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回环,余韵悠然

时间:2022-09-17 09:08:42

【前言】清音回环,余韵悠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中国人写诗作文演戏多讲究首尾呼应,即一堂好的政治课,要将明确而恰如其份的教学目的贯彻于始终。 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乏味”、“学而无用”,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认为,为了发挥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摘 要: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研究课始艺术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关于课终艺术的探讨似乎略嫌不足。本文就中学政治课的课终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 课终艺术 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重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研究课始艺术的文章不在少数。但是,关于课终艺术的探讨似乎略嫌不足。有些课,开头富有新意,引人入胜,中途波澜起伏,跌宕有有致,不失为一堂好课,但结尾却相形见绌,或戛然而止,虎头蛇尾,或一览无遗,缺少回味,或横生枝节,画蛇添足,使人颇感美中不足,为之惋惜。

本文拟就中学政治的课终艺术问题举隅浅探,请同行批评指证。

一、首尾呼应――教学目的贯穿一堂课始终

中国人写诗作文演戏多讲究首尾呼应,即一堂好的政治课,要将明确而恰如其份的教学目的贯彻于始终。

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感到政治课“枯燥乏味”、“学而无用”,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认为,为了发挥中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始时,教师应该把这堂课的教学目的用恰当的方式明确地告诉学生,并随着这堂课的进程,和学生一起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能使学生理解一堂课的学习过程。这种理解不仅是指向外部的,即应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作为理解的对象,而且是指向内部的,即指向学生学习活动这一认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一堂课的教学活动基本结束时,教师可采取首尾呼应法,引导学生“回头看”,“看”预定的教学目的在“我”身上是否达到,让学生检查自身学习过程的效果,体验成功或失败的心理。这种首尾呼应法,如能持之以恒,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目的――实施――检验――再实施的心理定式,从而调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画龙点睛――突出知识的基本结构

若将课始、课中视为“画龙”,课终则应是“点睛”。不同教学类型的课,“点睛”各有不同。这里,我着重谈谈常见的新授课和综合课的课终“点睛”问题。

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它们都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一堂课的教材内容也常常可以视为一个小的理论体系,一个小的系统工程。

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重要的是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是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掌握了政治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由大见小。一堂成功的政治课,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更是知识的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政治课的课终,点出这框课题所包含的知识的基本结构,突出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点出这框内容,在一个单元甚至整本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上下框题之间的联系,这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三、 中心辐射――课堂教学带动课后活动

中学政治课是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的课程,它是在智育的基础上的德育,在德育指导下的智育。中学政治课教学,既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较好地完成上述任务,光靠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辅以各种形式的课后活动。因此,探讨政治课的课终艺术,应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以政治课堂教学为中心,将政治课教学的某些目的、任务、内容辐射到各种课后辅助活动中去,使“课终”既成为课堂教学的终点,又成为课后活动的起点,使政治课教学以各种形式,自然而然地延伸和扩散。

中学政治课的课后活动,包括课后作业和课外活动两类。一般说,在课终,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它包括:解释基本概念,说明基本原理,运用现实材料说明有关原理。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写心得体会等。教师在课终布置课后作业时,必须使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要求和完成作业应注意的问题。有时,教师可根据需要在课终布置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在布置这些课外活动时,要注意适量和适时,要做到使之服务于政治课教学任务;形式和生动、活泼和多样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讲究实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四、 设置悬念――启迪思维,衔接下方

说书人有“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政治教师在课终时,不妨借用引法,设置悬念,以收课虽终而意未尽之效。

一类悬念用于深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将教材讲得“一览无余”,不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余地,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反之,如果能抓住知识点,在课终设置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来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就能引起学生课后的回味和思索,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并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另一类悬念可衔接下文,为下堂课作铺垫。中学政治教材是分课时编写的,这有便于教学,“节节分明”是好处,但弄不好,也会有课与课之间的脱节,不利于“环环紧扣”的弊端。课终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终安排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列举的几条,只是某一角度出发,针对某一问题而言的,目的是引起大家对中学政治课课终艺术的探讨,从而使中学政治课教学增添一点新意和生气,使中学生比较喜欢这门课,学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思政政治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

[3]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如何实现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下一篇:论信息时代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