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磨坊》中歌舞元素的符号学读解

时间:2022-09-17 09:01:12

《红磨坊》中歌舞元素的符号学读解

[摘要]歌舞元素是歌舞类型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舞元素展现的视觉奇观效应迎合了电影媒体的梦境营造和感官愉悦的艺术追求。同时,也是渲染抒情和推进电影叙事的重要动力。对歌舞电影《红磨坊》中歌舞元素进行电影符号学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电影艺术中视觉符号生产和建构的创作规律。

[关键词]《红磨坊》;歌舞元素;符号学

一、 《红磨坊》: 歌舞电影的现代经典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力强大的视听媒体,从文化符号的角度来说,是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传递思想观点、表达人类情感的载体和途径而存在的。人类建构文化符号体系的规律性和丰富性赋予了事物表述的某种“文化惯例”或“隐含意义”,文化符号的表达从而具有约定俗成的文化意义的规定性和指向性。电影出于其“华丽声色”的视听本性,通过镜头调度完成其视觉形象塑造和意义表述,其影像修辞的特殊方式从而具有某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功能,尤其是在视听冲击强烈、艺术造型突出的类型电影歌舞片当中。

作为新好莱坞歌舞片代表作的《红磨坊》由著名导演巴兹・鲁赫曼执导,取材于法国巴黎著名的夜总会场所,因其华丽的歌舞表演闻名,这种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的场景恰恰是巴黎纸醉金迷生活的典型写照,导演以此为故事背景,以歌舞片的形式讲述了一段郎才女貌的凄美爱情。出身中产阶级的克里斯蒂安(伊万・麦克格雷戈饰)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为追求艺术只身前往巴黎。他在巴黎最著名的夜总会“红磨坊”深深迷恋上了号称“璀璨钻石”的头牌红萨汀(妮可・基德曼饰),萨汀也被克里斯蒂安的帅气外表及优雅气质所打动,两人借排练新剧之机偷偷幽会。但控制“红磨坊”的公爵一直觊觎和垂涎萨汀的美貌,在众人的合力帮助下,财富与权势在爱情面前败下阵来,然而在剧终,身患绝症的萨汀却在爱人克里斯蒂安的怀里闭上了双眼。

现实的“红磨坊”早成巴黎一处胜景,号称“晚宴剧场”,“红磨坊”的歌舞表演以法国热烈奔放的“康康舞”为主,表演女性尽情展现其迷人风情与柔媚体态,她们着衣光鲜、装扮亮丽,现场舞蹈热辣性感。“红磨坊”的歌舞表演以其强烈的视听感受震撼现场观众,舞台背景流光溢彩,表演服饰绚丽斑斓,女性形象华丽惊艳,可谓满场声色、华彩缤纷,强烈的声光色冲击令观众产生难以言表的感官愉悦,带来梦幻般的审美感受。电影《红磨坊》实现了在银幕上重现华丽的剧场歌舞,其中歌舞的展现抛弃了好莱坞歌舞段落传统的表现手法,而是深入剧场现场,用传统方式展示和演绎现代曲目,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感,同时又突出了夸张的喜剧效果。片中歌舞表演让人想起20世纪好莱坞的歌舞片,但《红磨坊》更加注重展示仪式化的戏剧表现方式。

为了重现百年前华丽、璀璨的巴黎夜生活的奢靡氛围,澳大利亚电影导演巴兹・鲁赫曼将电影中舞台背景设计得无比豪奢气派,并杂糅古典、爵士、朋克等音乐类型进行混合编排,同时加上精心编排、吸引眼球的性感热辣的女性群舞,旧日巴黎那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浮华世界重现银幕。需要指出的是,电影《红磨坊》在剧情上突出了典型的传统好莱坞“后台歌舞片”的故事风格,尽管导演在银幕上着力间离的剧场效应,拒绝为观众营造“白日梦”的效果,却时刻在向经典好莱坞歌舞片传统致敬。电影打破了好莱坞歌舞电影欢歌轻舞的叙事传统,而是用让人眼花缭乱的镜头调度和剪辑手法将“红磨坊”歌舞表演的视觉奇观效应展现出来,将那种纵情声色、颓废迷茫、灯红酒绿的欢场氛围表现得极为逼真传神,再现了19世纪末巴黎夜总会奢靡豪华的生活。与此同时,导演也相当到位地重现和传达了当时底层社会波西米亚人所特有的欢快、迷人、滑稽、戏谑的喜剧情调。

二、符号学解读: 《红磨坊》中的歌舞元素

作为商业类型电影,歌舞电影的电影语言有着自己特殊的编码方式,尤其是《红磨坊》这类特别纵情声色、华丽绚烂的歌舞电影,导演巴兹・鲁赫曼不仅赋予了剧中歌舞灵动多变的镜头表现方式,同时又使用饱满艳丽的浓郁色彩描写舞台背景,更用夸张谐谑的表演风格统率全场,将旧日巴黎集体狂欢的剧场效应重现银幕。歌舞作为《红磨坊》的主要表现元素,使影片具有更为纯粹的形式美感,给观众留下强烈的视觉风格化的审美效果,无论是个体抒感的独舞还是气势恢宏的群舞场面,融叙事和抒情于一体,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审美体验。

从电影符号学的角度来说,具有影像修辞学功能的镜头画面的构成与组合,往往通过色彩的强化、构图的特异、声画对比或对立、镜头的推拉摇移,建构出特殊的含义、情绪、格调、氛围,进而体现出特定的推动叙事和传情表意的表现目的。出于对歌舞场面的视觉奇观效应的刻意展现,电影《红磨坊》的画面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夺目效果,导演将摄影机从绚丽的特写镜头迅速切换到展现气势恢宏的歌舞的全景镜头,极为精准地表现了剧场舞蹈与现代社会对接的节奏感,又从狂欢场面的全景镜头,迅速切换到剧场局部男性宾客互相调笑的中景镜头,导演毫无疑义地厘定了这一段落的符号所指――“红磨坊”剧场被隐喻成为欲望肆虐的欢场天堂。导演运镜从仰拍到俯瞰,从特写到中景,不停切换变动,迅速地完成推拉镜头的调度,着重展现红磨坊剧场们的浓妆艳抹、身体律动、卖弄风情,电影镜头中象征神秘的黑色丝袜、涂满口红的烈焰红唇以及们充满诱惑的勾人眼神,与寻欢作乐的男人们狰狞猥琐的笑容和放肆的举止形成了对比强烈的蒙太奇的艺术效果。

出于对表现歌舞艺术的考虑,导演巴兹・鲁赫曼很少运用固定镜头,而是通过镜头的推拉摇移去展现欢快灵动的歌舞表演。夜场们迷人优雅的翩翩舞裙、热情火辣的康康舞步,在摄影机不停的运动和调度下,“红磨坊”夜总会活色生香的香艳场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导演不动声色地使用了顶角度全景的拍摄手法,在某种意义上渲染和强调了盛大歌舞场面的华丽声色,与此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刻意的嘲讽,似乎居高临下冷冷地俯视这些被欲望吞噬的人,看着这些人如何醉生梦死,更让电影观众不自觉地为这些欢场的前途命运而同情和叹息。

著名女星妮可・基德曼用艳丽迷人的造型、动作夸张的舞蹈、丰富多变的表情,完美地表现了这位“红磨坊”的头牌红的优雅风姿,她在剧中舞蹈表演妖娆魅惑,极尽之能事,充分展现了颠倒众生的万种风情。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曾经指出电影符号的建构有五个途径,其中声音就占了三个,对话人声、音响、音乐等。妮可・基德曼在电影中所贡献的并非只有欢场头牌的性感外表,真挚的爱情和对艺术的追求,渐渐改变了她游戏人生的态度,而她在剧中的心事变化在她的剧场对白、舞台表演的独白中吐露无遗,同时红萨汀又通过天籁般的歌声,讲述内心深处的交战与纠结,让人感觉到犹如意大利歌剧般的艺术效果,声音元素显然是左右萨汀的情感趋向和推动电影剧情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歌舞作为电影《红磨坊》最重要的影像修辞的镜头元素,具有多层次、多向度、动态连续调度的表意性,是构成歌舞电影符号意义表述的重要元素。歌舞元素在剧中的刻意表现并非仅仅让人联想起那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欲望天堂,或者实现对仪态万千的绝世名伶的银幕想象,作为商业本性的歌舞类型电影,它是人们感受视听愉悦和刺激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消费动力。同时,歌舞元素也是推动电影《红磨坊》叙事和完成情感渲染的直接推动力。借助歌舞元素的表现,我们如同置身于巴黎百年前那人声喧嚣的“红磨坊”晚宴剧场,穿越那些美不胜收的歌舞表演场景,我们会对那些身处底层的的命运深感同情和悲悯,从而为人性寻找某种救赎的可能。世界电影艺术大多都有歌舞的传统,印度的宝莱坞、美国的百老汇都是以电影中的歌舞元素而闻名于世。只有充分认识到歌舞元素在电影中的艺术编码功能,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歌舞类型电影。

[参考文献]

[1] 高悦.一场奢华浮靡的歌舞盛宴――简谈影片《红磨坊》与歌舞片复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04).

[2] 李方元.巴黎城下的沉思――“红磨坊”大歌舞的文化解读与启示[J].音乐艺术,2010(04).

[3] 李笑丛.浅析《红磨坊》中的音乐艺术表现[J].电影文学,2010(13).

上一篇:好媳妇照顾婆婆十年如一日 下一篇:情系桑麻献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