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17 11:51:28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质量控制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应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控制措施是摆在每一个构件生产人员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预制构件行业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企业整顿和改造,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改进工艺,加强质量检验,完善规章制度以努力提高构件产品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质量控制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1 水泥。水泥进厂时,对进厂水泥应核对检查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并做好记录及按规定采取试样,并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性能指标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的规定。

1.2 粗骨料。对进厂的碎石、卵石应选用定点的,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生产和供应、质量符合标准的碎石卵石生产供应单位。必要时进行产地勘察,采取试样进行全面检验,质量符合标准规定,方可准予由该产地组织供应使用。

1.3 细骨料。应选用洁净的,颗粒接近圆形的天然中粗江砂,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石中不应有泥土、草屑、碎砖和残渣和各种软弱颗粒和活性物质。其他指标应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1.4 钢筋。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为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所用钢筋纵肋主筋应采用冷拉HRB335、冷拉HRB400两种,其质量要求符合冷拉钢筋的力学性能相关要求。

1.5 外加剂。掺用外加剂应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通过试验及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应检验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符合要求方可使用。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试配。

外加剂配料控制系统标识应清楚,计量应准确,计量误差不应大于外加剂用量的2%。

1.6 水。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炭化的有害杂质,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的规定。

2 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控制

2.1 模具。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采用的定型钢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模具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几何尺寸是否准确,模具缝隙是否过大,避免漏浆;模具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当采用木模生产异型构件时,应选用吸水性较低的竹模模板或油面模板,模板接缝应严密,并用铁皮包围面层,以防止水泥浆渗漏,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模具每次使用后必须清理干净。

2.2 钢筋。应检查进场的钢筋材质与试验单是否相符。纵肋主筋应按规范规定作冷拉率试验,严格控制冷拉率,操作时严格按规定冷拉率进行冷拉。钢筋敦头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敦头参数,保证足够的预热时间。预应力筋张拉力、张拉或放张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大型屋面板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理论伸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值为±6%。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张拉后相应做好预应力筋应力检测记录。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预应力大型屋面板,提高了构件抗裂和减少构件的挠度。由于预应力的作用,增加了构件混凝土的抗拉能力,使混凝土不过早地出现裂缝。且构件在承受荷载后,向下弯曲的程度减少。因而相应减少了构件挠度。

预应力筋张拉应力不足,屋面板的反拱随之减少,随着荷载的增加,屋面板向下弯曲,使下部混凝土出现拉应力,至极限伸长值时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抗裂性能差,构件内的钢筋就容易锈蚀。因而缩短了构件的使用年限。

预应力筋应力超张拉,放张后反拱过大,使版面受拉,产生横裂;同时放张后因纵肋收缩,两端横肋对这种收缩产生约束作用,因此在四角会出现沿对角线方向的拉应力,造成板面斜裂。在结构性能试验时,抗裂指标十分接近破坏指标,而破坏状态也总是呈脆性破坏。因此一定要严格执行张拉标准、和张拉程序。必须坚持张拉设备的校验制度,张拉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数值张拉,不得擅自增减。

张拉钢筋时油泵给油应徐缓平稳,张拉到要求吨位(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力值时),油表指针平稳后迅速锚固(如采用敦头插片锚固,应以插片紧后油表读数为准,尽量减少插片数量,防止预应力损失过大)锚固前后,应保持钢筋抗紧,不得有回缩现象,张拉后应再次检查主筋,预埋件等位置是否正确,最后做好张拉记录。在浇注混凝土之前,进行预应力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等的规定;锚具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钢筋网片点焊牢固不应出现松动和位移。

2.3 混凝土试配。实验室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混凝土比较容易,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稳定质量水平较为困难。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的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根据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搅拌不均匀、拌制混凝土前不试配、搅拌不计量、使用的外加剂不经试验、随意使用、甚至使用劣质产品、掺用后起不道应起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

2.4 混凝土浇筑、配置。混凝土浇注后,没有进行很好的养护至使混凝土受冻或使水分增发过快,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或出现裂缝。混凝土配置与施工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具体的工程,事先必须有设计,生产和施工各方共同制定的书面文件,及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具体细则,并明确专人负责监督和实行。拌制生产的质量控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运用二次投料法拌和,同时应采用电子计量和自动上料设备,精度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确保拌合物的均匀性和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2.5 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及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才能使混凝土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2.6 加强搅拌站生产与试验室的联系,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并按批复检等。杜绝原材料(水泥)漏检现象,不应频繁更换水泥,感观质量较差、针片状含量偏多砾石不要采用,原材料及时送检。混凝土试块制作管理制度要到位,按规范要求制作。

3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预制墙体等工艺蒋普及到建筑领域,在预制混凝土屋面板的生产质量控制中,只有严格加强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生产施工的过程,事先控制,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尤其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预应力张拉的控制,若张拉不准确,结果就会成永久的质量缺陷,因此搞好构件质量不仅是结构质量得到保证,还要满足外观感质量标准。才能确保构件结构检验、强度等级、几何尺寸合格,外观质量良好,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 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