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教育

时间:2022-09-18 12:20:26

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品质教育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成长最快的时期,它将为塑造良好品质、健康人格和高尚情操打下坚实基础。处在中学时期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叛逆心理强、情绪起伏大、意志品质薄弱等特点。特别是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习气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一些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又相对滞后,造成青少年学生厌学、好吃懒做、缺乏爱心和责任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恶劣的社会现象。可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顺利、健康成长,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最紧迫的问题。以下是我对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迫学生学习不如让学生自愿学习,学生自愿学习不如让学生喜欢学习。有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学生就会甘心情愿的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和锻炼身体上去,甚至是废寝忘食,根本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多利用上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不仅如此,老师还要善于去培养学生对学习某科知识的兴趣。比如,作为思想品德老师,不但要会说理,而且要会说事,就是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里的实际就是学生的实际和当前的社会实际,而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总结、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盲目追求高学历,错误认为没有高学历就难为“人上人”,没有高学历就很难在社会上维持生存,这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千方百计的培养孩子,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高校盲目扩大招生,使得高校毕业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幅上升。于是一些家庭和学校不顾学生的实际,拼命搞应试教育,造成大批学生厌学、逃学,甚至流落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就要求老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的社会价值,正确处理处理学习与就业的关系。并且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正确对待孩子的培养,不要把家长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并完成学业。

三、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中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刺激,起伏变化很大。加之学习压力又比较大。所以完全可能因为家长、老师、同学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而受到刺激,从而使得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思想品德老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解父母、老师和同学,让学生掌握和别人相处的技巧。比如,老师要让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严厉”、“嗦”、“误解”等问题,让学生看到父母好的出发点和爱心,主动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让学生学会了做人,才能有效的促进身体和学业的健康发展。

四、心理卫生教育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充满好奇而又迷惑不解。他们对自己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变化知之甚少,于是对一些本来很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产生好奇、恐惧等心理,使他们产生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行为,甚至诱发违法犯罪,从而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很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卫生教育。要把生理、性等知识科学、准确的告诉学生,决不能羞于启齿、避而不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品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学校在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质教育,对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在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五中030600)

上一篇:浅探新课标背景下的实践英语语法教学 下一篇: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