现象”怎么办,是油路问题,还是电路的问题?对此,应引导学生从分析造成消声器放炮的原因人手。一般原因有二:一是混合气突然过稀;二是点火时间过迟,造成气缸内燃烧速度缓慢,废气到消声器内仍在燃烧所致。所以在排除故障时,首先应调整点火正时,再检查油路,这就是利用操作知识指导实践作用的结果,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3,坚持以实现视觉控制向动觉控制转化为训练中心。操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主体对技能动作的控制,由以视觉控制为主转化为动觉控制为主。在实践操作训练时,所有学生必须“教、学、做”结合,并要求独立操作,实行个个过关的方法,把住各个漏洞,杜绝只看不练现象,确确实实保证在教学上,实现视觉向动觉转化的目标。

4,坚持“手、口、脑”并用,实现身体练习与心理练习相结合。所谓心理练习是指练习者通过对头脑中的动作印象,进行反复操作来练习技能的要点或者整个动作技能。现在许多学生都懒于动脑,对所学的东西不求理解,许多操作只限于模仿阶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鉴定学生技能操作的同时,要运用口试的方法,测试学生所掌握的情况,以实现学生身心练习的有机结合。

上一篇:培养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下一篇:对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