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09-17 07:41:10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走进了信息时代,并渐渐认识到了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关联,充分认识到了信息素养,是作为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技能,与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三者相互作用,奠定了学生怎样学会学习和学生如何进行知识更新的基础。从如何学会学习的方面来讲,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就是终身学习的基本核心。总而言之,人们具备信息素养是这个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即这个时代要求人们学会学习及学会创新。在这充满竞争的21世纪,一个民族的创造能力及人才的竞争将是这个时代竞争的核心。创新思维要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因此,增进信息素养提高的动力是创新思维。

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意义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社会对当今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文献检索的教学内容上。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一些学校进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和研究,而在其他学科课程中,运用构建主义理论给学习者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大力推广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新方式,探究做到把小学教学内容的教育和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真正结合。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信息素养,就是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有关内容的要求,有代表性地应用信息学的基本原理和先进技术,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存储、整理、传播、运用信息,增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就是使学生的文字、阅读、作文、口语等语文能力达到同步提高的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设想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地培养,不能是无计划、盲目地进行,而应该是逐渐有序、有重点、有意识地进行。换句话说,教师要对整套信息素养培养全过程有明确认识和思路,同时要做出完整计划及设计。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给学生讲解输入信息资源的概念,启发引导学生认知和应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把那些能准确应用现有信息资源回答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学生树为楷模;同时要对一些积极认真查找信息资源的学生加以鼓励,这就会促进学生认识信息资源并积极主动地去获取信息资源,自觉运用信息资源回答问题、解决问题。

(二)信息的确定

信息资源的确定能力,囊括两个方面。首先需要学生明确哪些问题需查找信息资源;其二是学生要明确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需要哪种信息资源。例如,在一节语文阅读课上,通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又有很多的知识点,那么哪几种问题可经过查找信息资源得以比较满意的完成呢?这种教学学习经过就是培养学生明确信息问题的有利时机,这是万万不可忽略的。教师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在问题提出的同时也就明确了信息任务。教师就可以指给学生哪几种问题是可通过查找信息资料来解决的,从而使学生下一步的进程比较明确。

(三)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获取方式,是在选定信息来源的基础上,择取最优的信息来源;对信息来源进行搜索,然后在信息来源中寻找有关的信息,就此提出相关问题。在查找信息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有教师的参与及指导。

具备了信息资料的来源,技术问题的解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资料呢?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查询。例如:通过广播、电视、期刊杂志等有效传媒进行获得,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学生还可运用现代网络资源来获取信息资料。

(四)信息的整理

把现有的信息进行组织归纳就是信息的整理。让学生在信息资料中认真阅读、细心观察、专心聆听、仔细触摸等来认知信息、查找相关的信息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细致认真地训练、引导学生。信息的任务确定了,信息来源也确定了,那么信息资料的归纳总结及练习也就能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信息任务及现有的信息来源,引导、培训学生分析已有的信息资源是否可以利用,最后以书面的形式有顺序地归纳总结出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他们自认为有用的信息资料摘录保存,也可用笔画成记号保留,这是一种即简单又有效的方法。

(五)信息的集成(加工和表达)

信息的集成顾名思义,就是将来自多方面的信息资源有序地整合到一起,然后将整理归纳好的信息资源加以示范和表述。考察学生对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学生是否能准确有效地运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简单地说给学生,让他们把所采集到的信息资料读懂弄通,并用他们自己的话试着表达出其含义,或者说说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以上的环节在教学实际中实施起来有点难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启发学生并加以积极引导和恰当的示范。例如,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上,某个学生说他查到一份有关十种花的命名资料,其中把兰花称为花中仙子,把牡丹花称作花中之王,把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及时启发诱导学生,荷花又是怎样命名的,称为“花中君子!”教师可就此提问:“荷花为什么被称为花中君子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荷花的称谓联系到荷花的高贵品质上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六)适时的评价

适时评价阶段是由两个方面组成,首先是在课堂上学生间相互探讨、沟通并加以评讲本节课哪种信息资料利用得比较好,通过这种参与使学生对整理信息过程逐渐加深了认识;其次是我们的教师对本节课利用信息资料的全过程进行指导性评讲,讲一讲哪几个学生在哪些环节上做得比较好,哪些环节还欠佳,哪些地方是需要学生们继续有待提高的。由于有现成例子,所以学生接受理解的就比较快些。另外,让学生尽快地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并且进步得快些,其最佳的办法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再回顾一次利用信息资料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分析每一个环节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陶保平.《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田亚文.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催化剂[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3.化得元,杨改学,俞树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薄弱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2.(3).

4.张文兰,李文光,何克抗.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J].教育技术论坛,2001.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