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时间:2022-09-17 07:25:07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和推广,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自己捕捉“灵感”的方法,再一次把问题摆放在我们教师面前,我们应正视新课程,抓住此有利契机,及时转变观念,大胆放开脚步进行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课程改革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经数载酝酿,已经全面实施,其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是整个数学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对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改变理念,注重学法。结合新教材,注入新活力,全面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具有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高中数学教育发展需要,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改革的主旨,高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四个问题: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定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改革的任务落实和分解到日常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举,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选择性

除了文理内容区分外,学生都学习一样的内容,一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接受,另一部分对数学感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又感到内容偏少、知识面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客观规律。

(二)课程目标单一,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产生数学无用论的认识。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无用。

(三)评价主体、评价目标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长时间以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一直停留在对结果的评价,以笔试较多,几乎成为唯一考查学生学习能力的依据,严重忽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查,极不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同时也无助于人才的考查和培养。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改方向

(一)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简单地依赖模仿记忆,学习不单是听讲,而且要研究、发现或动手实践,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问题或需要解决的疑难情境,教师不给出直接答案,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分析信息,同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将资源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从访问资源到吸收信息,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二)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实用价值,多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一些反应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三)强调以情境为线索拓展数学教学

依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要不断拓展课程资源,并以情境化方式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撑。数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而问题的设计又需要广泛资源下的情境支撑。新一轮的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将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拓广应用与发展”的基本过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完全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同时也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自觉地联系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提出数学问题,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其形成基本的实践能力

(四)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传统的数学课程过分重视学科自身体系的完整和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但是新课程在目标定位上就与以往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认为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认为,学生的许多基本素质,诸如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理性精神、求实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是可以通过数学教育来培养的,数学课程也应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五)强调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社会在大步前进的今天,科技已被用于各个领域,科技让我们的生活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讲科学技术引用到教学,对教学也有极大作用。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直观新颖,能有效利用情景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作形象化处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

四、结语

社会在发展,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从教育改革的首次提出至今,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历经了数次修改和完善,其对提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行了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课堂气氛更好了学生学习更主动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新课改下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传统教育的应试教育与新课改下教育的区别与内在联系,也要理智地预测教育随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开拓、正视新课程、新课标,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定能成为优秀的冲浪高手,在课改新浪潮中纵横驰骋。

参考文献

[1]李金霞.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2]于卫东.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反思,现代阅读,2011,(5)

[3]任兰芳.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方向的探讨,教海探航,2010

[4]孙佳柱.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学科研究,2011,(12)

[5]翟淑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3)

上一篇:生活作文教学艺术略谈 下一篇:浅谈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