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及思考

时间:2022-09-17 05:39:23

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及思考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教学活动在全国蓬勃展开。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多种多样,唯一的共识就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即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笔者认为简单地把有效教学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短视行为,它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是应试教育的目标要求,为了使所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笔者觉得对有效教学还应着力搞清以下问题:

1 要明确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因科目的不同而各有特点,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它都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但在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不同科目的教师几乎都遇到过相同的困惑,那就是三维目标中只能有所侧重,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平分力量。因此,自热学科像数学、物理、化学等的教学设计就多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社会学科向政治、历史、地理等,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感悟领会知识精髓,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只有文理结合,共同发力,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我们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从而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既有短期和长期之分,也应有文理之分,以体现科目的特殊性。

2 要力求教学方法过程的有效性

常言道: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产生良好效果并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这就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智慧相生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开展要求应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足点,教师要创造性的思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互动,照顾各个层面,使学生人人有得。现实中存在优中差学生,只有尊重他们的差异,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大面积实施有效教学,而不能一心只关注尖子生,漠视或者无视学困生,也不能一味追求学科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要重视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外因;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短期看学生的成绩及表现,最终要看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看教学效果的长效性,否则,我们的教学则是无效劳动,说轻点是误人子弟,说重点是祸国殃民。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培养和教育应以德为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改变应试教育的一贯做法,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的素质教育目标。

4 要注重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作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新课堂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改变和调整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以激励和赞扬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评价的有效性。同时作为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管理者也要切实改变以考试成绩考评学校及教师的陈旧做法,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采用多元性的评价手段,既要注重过程,又要重视结果,更应承认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是教学评价走到科学规范、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总之,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它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同时更应关注教育的有效性,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把学生最终培养成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神圣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去创新、探索和发展。

上一篇:浅析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 下一篇:适应新课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