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风之谷》主题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2-09-17 11:00:42

浅议《风之谷》主题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摘要]主题是创作者通过影片文本进行表述的内容核心和思想。“动画诗人”宫崎骏的早期代表作《风之谷》就是这样一部颇具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的佳作。本文通过对其中“环保”、“成长”、“和谐”三个主题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其作品中所包蕴的深刻内涵以及宫崎骏通过作品所表现出的对现实的思考,阐明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风之谷 环保 成长 和谐 现实意义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被称作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骏以他鲜明的影像风格、美丽的故事、独特的想象力和严肃的思考精神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风格。《风之谷》是宫崎骏早年的一部力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因为深具生态理念,被世界自然资金会(WWF)列为推荐影片。1984年在全日本公映时引起轰动,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女主角娜乌西卡更是连续十年占据历代动画片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冠军之位。宫崎骏也因此片而奠定了他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将他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

影片讲述的是千年之后,人类的文明经过“七日之火”而毁于一旦。那时的世界是一个人与虫并存的世界。荒芜的大地上被不时散发出毒气孢子“腐海”所覆盖。存活下来的人类散居在世界各地。在海边有一个山谷,由于海风的吹拂,还没有被孢子污染,叫作风之谷。影片的女主角娜乌西卡便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之中。宫崎骏将自己对人生,生存,环境和理想的执著与深刻的思考融入了这部影片当中,并折射出了对现实的深深忧虑。本文将探讨影片中所蕴含的不同主题,即以引起人们对现实、对未来深深的思考。

一、环保的主题

宫崎骏被誉为环保主义教父,对绿色的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感情。在影片中,美丽的风之谷,良田顷顷,绿树咸荫。海风徐徐,风车微动,好一派世外桃源的美景。而与这种自然田园之美相对的“腐海”,也有着一种深沉的别样之美。“腐海”覆盖在沙漠之中,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相貌古怪大虫。它们聚群而居,成群结队的在腐海的森林中飞行穿梭,场面颇为壮观。这里还有参天的古树和各式色彩斑斓的有毒植物,当空气中漫天飞舞着植物的孢子时,那种洁白,那种体态有着雪花般的美丽和轻盈。连娜乌西卡都不禁赞叹:“好美啊!”。可是就在这种看似美丽的环境里,人类是无法生存的。先不提那些令人发憷的大虫。就单是空气中有毒的孢子,如果人类不戴防毒面具,一旦过多地被吸入了人的肺部,几分钟内人的肺部就会腐烂。这里不是人的领地,而是虫的天堂。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宫崎骏那么喜爱大自然,为什么影片中不多出现一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反而出现了这么一个令人恐怖的“腐海”世界呢?就是因为宫崎骏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使他对那些破坏自然环境的人和事有着深深的痛恨。有大爱才有大恨。正如鲁迅先生,独自直面惨淡的人生,黑暗的社会,咬牙切齿,不宽恕,不妥协。把自己的文章化为锋利的匕首去投向那黑暗中的敌人。就是因为他想要国家富强起来,人民从此站起来。一切都开始好起来。宫崎骏对自然的那种爱与鲁迅先生如出一辙。正是因为他对大自然有深深的大爱,所以要揭示出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腐海的形成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恶果。巨神兵造成的七日之火,烧毁了世界上的一切文明。人类对自然的污染已经渗入土地。人类用自己高度发达的科技,不仅没有造福于自己,反而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类憎恶那些栖息在腐海里的亡虫、憎恶那些飘扬着有毒孢子的腐海。不顾一切要去杀虫烧林,争夺最后的生存地盘。只有娜乌西卡知道这腐海是人类的污染产生的反噬的自然。所有人都认为植物是邪恶的,只会产生有毒的孢子,只有娜乌西卡相信植物是善良的。她在自己的地下室里,用纯净的水和干净的土壤去培育那些被人们认为是有毒的植物。结果竟亲手塑造了一个极度纯净的花园。后来,娜乌西卡和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阿斯贝鲁无意中发现了腐海地下的世界。在这里有干净而透明的溪水,蓝色而安静的森天大树,金色的一尘不染的土地,可以尽情呼吸的空气。他们惊奇地发现是那些树,是它们一直在过滤着人类遗留在土地中的毒素。腐海中的植物是被毒素污染了的,它们负责吸收土地中的毒素,所以会生长出有毒的孢子。而腐海下面的大树们就在过滤着这些有毒的物质。然后当自己死去时就化为晶莹的无毒晶体,继续养育那些未长成的小树。娜乌西卡面对着这样一个安详宁静的世界,面对着那些被人们误解的树们。她哭了,为了这被冤枉的自然,为了这宽厚的自然。大自然以德报怨,默默地承受着人类遗留下的罪孽,自己慢慢地又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虽然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表面上给他以惩罚,但在心底里还是深深地爱护着她的孩子的。反观之,人类是怎样对待大自然的呢。影片中那个带兵入侵风之谷的多鲁美吉亚公主夏尔娜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杀虫烧林,抢回人类的地方,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她不惜发动与贝基特的战争,要抢夺巨神兵去杀死所有的王虫,烧光所有的腐海。在大自然的无私奉献、宽广仁厚和人类的自以为是,自私自利的比较中,凸现出了人类是多么地可笑和可悲啊。

影片的环保主题对现实社会也很有启示意义。看看今天的世界吧。人类依然继续着那些肮脏和愚蠢的行为,他们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每天产生着大量有毒的垃圾排放大量有毒的气体、他们为了掠夺别人的财富、不惜发动残酷的战争、依旧认为自己的种族高于一切、藐视和憎恶异己、敌意充满世界上每一个角落,而核武器的产生难道不就是片中那毁灭一切的怪兽么?《风之谷》是宫崎骏用尽心血向人们发出的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再不停止愚昧而疯狂的走向毁灭的脚步,人类的命运将难以挽回。人们要重新审视自己,对过去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不该再继续盲目的高傲自大,不该再以为自己是这个地球居高临下的主人了。

二、成长的主题

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里,几乎每个故事都是在讲述一个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如《猫的报恩》、《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但《风之谷》讲述的不仅是主人公娜乌西卡的成长,更是整个人类的成长。

所谓人类的成长,是在与自然的对立中形成的。人类从自然中独立出来,使人最终成为了人,而不是自然界中的猿。人类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从而使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一种改造者与被改造对象的关系。而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准就在于人类多大程度上改造了自然界,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资源,人类社会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但是走到了人类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与自然的进一步割裂真的是人类的未来吗?答案是否定的,在人类满足一己私欲得到短暂的快 乐背后,是一种长久的无法弥补的伤痛。可以说正是由于人类与自然界的二分,才导致了人类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弊端。

1.人类社会的成长

《风之谷》中所谓的人类高度文明的产物――巨神兵,将整个世界烧成一片废墟。千年以后,腐海占据了这个世界大部分的地方,由于空气中散布着有毒的孢子,人类无法在腐海中生存。而风之谷正是由于有海风的吹拂,使得有毒的孢子无法进入谷中,人们也得以在这里安居乐业,过着虽然原始,但也幸福的男耕女织的生活。风之谷中的全部动力都来自对的自然风的使用。人又重新回到了和自然和平相处的境地,人类的文明又回到了最初原始的状态。这是一个轮回,人类从原始走向高度文明,又在文明高度发达,无法控制,毁灭一切之后,走向了原始。那么影片中的人类会不会又再一次地走回自己成长的老路。在文明再一次高度发达之后,由于人类再一次控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和野心,将世界和人类自己又送入了毁灭之中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切的文明进步又有什么意义呢?影片中所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正是对现实社会中一些问题的折射。即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的速度能否跟得上物质文明发展的脚步,一旦人类的道德水平无法控制那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人类所面临的将是空前的浩劫。

2.人类个体的成长

宫崎骏的作品大多讲述的是孩子成长的故事,但是他对成长又有着一些否定和怀疑。在他的故事里,孩子们总是要比大人们更加健康,更加光明,更加天真无邪。人一天天地长大,也就慢慢学会了很多世故,沾染上了很多的坏毛病。那么个人的成长,在某些方面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倒退。看看《风之谷》中的那些成人们。就可以知道宫崎骏对成人是多么的失望了。多鲁美吉亚人的为了抢夺巨神兵,控制全世界,不惜发动对贝基特的战争。最后导致贝基特城成为一片废墟。就在他们运输巨神兵的过程中,由于激怒了虫族,导致被飞虫攻击的飞船在风之谷的海边失事。风之谷的居民们给遇难者修筑坟墓,掩埋他们的尸体。可是多鲁美吉亚人不仅不知道感恩,反而带着大批的军队;中进了风之谷,在;中突中杀死了城堡的领主――娜乌西卡的父亲,占领了风之谷。多鲁美吉亚公主夏尔娜要在那里复活巨神兵,以实现他们“杀虫烧林”进而统治世界的野心计划。而贝基特人此时正在进行一个更疯狂的报复计划,他们要故意引诱王虫生气,让成群的王虫去;中击风之谷,摧毁那里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敌人多鲁美吉亚的部队和风之谷中无辜的居民。这种种做法都显现出了人类成长之后人心的退化。与影片中成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善良美丽的娜乌西卡,她谁都不愿去伤害,哪怕是那相貌可怕的大虫。她叫它们是乖孩子,要它们回到自己所生活的腐海中去。最后,娜乌西卡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爱心成为了“身着蓝衣,拯救万民”的救世主。在宫崎骏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大人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三、和谐的主题

人类和自然能否和谐的生存下去,是《风之谷》留给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宫崎骏在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伴随着影片结尾优美的音乐,一群孩子们在种树,那一棵棵小树苗象征着希望的未来,也象征着人类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悔过,宫崎骏用代表着人类希望的孩子们的举动来表现自己对人类还没有完全的绝望。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寓意深刻,是一株小树苗和一个防毒面具,这代表着人类将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是走向希望,还是走向灭亡。这一切将由人类自己做出选择。

如何在人类与自然的共存中求得和谐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课题。曾经有位哲人说过:当人类砍倒天然林中第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诞生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大树的时候,文明便宣告结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唇齿相依的存在。难道真的就没有共存之道吗?中国古代哲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思想。解释《周易》的《文言传》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说的就是,先天即引导自然,后天则顺应自然。做到天不违人,人亦不违天。最终达到相互协调,天人合一。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自然宇宙与人是一有机整体,因此人应当“上下与天地同流”天、地、人三者相生共存。而西方哲学家对天人关系的理解则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基础之上的,完全是用一种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了解、认识自然的。在自然与人类的对立发展到了今天,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谐并存的思想对现代人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启迪。正如冯友兰曾经说过的:“如果人类将日益聪明,想到他们需要内心的和平和幸福,他们就会转过来注意中国的智慧,而且必有所得,如果他们将来并不这样想,中国人四千年的心力也会白费”。

上一篇:影视对大学工程图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谈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