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2-09-17 10:50:35

论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人文教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未来的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忽略人文教育的“应试教育”,可能使受教育者失去正确的价值观,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注重物欲的满足而忽视了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将来的他们可能无法感受生活的真谛,无法体验人间的真情,是一个缺乏完整人格结构的人,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观不能容忍的。

在物理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人文教育也是可行的,作为物理教育工作者,只要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努力探索,认真实践,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必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将来结出硕果。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主宰和被主宰的关系,而是和谐的、统一的,协调共存的。其次,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物理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在认识上,感情上和行动上的交流与探讨的动态过程,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应该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存在并贯穿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那么只要教育者深刻地把握这些关系,在传授物理知识、培育能力的同时,有机地而不是生硬地,系统地而不是点缀地开展教育活动,物理教育就能较好地发挥出它固有的人文素养教育力能。

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途径、方法方式、手段是可行的,实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物理教育的内容,方式、手段、途径尽可能“回归自然”

物理学本身具有“自然性”。在物理教育中,应该让学生广泛、充分地接触自然,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小培养并树立善待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正确态度,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乃至其他科学技术的学习与应用。

传统的物理教育使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就应该是形形的定理、定律、公式、就是大量的习题、严密的推导、繁琐的计算,给学生的一个明显感觉是,物理学似乎就是相互割裂开的力学、电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几个大块,从大量理想模型和抽象定理中,学生得到更多理性,失去的是形象,理论与实际的脱离,使学生感到物理太抽象,太难学、学习物理的动力靠“升学压力”来维持,这不是物理教育的目的。

物理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应该包括谋求人对自然界的伦理精神,审美体验和求真的统一,通过直观和感官体验自然内部秩序性和神秘性,通过实验和观察触及自然的奥秘性和开放性,通过理性思维认识到自然存在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从而产生对自然界内部和谐、统一,庄重、崇高的感受中,提升人的品格,完善人的素质,物理教学法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能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和探究来实现,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自然的和谐美,统一美、对称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习物理的驱动力。

二、物理教育的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应回归社会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尽可能多的实验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理解、关心、同情、责任感:可融入人文教育的内容,融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强化集体观念,课堂设计尽可能多一点实验探究,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学会了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和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学生将从正面和反面逐渐找到与他人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正确途径,逐步树立敢于单独负责和与他人共同分担责任的责任感,逐步学会如何清晰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耐心的、真诚的听取他人的意见,逐步学会如何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勤奋”无形中得到培养,学习的毅力、学习的效率无形中得到提高,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无形中得以实现。

三、在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个性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展、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物理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愉悦的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体验知识,发挥自己所有理性力量和感性力量,以使他们不仅以“求真”的角度掌握科学知识,而且从“求善”、“求美”的角度来体验科学知识的精神价值。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实验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去思维、去想象、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取得成功的喜悦、自然的奥妙物理知识的美妙等,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并巩固。

教学过程不应是单向、机械地传授知识,而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的形式要尽可能是师生互动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平等地与学生一起研究。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由掌握,并不失时机的给学生心里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及合作精神。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注意培养、学习方法要多给予指导使他们逐步树立成功的自信心。

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规律,理解并实行“实验的精髓是控制”的思想,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知识的理论学习,要求学生不能只记结论,要领会科学真理的神韵,注重科学思想的理解。如通过学习“密度的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测量”、理解“测量变换”思想在现代科学中的广泛应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科学哲学、科学史的教学,要让科学家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每一项重大科学发现都对解放人类思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有重大意义;要让学生理解法拉第、爱迪生等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在因家庭生活非常困难,被迫辍学,边当学徒边自学,以借书或从旧货市场买书的方式,通过刻苦的认真研读、学习,最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四、教师的指导作用要体现“美”

作为物理教师要深刻理解“亲其身,信其道”的含义要以美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物理教学课堂中,循序善诱的启发方式、机智幽默的连珠妙语、旁引博证的知识功底、生动形象的例子、巧妙的实验设计来拨动学生心弦,赢得学生的赞美,以逐步培养这方面“美”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风格方面要不断创新,青少年对于重复出现或一成不变的刺激易出现熟视无睹甚至厌烦现象,而对于新奇的刺激着会出现极大的兴趣。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视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始终以新奇的目光和美的感受激发起饱满的学习热情。

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教师要精心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型组合,给学生以物理学科的整体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理世界图像,尽可能是物理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学生的心里互相吻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到物理知识内容及条理清楚、又不单调乏味、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美的享受。

学生喜爱教师、与教师的融洽关系、学习的兴趣、有成就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并保持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都有深刻体会,我们为何不在此方面不断努力探究并实践呢?

参考文献:

[1]《物理教育新理念》

[2]《物理教育学》

[3]《物理教学参考》

[4]《科学、哲学论坛》

上一篇:两税合并后遗症:外商追加投资优惠期待释惑 下一篇:小学语文升学考试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