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难点及启示

时间:2022-09-17 10:52:25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难点及启示

【摘 要】 为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新《企业会计准则》在许多重大方面作了调整,主要体现在对公允价值的引入。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实务操作中出现的许多难点,应从新准则中及时得到启示,不断加以完善,以提高和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之向外部投资者传达更为真实的企业价值信息。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难点;启示

近年来,经营者股票期权、资产证券化和股指期货等在我国已成为热门话题,金融机构的改革逐步展开,这些领域的工作都离不开公允价值的指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它的最大特点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而公平交易是指没有关联的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所进行的交易。公允价值是一个现时的、面向市场、强调公开、公平的价值形态。我国企业相继遭遇反倾销调查,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不能被其他国家承认等,这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有关。2006年2月新《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了“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市场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在股权分置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国际化是加入W TO后,我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标准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趋同。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新会计准则严格规范了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新《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一、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难点

公允价值本身是相对可靠的,但我国对待公允价值的态度是谨慎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国有股和法人股占较大比例且不流通,导致竞争机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允价值难以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有失公允,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其次是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具体情况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一直以来很难同时得到满足。从我国的现状来看,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不成熟,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例如:关联企业在购销往来、资产转让和出售等业务中,通过操纵购销差价来获取利润,问题的根源在于关联交易存在单方面垄断性,如进货架道垄断、技术垄断、供应链垄断等。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的规模优势促成的,因为企业的规模发展本身就是在促进技术垄断的出现,提高了垄断产生的频率;另一方面,政府的无效管制也责无旁贷。再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和债务重组中,上市公司通过非同类资产置换,达到“互利互惠”,即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评估后,两家上市公司通过“约定”互换资产使置换资产升值,实现人为的“报表重组收益”,其原因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和债务重组缺乏透明的监督机制。如果说技术因素是监督匮乏的“瓶颈”的话,那么制度本身的漏洞就是制度运行失灵的主要原因。

(二)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比较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来完成。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难以适应。同时,各类资产交易市场不发达,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虽然可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的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一种会计计量方式若要有用,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三)盈余管理问题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不仅将增加企业的资产或负债,同时也将影响当期损益。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可能使证券易投资较多的公司,其股本“账面富贵”并反映在当期业绩中。企业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它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会计主体的利益。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像以前再次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四)税收调整问题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带来了税收上如何衔接的问题。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大大增加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收益的税收问题又是公允价值会计中一个很实际而且很重要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如,企业在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调增的留存收益在税法上是否需要征税以及未实现收益是否征税等。如果要为尚未实现的收益付税,企业可能面临不得不出售某些资产来缴税的问题。再如,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后,由于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或进行摊销,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应交所得税。另外,小规模的资产减值可能会造成各期损益的剧烈波动,也会影响税收问题,而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源是技术和制度的缺失。

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启示

(一)引入全面收益理论

全面收益是一个广泛的收益概念,既包括已确认并已实现的损益,又包括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前者为传统损益表上的项目,后者可以通过“其他收益”来反映。从金额来讲,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收益。为了防止企业为保牌与配股等而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证券监管机构在制订相关指标考核时,应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的收益分别考核;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杜绝利润纵的渠道,同时也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明确的决策信息。

(二)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是未来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如通过互联网将某地区的同类原料或产品的所有厂家及其信息收集起来,包括价格、规格、品质等资料。在数据资料收集到之后,应先由指定的部门进行分析整理,得出一个或几个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然后再交由信息使用者使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标准,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变得客观、可靠。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快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实现资产信息的及时查询和资源共享,使企业公允价值的计量快捷、有效。

(三)加紧研究现值计量的理论及应用框架

在缺乏可观察市价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估计经常要依赖未来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技术。新会计准则已在资产减值、接受捐赠资产、盘盈的资产和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等方面应用现值技术,但由于未提出明确的计量目标,以及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框架而致使计量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公允价值。实现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举措就是制定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与美国的第七号概念公告相似的现值计量理论及应用框架。这个指导框架应包含对计量目标的明确阐述、对公允价值所包含的经济要素的界定、对利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的技术方法的描述及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披露的规定等。

(四)实施公允价值会计的良好环境

随着企业新业务不断涌现,未来会有很多业务涉及公允价值,因此,必须加快具体准则的制定步伐,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以震慑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五)规范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的国情比较复杂,其公允价值具有中国特色,所以解决公允价值不可靠的问题要结合中国的国情。首先,改变特殊的股权结构,减少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的比重。实行国有股减持,增强大股之间的制衡,阻断单一股对公司的控制;建立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独立于大股东和管理层并对其实行有效制衡的董事会,如实行董事、经理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董事和经理交叉任职;董事会中必须引入相当比例的独立董事等。其次,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实行董事、经理股权激励计划,使董事、经理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价值同比增长,使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最后,建立完善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国家要制定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企业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有关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规定在企业中的一致性;定期提供信息,反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等。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思想境界。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判断处理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法制的完善、会计人员素质的增强以及合理监督机制的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合理使用一定会提高和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之向外部投资者传达一个更为真实的企业价值信息。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1).

[3] 顾久炜.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06,(4).

[4] 王胜荣.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2).

上一篇: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下一篇:试论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